曾经的反动文人:胡适

胡适是中国近代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物。他是安徽绩溪人,祖上也算中国近代的名门望族。胡适在中国学界的地位得到业内公认,他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也常被海内外传为佳话。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学业甚佳,他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影响。学成回国后受邀执教于北京大学。当时的北大在一代学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打造下学术氛围自由活跃。年轻的胡适学识渊博,潇洒而富有激情,深受北大师生的尊敬和喜爱,他身边经常围着一群老师和学生听他发表高论。

当年来到北大的某湘籍青年作为旁听生聆听了胡适的演讲。可面对校园内众多的崇拜者、追随者,大忙人胡适可没多少时间听一位无学籍的普通工作人员说湖南话。

在文化上胡适倡导白话文,写出了《文学改良刍议》。对《红楼梦》小说及作者的考证研究,也成为近代文化史上的卓越成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不同,胡适对他们的主张不感兴趣。他发表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一文,号召“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作为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大家,胡适在学界的名望如日中天,也与当时的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夫妇建立了较深的私人情谊。但深知政治和官场斗争复杂的胡适却对从政入仕不感兴趣。全面抗战伊始,面对国民政府的极力相邀,胡适感慨之余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上任之际他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既然调兵调到了我的头上,也是义不容辞啊!”。

中国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曾一度在日本朝野引起一片恐慌性震动。不少日本人认为,鉴于中日战争形势和胡适的学识与名望,日本至少要任命三位驻美大使才抵得上一个胡适:一个懂哲学,一个懂经济,一个懂文学。

胡适在驻美大使任内,利用自己的学识、人脉和影响力,为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做了大量工作,也为美国坚定支持中国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胡适旋即卸任大使出任北大校长。

国共内战结束之际,胡适认为自己留在大陆得不到任用,甚至有可能受到清算。于是拒绝对方释放的善意和挽留,毅然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追求他认为有面包又有自由的理想生活。

多年后中国大陆曾掀起批判反动文人胡适的文风。身在台湾的胡适听闻后差人找来大量批胡文章。看过那些洋洋洒洒千篇一律的批判文章后,胡适颇为不屑地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不值一驳”。1962年胡适因突发疾病逝世。他晚年在推进台湾当局放弃威权统治进行民主政治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干将,胡适年轻时不仅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崇尚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还是位风流潇洒的青年才俊。他曾出面成全了几位学界名流反抗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的美事。但令人称奇的是,胡适却终身信守父母包办的旧式婚姻。当时人们盛传来自农村的胡妻是个缠足的“小脚夫人”。

胡适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他学识渊博、智慧深邃,看待文化和政治问题常常有登高望远的深刻洞察力。但也许是他一直在象牙塔式的学堂里生活和留学美国的影响之故吧,胡适对中国特有的现实国情和历史政治现实抱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抗拒与孤傲心态。但这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学界大师、文化大家、社会名流理应受到的敬佩与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胡适   学识渊博   国民政府   名望   美国   学界   反动   文人   中国   大使   北大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