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吾皇怒指乾坤错,大明到底亡于何?


大明亡于崇祯,机缘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整个官僚集团的无所是从。

其实整个崇祯朝明臣良将层出不穷,几如璀璨群星,按理说如果崇祯用人得法,使其各尽其力,大明不仅不会亡,甚至还可能获得中兴。

事实上,闯部不过是乌合之众,几次被明军打残,献部也曾被明朝收编。甚至在闯部驰骋中原最为鼎盛之时,从狱中复出不久的孙传庭也仍以极少兵力追着李部打,如果不是粮草不继,未必收拾不了闯部。

而另一厢,即使当闯部入京之后,满清也没有浑水摸鱼、入主中原的打算,因为锦州尚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在,那可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清军从他路入京,但如果不能消灭关宁铁骑,仍是后路不保)只是当李吴交恶并兵戎相见、吴不得不投靠满清后,满人才动了入主中原的心思。

也就是说,即使到了明亡的前两年,大明也没有到山穷水尽非亡不可的程度。因为,只要孙传庭那只劲旅坐镇关中,或可打败闯部,或可使闯部不敢北进;而关宁铁骑仍在,也足以与满清对抗衡,使其不敢大举北进。

大明覆灭的真正原因在于崇祯。

崇祯智能过低、没有定见,致使剿匪政策摇摆不定、朝令夕改;同时,他从不信任朝臣,用人不专,肆意杀罚。最终,整个官场对崇祯失去了信任,大明官场处于怠工状态,国家机器运转不灵,效能大致也就发挥了十之一二。

崇祯为何如此?

这是因为他16岁即由外藩仓促入继,不仅缺乏足够的学养见识,甚至也没受过最基本的宫廷教育,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帝,从一开始就才不配位。

崇祯在位17年,杀了7个总督和11个巡抚。这时的总督和巡抚并不是清朝时两省或一省长官,而是主管多省乃至十省剿匪重任的方面大员。此外,短短17年间,崇祯还像走马灯一样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和17个刑部尚书。

这些朝中大臣真的该死或不称职吗?

当然不是。

最不该杀的就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可以说袁崇焕凭一己之力扛住了满洲八旗,他所构筑的关宁锦防线让清军望而生畏、难以逾越。但崇祯却中了满人的离间计,竟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或者崇祯早有杀袁崇焕之意。

更荒谬的是,崇祯还把清廉能干的兵部尚书王洽害死了。皇太极曾率清军大举入京,有人建议效仿嘉靖斩杀兵部尚书以振奋士气。崇祯竟然听信了这样一个混账建议,无情地将任命不到一年、没有任何过错的兵部尚书王洽下狱,随即王洽病死狱中。

大明两线作战,左支右绌,崇祯一度想跟满人议和而专力剿匪,于是他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去跟满人谈判。朝臣闻风纷纷抗议,于是耳根子太软的崇祯改变主意,却让陈新甲背锅,将其处决。

孙传庭是继袁崇焕之后数一数二的能臣,只因他想留镇关中继续剿匪而不想去辽东御清(这个想法其实是正确的),却惹得崇祯雷霆大怒,将其下了大狱。后来崇祯又让他复出剿匪,可惜大势已去。

等到李闯入京,崇祯不得不上吊煤山,而留下的那份罪己诏80%以上内容仍是责怪大臣,说什么“诸臣误朕”,说什么“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其实,诸臣何尝误他,只是他误了诸臣和天下。

也许崇祯在内心知道自己智术浅短,因此如何“驭”下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满朝文武都是那些一步步打拼上来的万里挑一的人尖子,而他不过是靠着宗室血统一步登天的凡庸之辈。事实上,崇祯既无雄才大略,也没出台过一个明智的政策。而且,任何政策也都是朝令夕改,这样怎能使大臣们心服口服?于是他只能靠杀人来立威。

但崇祯的做法只能是恶性循环,最终让官场无所是从,只好整体撂挑子了。因为即使像袁崇焕、孙传庭那样做得再好,也未必有功,反而会落杀身或下狱之祸。

当然,财政危机与大瘟疫也加速了明朝覆灭的进程。不过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崇祯智术浅短,如果是他祖先朱元璋或朱棣在位,大明应该不会亡吧?

无所是从的大臣们只能采取明哲保身的为官策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力主维护“祖宗家法”。你想议和,我们就反对,这个你可挑不出错;你想逃跑,我们也反对,这个你也挑不出错。

其实,当闯部从陕西向北京进军之时,崇祯和大明还保有最后一个机会,那就是立即迁都南京。可满朝大臣都摸不透崇祯的脾气,担心提出来他可能恼羞成怒;也担心崇祯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到南京后会翻脸不认人而卸磨杀驴。其实,很多人早已猜到崇祯在焦急地等着这个建议,但就是无人敢提出来,于是大家只好一起坐待大明的覆灭。

2023年1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大明   崇祯   关中   智术   中原   满人   兵部   铁骑   尚书   大臣   乾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