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倒台后,刑部尚书要给严世蕃定罪,徐阶:你想他死还是要他活

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奸臣当道、佞臣难除,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不少媚上的奸臣恶徒,秦桧、杨国忠等人比比皆是,这些奸臣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陷害忠良、贪赃枉法。


明朝嘉靖年间就有这样一位祸乱朝纲的大奸臣,他的名字叫做严嵩,掌权几十余年在朝中无人敢惹,所有敢于弹劾他的人都被严嵩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严嵩退休后,他的儿子严世蕃更加猖狂,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仅用一计,便将严嵩父子置于死地,死后甚至无人安葬那么,徐阶到底用了什么计策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朝纲混乱,奸臣当道

不怕皇帝无能就怕皇帝听信小人谗言,亲小人、远贤臣是令无数名臣最头疼的事情,宋高宗赵构就是因为听信秦桧残害忠良,导致宋朝软弱几十余年,明朝嘉靖年间的严嵩就是秦桧这样的小人。

严嵩本是进士出身,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休息了十年,等他休息结束后世道变了,十年来无数进士早已成就官职,而他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白丁。

虽说如此,但严嵩却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懂得拍马屁、会拍马屁。

彼时的内阁首辅是严嵩考取进士三年后的新进士夏言,按理说严嵩本应是夏言的老前辈,但他可不管这些,对着夏言无底线拍着马屁。

所谓马周之奏疏、苏轼之文章,盖不足为公道矣(严嵩评价夏言)。



都说文人相轻,夏言也不例外,他对其他文人向来不屑一顾,可却偏偏对严嵩十分喜爱,就是因为严嵩曾经跪在地上赞颂他,这虽然让其他朝中大臣十分不齿,但夏言却很受用。

后来,经过夏言的举荐严嵩得以重新回到朝中做官,此时严嵩的媚上之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都知道嘉靖皇帝信奉黄老学说,每日修仙问道不理朝政,甚至还要求大臣们穿道袍上朝,这触动许多大臣们的自尊心。

以夏言为首的文臣们向皇帝觐见,表示国家有自己的法纪和规则不可平心而论,嘉靖皇帝虽然不喜,但看着眼下一个个老臣吹胡子瞪眼的模样,也不敢太过逼迫只能默默接受臣子们的提议。

崇尚道教,享祀佛经,营建繁兴。



明朝时期,文臣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若是百官能够在此事上长期坚持下去,嘉靖皇帝修仙问道的心理或许就会改变,但一锅好汤最怕的就是“老鼠屎”,而这个老鼠屎就是严嵩。

此事发生的第二天,早上文武百官上早朝的时候,一个人身穿道袍、头戴道冠,为了不让道冠蒙尘甚至还披了一层白纱,嘉靖皇帝看得眼睛都直了,心想“朝中还是有人向着我的嘛”,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严嵩。

结局都不用多想,严嵩的行为触怒了当时朝中的所有老臣,毕竟他的这一行径无疑是否定了之前所有的劝谏。但奈何嘉靖皇帝很喜欢,也很吃这一套,他们对严嵩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嵩开始慢慢的深受嘉靖皇帝喜爱,他的职位不断被提拔、权力也在不断增大。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夏言提拔了严嵩可后者却忘记了他的好,只记得他对自己的羞辱。

严嵩主掌大权之后,他首先就铲除了内阁首辅夏言、构陷他谋逆,随后又将许多骨鲠之臣清除了朝廷中心,从此之后再也无人敢对严嵩指手画脚了。

嘉靖皇帝本就沉迷修道不问朝政,深得帝心的严嵩俨然成为了他的代言人,朝廷也成了严嵩的一言堂。

曾经,锦衣卫沈炼上书严嵩十条罪状说他陷害忠良,结果反被严嵩构陷导致其流放边塞、最后被杀。



刑部员外郎杨继盛论严嵩五奸,不仅没有弹劾成功,反而还被严嵩用计铲除,一桩桩、一件件都预示着严嵩在朝中的地位,他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此外臣所不敢言者,嵩以恃上知遇,故为是危言耳。

定罪严世藩

严嵩就这样把持朝政几十余年,朝中大臣可谓是对他既害怕又恼怒,早期有不少朝臣上书皇帝请求罢黜严嵩。

奈何,因为严嵩势大最后都被其同党所诬陷,巅峰时期的严嵩权力大到甚至可以权倾皇室。



当然,这也触动了嘉靖皇帝的敏感神经,嘉靖皇帝虽沉迷修道、整日荒废朝政,但他绝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傻子,正相反嘉靖皇帝非常聪明亦或者说精明。

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他重用严嵩,一方面是因为严嵩从不谏言,另一方面还是为了掣肘朝中老臣,嘉靖皇帝可以随心所欲享受生活、享受求仙问道的乐趣,但他有一个底线亦或者说红线,那就是不能威胁皇权。

奈何严嵩太过贪恋权利,甚至把手插进了皇室的身边,这就不是嘉靖皇帝能够接受的了。彼时的严嵩在朝中的地位太稳固了,就连嘉靖也一时没有办法铲除严嵩及其党羽,这时徐阶出现了。


徐阶知道嘉靖沉迷黄老,便重金收买了一位紫衣道士,让紫衣道士当着嘉靖的面说严嵩是奸臣,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这正中嘉靖的下怀,他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严嵩,让严嵩的同党开始怀疑严嵩在朝中的分量。

树倒猢狲散,看着严嵩手下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嘉庆皇帝也知道收拾严嵩的机会到了,一次朝堂议事的时候等到严嵩的同党渐渐疏远他后,嘉靖便对严嵩说:

“我看你年纪也大了,就回家修养吧。”



这句话等于是逼迫严嵩告老离职,随后他便开始用徐阶为内阁首辅,清理严嵩培植的党羽。严嵩倒台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也被皇帝疏远,下放到两广一带做官。

从某个角度来说,嘉靖皇帝和朱元璋非常的相似,除了没有遗传他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勤劳基因外,帝王之术、阴谋之术被遗传的淋漓尽致。

世人都说是嘉靖皇帝的昏庸导致严嵩弄权,他们却不知严嵩是嘉靖皇帝刻意扶持起来的工具,用他们来对抗一帮文臣,以此来反击阻碍自己的享受生活的文臣,就好比魏忠贤之于天启皇帝、和珅之于乾隆皇帝。

话又说了回来,天道有知因果循环,严嵩及其儿子虽然离开了朝堂,可当时朝中的官员们恨透了严嵩父子,都想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么给他们定罪就成了难题。



徐阶巧用计

严嵩是一个老狐狸,即使被罢免了官职,众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可是其子严世蕃却是一个“二世祖”,兰陵笑笑塑造的“西门庆”就是以他为原型,但其实严世蕃还不如西门庆呢?

他这个人志大才疏、享受生活,无形中留下了诸多可以定罪的证据。当时,刑部尚书主张给他定罪残害忠良、结党营私,但却被首辅徐阶一口回绝,随后徐阶接着问刑部尚书:

“你是想他死?还是要他活?(带有语气,助其脱困的意思)”

这一句话问的刑部尚书一头雾水,徐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当时严嵩残害忠良时,所使用的章程都是合理合法的,也是嘉靖皇帝亲自下令斩首的。


如果说残害忠良,那他们论处的可不是严嵩而是嘉靖皇帝,这不等同于说嘉靖皇帝有眼无珠、轻信谗言吗?给严世蕃这样定罪无疑是在助其活命。

嘉靖本就是个小心眼的皇帝,这条罪状交上去恐怕最后严世藩不会被定罪,他们反而要吃牢饭、蹲大狱了。

除此之外,结党营私这不是摆明了说皇帝不作为,导致大权旁落在严嵩手里,诽谤皇帝罪加一等。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徐阶在纸上写了两个字“谋逆”,这可是大罪。不过,一群人却没有确切证据,毕竟严嵩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谋逆。

这个罪状交上去,皇帝恐怕不会认可,只看徐阶淡淡的说:

“我有办法。”

之后,徐阶根据严世蕃历年来的所作所为给出了三条谋逆的证据:

一是严世藩不听皇命,擅离发配地回到祖籍,还在祖籍大兴土木企图谋反;

二是严世藩在北方边境和蒙古人交好,要引蒙古人入关;

三是则是严世藩手下勾结倭寇,有里通外合之嫌。



三条证据每一条都扎在嘉靖皇帝的心里,严世藩恐怕要死的不能再死了,事实上这三条证据都是徐阶猜测的,并没有直接证据,但他利用了嘉靖皇帝敏感多疑的特点。

最终严世藩果然被嘉靖抄家,严嵩也在严世藩斩首后的第二天,死在了严世藩的陵寝前,作恶的奸臣终于伏法,严嵩父子的传奇也就此落幕。

世蕃闻,诧曰:“死矣。”遂斩于市。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王作为古代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臣子的权利都是君主赋予的。在君王认可的范围内,你如何胡闹他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一旦越界就完了,严嵩就是最好的例子。

总的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避免失误稳步前行。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刑部   忠良   明朝   奸臣   嘉靖   朝政   进士   内阁   尚书   证据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