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趣事



晚清捐官成风,但是这些捐官大多数只能是后备干部,只有等官府某个职位出缺了,才有可能轮到你。由于花钱买官蔚然成风,因此到处都是官。官能买到,但你得无限期的等,不走关系找门路等到死也你也当不上。

有一个叫黄兰阶福建候补知县眼看苦等不是办法。于是他就动起了心思,想到了找自己父亲的发小、当今军机大臣左宗棠。希望左宗棠给说句话给自己走走门路。我们都知道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被后世称颂为民族英雄。

然而左宗棠为人正直无私,几句话就给顶了回去。还告诫黄知县要凭真本事,不要走歪门邪道。

黄认为这是他这辈唯一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据理力争,一幅豁出去的样子:“如果没有曾文正公鼎力推荐,您现在一定还在湖南老家种水稻吧!过去我也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在连名字不会写的捐官都安排工作了,读书人还有指望吗?”

左宗棠火气上来了:“我看你适合回老家种水稻,看在你爹的份上,我送你几十亩水田,够了吧!”

黄兰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大街上瞎转。意外发现琉璃厂有不少店铺售卖仿冒的名人字画,包括左宗棠的书法。黄兰阶犹豫半晌,胆战心惊地买了一幅“左宗棠”扇面。不久,闽浙总督何璋召集后备干部谈心,教育大家坚定信念,加强学习,随时准备接受国家挑选。轮到黄兰阶的时候,总督发现这家伙老是使劲扇扇子,弄得哗啦哗啦直响。何璋心里烦透了,大声训斥道:“就你这作风还想进步?现在都快入冬了,至于那么热吗!”

黄兰阶开始故意高声背台词:“不好意思,扇子是北京一个大领导送的,我不敢离身呀。”

何璋拿过扇面一看,竟然是左宗棠亲笔题写的,大为吃惊:“您认识左大人?”

黄兰阶乐呵呵答到:“左叔叔是我爸爸的老朋友,他俩几十年的老交情了。”

何璋一听,脸色煞白。下班以后,忙不迭向秘书诉苦:“我一直以为他是土鳖一个,让人家坐了不少年冷板凳,这下完了!”

秘书却很淡定,轻声献言:“特事特办。”

10天之后,黄兰阶揣着任命通知,到一个年年风调雨顺的大县当了县令。

不久,何璋找了个机会,专门拜见了左宗棠,诚恳地做自我批评:“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像黄兰阶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我们直到最近才发现,差点儿把人家耽误了。”

左宗棠哈哈一笑:“小黄当官了?这小子去年找我写推荐信,让我骂回去了。我就说嘛,哪有领导不爱才的。”

何璋暗自庆幸:看来重用黄兰阶是对的,而且必须进一步培养。

回福建后,何璋不断给中央打报告,反复宣传黄兰阶政绩如何如何突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黄兰阶荣升汀漳道员,领导着汀州、漳州二府,官阶四品,约等于今天的副省级。此时,距离他在闽浙总督府哗啦哗啦扇扇子,仅仅过去两年。

幸亏黄兰阶脑子够灵活,如果就这样一直傻等,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就像大明王朝里的戚继光一样,人在那样的从政环境下想干出一番事业真是太难了,环境就像土壤一样,你不顺应环境的需求,根本没办法做成事。这也真是活见鬼了,想干事的人,碍于当时自身的所处环境不得不去做一些出格搁现在看并不光彩的一些举动。

故事来源:《中国历史的教训》中信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琉璃厂   扇面   知县   晚清   门路   总督   福建   水稻   扇子   趣事   领导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