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药名人系列之二:盖伦和张仲景

横向比较东西方历史,总能看到很多巧合,医药的发展也一样,2000多年前中国出了扁鹊,欧洲出了希波克拉底,大约在公元2世纪到3世纪初,中国医圣张仲景与西方医圣盖伦先后出现,之后各领东西方医学二千余年,这也可能就是历史演变的自然规律。

对比二人成就,盖伦成就主要在解剖学,张仲景主要收集整理,在传承中有创新。

盖伦(129—199年)

盖伦

希腊人,出生于爱琴海边一个建筑师家庭,虽然自小对农业、建筑业、天文学、占星术和哲学等颇感兴趣,但最终还是专注于医学,在17岁这一年跟随一位精通解剖学的医生学习医术。相传,盖伦一生著作惊人,共完成了500多部(也有300多部的说法)著作。191年,盖伦藏书的“和平神庙”发生大火,一部分著作惨遭烧毁,约有150余部作品流传了下来。

被烧毁的希腊神庙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文人,还是盖伦的著作,都出现了一个突然毫无消息,又突然在阿拉伯世界重见天日,最终重回欧洲的过程。

联系到亚里士多德与盖伦等著作都经过阿拉伯人之手,可以想象的是,后世流传的亚里士多德与盖伦等的作品,可能也有阿拉伯人的研究成果一部分。

智慧宫 阿巴斯帝国翻译局

公元751年恒罗斯之战战败的唐朝俘虏传播到阿拉伯的造纸术奠定了书写大量著作的基础,不然靠着欧洲的羊皮,那里的羊全杀光了也写不了他著作中的那么多字。


解剖学

因为罗马帝国时代严禁人体解剖,而盖伦最拿手的地方就是解剖学,于是盖伦只能进行动物解剖实验,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医疗学方面有许多新发现,但由于动物与人体构造不尽相同,导致盖伦对人体的描述往往是脱离了实际。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

伤寒杂病论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个人感觉盖伦应该算是外科大夫,和同时代我们中国的华佗是一个专业,张仲景算当时的内科大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亚里士多德   金匮要略   阿拉伯   素问   医圣   伤寒   解剖学   欧洲   公元   中外   著作   名人   医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