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福建省人民医院:迎战高峰,医务人员全力以赴顶上去!

疫情新形势下,福建各地陆续开始承受重症高峰的压力,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接过全院救治新冠病人的最重担子。

1月6日,记者蹲点福建省人民医院,记录下一幕幕医务人员拼命的场景。

“打鸡血”的晨会

“病人能趴尽趴,医护必须昂扬斗志!”

“两周!顶住这两周!不能垮!”1月6日8点的晨会上,翁恒给本科室医护团队下达任务,甚至说,“关键时候顶不上去,以后也不做医生了!”

晨会上,呼吸科主任翁恒为医护提气

“病人能趴尽量趴着,有利于痰的排出,医护则必须昂扬斗志!”翁恒认为,这是做医生该有的精气神。

“凭良心说,我们的医护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我必须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再提一提团队的精气神。必须顶住!坚守住!等病人全都好了,我们才叫真的做得好了。”翁恒对记者说。

正在核查病历的呼吸科李贤明医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忙碌起来的了,“一直没日没夜地干,不记得日子了,早会扫一眼窗外还是晨曦,再抬头已是夜幕。”

翁恒已经忙得不修边幅,顾不上头发凌乱,顾不上一边的衣领翻出了白大褂,顾不上“打鸡血”的早会上自己讲着讲着就破音。

他想了想说:“我看下核酸就知道,就是我们医生全‘阳’的那天——12月23日。”

呼吸科主任翁恒查房中

12月23日,呼吸科开始忙着救治重型新冠肺炎病人,合并多器官衰竭的危重症新冠病人转入ICU。

12月31日,呼吸科一区转入了第一例新冠感染最重的病人——78岁的老人,“白肺”,百分百给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仅40%。这是什么概念呢?

呼吸科主任翁恒说:“血氧饱和度90%以下是呼吸衰竭,40%基本到了人的生命极限”。

全科严阵以待,紧张救治,全程监护,“恨不得支一张床在老人身边监守”,终于,老人脱离危险。

呼吸一区医护为病人插管

在呼吸科的晨会上,翁恒重提这位病人,“这么重的病人能救过来,作为医生,是极有成就感,而这也是我们医务人员该肩负起的社会担当!”

五天开通“生命通道”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急诊清零”

医院就一个呼吸科病区、一个综合ICU,怎么收治成倍成倍增加的新冠病人?

骨科病区转变成呼吸骨科,皮肤科病区转变成呼吸科,儿科转变成呼吸儿科……是各地医院应对新政策、新形式的“非常”举措。

省人民医院也在经历——打破专病专科专治的传统模式,“外科变内科,内科变呼吸科”,全院一盘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急诊清零”,五天时间快速打通从急诊到住院部的“生命通道”。

福建省人民医院在传承创新大楼 新开多个呼吸与重症病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在急诊科抢救区及其重症病房,记者看到,感染高峰时“床挨着床,人挤着人”的情形已得到明显缓解。

尽管抢救量仍达到了平时的上限,但医院及时疏通了急诊到住院部的“生命通道”,使急诊科主任吴晖带领的团队得以“忙而不乱”,比较有序地救治急危重症病人。

急诊科主任吴晖在诊查病人病情

从数据上看,12月30日开始,五天时间,医院住院病人从200多人激增到1000以上,几乎全住满了,其中重症病人达到20%以上。

在这样的紧迫形势下,最大限度保证医疗质量同样重要。

省人民医院院长陈捷与领导班子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方案——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新开设了四个病区,增加了到近200张床位,收治中度、重症新冠病人,开展个体化治疗,打通从急诊到住院部的“生命通道”,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急诊清零”。

“以老带新,以专科带非专科”,由呼吸科、重症、急救医生为主组成专业团队带领各科年轻医生进行新冠救治,同时每天安排两个副高职称的呼吸专科医生作为流动巡诊专家到各病区巡查诊指导,做到医疗同质化管理,保证每一个病人的救治。

急诊科医护在抢救病人生命(郑剑珍/摄)

在呼吸科流动巡诊医生的手上有一份“福建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呼吸科程序化简易工作流程”,是针对各病区内轻症新冠病人的同质化举措,上面规定了对于新冠病人入院后需要主要评估、主要处理、必需关注的要点,每一项都十分具体。

翁恒说,对于轻症病人,采取这样的同质化治疗,每一项都执行到位就能保证医疗质量。

“重中之重”的重症医学科

病人全在医护的视野范围内,24小时监护生命体征

在ICU,19张床位满满当当,这里承担着全院最重的病人,包含病情最重的新冠病人。

在ICU,记者见到了分管医疗的李玮副院长,“老重症人”出身,在全院医务全“顶上去”的时候,他也第一时间回到了救治的岗位。

ICU内工作场景

“救命的时刻,必须在一线。”李玮说。

忙到深夜,他就在值班室凑合着眯一会儿。值班室就在重症监护区的斜对门,距离一米左右的地方——需要紧急抢救时,立马套上防护装备,一个箭步就能到达。

福建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布局有一个特点,患者环绕着医护办公区域,每一个病人都在医护的视野范围内,医护24小时监护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抬头就能看到仪器上的参数值,一发现异常就能最早发现,最快采取抢救措施。李玮告诉记者,这是重症监护区设计的初衷。

在安静的重症医学科内,每一台监护仪器发出的鸣叫声,以及“阳”过一轮的医护的咳嗽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凝重的气氛下,却涌动着一股和死神“较劲儿”的向上的力量——记者看到,ICU主任李红艳正带着年轻医护忙着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每一个床位都有医生或护士在紧张忙碌着。

ICU主任李红艳(右)带年轻医生为患者治疗

“根据国家相关的要求和规定,ICU区域里,一张病床平均最少配备0.8名医生,2.5名护士。而面对新冠重症病人,高龄、基础病多、起病急、病情重,救治这样一个重症病人的工作量是一般病人的五倍。可见,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时候我们还分出了一支队伍在新创建的亚重症病区救治。”

李玮说,“必须要守住!并且我们要尽可能降低病死率,尽力用我们的医疗技术挽救病人的生命。”

在结束采访,即将离开ICU时,记者看到,两个年轻护士在咳嗽后互相拍背。

在这场硬仗中,来自全院的支援力量使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劲,已然形成了浓厚的“战友情”。

就像李玮说的,每一位医护都承担起了白衣天使的职责,全院医务人员带着未愈的病体一起扛着,相互搀扶着应对重症高峰。

医护在ICU专心致志工作

重症高峰下,“核心的核心”是“顶上去”的精气神

重症高峰下,对于医护来说,除了病人多,更紧张的是,最危急的情况时时都在发生,“顶上去”已经成为他们的本能反应。

在呼吸科、ICU大本营床位全满的情况下,从1月2日陆续新增的四个病区也全部住满。

呼吸科叶玲、林劲榕、黄进宝、杨萍与重症医学科陈怀宇为主的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带领从各科来支援的四五十名年轻医生、一百多名护士开展四个病区的救护工作。

1月3日晚上,呼吸科一区,一个病人一晚上心跳停了四次,每一次,医护都在第一时间飞奔到病人身边,心肺复苏、抢救。

1月6日,叶玲中午1点多结束门诊,巡查完呼吸二病区的病人后,回到呼吸科一区,刚吃完饭就遇上病人需要插管抢救,医生护士忙活儿一通后,病人所在的普通床临时“变成”重症床。

叶玲一上午忙着门诊直到中午1点半

1月6日下午四点,陈怀宇主任从ICU“大本营”“抢了”两根气管镜回来,马上就给病人治疗,“病人等不了,痰出不来会堵死”。

陈怀宇在亚重症病区为病人做气管镜治疗

值班医生通宵忙,非值班医生也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每个病人每天至少要“挂”6瓶,责任护士一整天都在不停“接瓶”、不停观察病情,到每个床位一一指导病人俯卧位或趴位,最高气温仅14℃,护士们却忙得袖子都挽了起来……

在采访中,陈捷院长不禁热泪盈眶,他感动于,抗击疫情三年来,医务人员总是一声令下就冲在一线。

援京归来第二天,郑青青护士即投入工作

这其中也有,刚从北京支援回来的队员们。1月4日傍晚5点,他们刚下飞机就回到科室,决定全部放弃休息,投入临床工作。

黄进宝副主任医师是在当晚8点回到呼吸科“大本营”的。

看到救治工作很重,他第二天马上开赴新开设的呼吸五区,带领团队投入战斗。开科两天,40张床位就全部收满,有效地缓解了其他病区抢救压力。

黄进宝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快把本病区病人稳住、救治好,让更多新发的病人能住进医院,得到有效救治。

黄进宝在呼吸五区查房

潘日润主治医师是一名男科医生,12月26日以来,他支援过发热门诊,“忙到窒息”;支援过急诊科,“忙到起飞”,在急诊门诊一坐下就是十几个小时,“压疮都要坐出来了”。

1月6日,记者在呼吸科三病区见到他,他说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听从命令,“跨科”而来,义不容辞。

吴传兴是设备处的一名工程师,12月底,随着医院接收危重症患者的增加,医院用氧需求加剧,他和其他工程师、采购人员等都加入了制氧机房的工作,24小时轮岗,频繁更换杜瓦罐、氧气钢瓶,实时监测制氧机和氧气压力。

即使右手被-180℃液态氧冻伤到红肿、起泡,吴传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关乎患者生命的“供氧线”。

设备处处长杨文芳说,因为大家都深深地知道,供氧就是全院的生命线,只有保证全院临床救治一线用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

重症高峰,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

就像一波洪峰,必须顶上去。

也正是这股“顶上去”的精气神

支撑他们坚守在最核心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福建省   医务人员   住院部   病区   精气神   全院   床位   医护   急诊   全力以赴   人民医院   重症   护士   病人   呼吸   医生   记者   生命   高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