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竟在秦朝?一起看看始皇帝完成那些“不可能”

引言

公元前221年,秦朝扫六合,结束了纷争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当时正在壮年的始皇帝完成了祖上数代前赴后继的任务,站在咸阳城上俯瞰着他的壮阔江山。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句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守江山易,弃江山难。”年富力强的始皇帝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将这份基业传至千秋万代,所以他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收取天下,就开始思考怎样治理天下。

《资治通鉴》所说确实是真知灼见,治理天下,恢复民力,稳固统治带给秦朝的挑战一点不比当初打下天下容易几分,正是因为这份答卷没有交好,秦朝才会有二世而亡的衰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秦朝做出了哪些变革。

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创造了许多“最”出色的成就。比如说从“天子”转变成皇帝,宣布了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或者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分裂的文化和生活。再比如铸造相同的钱币,统一度量衡。这些关乎民生的事情上,让分裂的各个国家子民更加认同秦朝的统治。

以上的改革都是渐进的,可以说不是很着急的。秦帝国在建立后第一件事情,是史书所记载的,“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拆除各国原来的所有关卡。

接下来我们见微知著,从秦朝的交通方面来看秦朝整体的改革。

一,南取百越,北征胡虏。在那样一个交通不便的年代,秦始皇如何完成此番成就?从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来看秦朝交通。

《过秦论》有这样的记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可见当时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对外战争打的格外顺利。但是深入思考其中就会有一个特别大的疑问。

在古代,道路并不像现在一样平整,大多数道路甚至是官道都是不平整的土路,当时也没有沥青等材料,所以道路特别“粗糙”。秦朝的部队是怎样及时的赶到战场痛击敌人呢?在秦朝郡县制之下又是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各地积极配合呢?

南下的胡人来去如风,随时侵略。如何快速的集结部队赶到抗争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这方面就不得不佩服秦始皇雄才大略,对交通上面的改革。

首先是关于交通法律的改变,我们都知道秦朝以法立国,严刑峻法实行连坐。所以秦朝的法令可以“惨无人道的”进行贯彻实施,法律对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都有规定。同样关于道路交通方面,秦朝有着更加细致完整的规定。

第一是关于“驰道”的使用问题。“驰道”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可以奔驰的道路。其实“驰道”之名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原意为在宫殿中曲折蜿蜒的道路。在始皇帝二十七年,规定“驰道 正道御路也,是天子驰走车马之处,放曰驰道。”所以说秦始皇改制第一件事就是改制。

将原本属于宫廷的叫法改成泛指皇城以外的御用大道。始皇帝并于公元前220年大修驰道,仅十数年的功夫,就修成了以咸阳为中心,主要干道辐射各地,把以前各国的首都通过驰道连接到在一起,打通了一条贯穿中部,东北和南方的交通网。

驰道的修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秦朝对地方的控制,加快了政令的流通,但是仅用了十数年就修建了如此伟大的工程,需要始皇帝征集二十万左右的农夫进行劳动,这也为后来秦朝暴乱埋下了严重的伏笔。

秦朝能奴役这样一直劳动“军队”如此高效稳定的完成任务,也侧面的体现了秦朝法律的规定的严格。根据《秦律》记载,征调刑徒与民工,均得按期到达目的地,误期者都要严惩。

说到这大家可能想到一个很著名的事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当时二人带一群服徭役的民工遭遇大雨,没能及时到达地点,二人宁愿起义也不愿意接受这个所谓的“严惩”。可见秦律惩罚之严格,一边很好的提升了效率一边降低了百姓的国家认同感。

秦朝就像秦始皇的一个高效,严谨的战争机器和政治机器。驰道的施工不仅仅在管理工人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驰道的修建和开共,也有着细致入微的计划和规定,有着统一的执行标准。

在修建驰道之前,必须有专人进行对道路的分段测量,并初步绘制工程图,说明开土石方数,用工数,耗费衣粮工具的数目,及完成时日,进行上报,得到批准以后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修建。

驰道的修建让六国的财富很顺利的进入咸阳,造成了天下穷而咸阳富的局面。《阿房宫赋》有力的形容了驰道修好后造成的局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同时特别说明因为驰道关乎皇帝的威严和安全,所以在没有特殊命令下只有皇帝才能走驰道,没有皇帝命令甚至连太子也没资格走在驰道上,更别提被视为贱民黔首的百姓了。

所以驰道的修建有利于国家政治,皇帝集权。但也仅仅止步于此,对于百姓来说,驰道就像是阿房宫,像秦始皇陵,只是服过徭役的一项工程,它并没有为百姓提供多少便利。

  1. 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从交通方面限制人口流动,来看看秦帝国如何控制他的“子民”。

对于人口的管理是一个国家行政治安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即使我国现代化的国家也要每年做人口普查和人口流动调查一样,更别提在没有现代技术管控下的封建王朝。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构成,人口代表着劳动力和财富。

首先,秦朝所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人口户籍制度。关于秦朝的户籍制度有明文规定:“四境以内,丈夫女子,旨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

简单来说就是秦帝国无论男女都得在户籍制度上,新生儿上户口,死者注销户口,有爵位的人可以有一个没爵位的人当仆人在自己家户口上。

同时还会定期随机进行人口检查,在秦朝叫做“开头会”。着急一个乡的居民,一方面征集赋税,一方面进行和户口的比对,对基本情况身高体重年龄都要谨慎的核查,对于基层官核查不到位的或者是不来参加头会的,都有严厉的处罚,秦朝的严厉处罚绝对是现在人不能想象的。

所以说穿越剧演的穿越到秦朝是不可能的,突然出现一个不在户籍上的陌生人,一定会被当成图谋不鬼的谋反分子处死的。

所以当年刘邦入住咸阳,丞相萧何金银珠宝什么都不要,只要地方政府的人口户籍册,为刘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了秦朝严格的户籍制度是有效果的。得到了继任统治阶级的认同。

其次,对于人口的管控,秦朝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在现代的意识观念里,我们可以自由的旅游走遍全国各地。但是在秦王朝不一样。我们要明白的是古代基本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是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在土地上耕种。秦帝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百姓不是一个自由的人,是这个巨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必须要听中央的统一指挥。

在秦朝的观念里,流动就代表着暴乱,代表着经济的崩盘。在古代是一种罪,叫做将阳,也俗称游荡罪。所以秦帝国对于走在交通要道上的百姓和官吏有着及其严格的身份检查和盘问,并有着配套完善的法律规定

在秦朝的盘问很有意思,一般都是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像是一个一直困扰哲学界的哲学问题。但是在古代这些问题很重要。

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漫无目的的随便溜达,所以如果不能淡定的回答出这些问题,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的,会被带到官府进行严格的调查,最终会给你带上一个试图谋反的罪名。

在驰道线附近,十里就设置一个“亭”,查验往来的旅客身份,并为合法的旅客提供食宿和人马安全保证。没错,推翻暴秦统治的汉高祖刘邦就是“泗水亭”的亭长。

上面说为合法的旅客提供食宿和安全保证,那么什么样的旅客在秦朝的法律中合法可以外出那?那就是秦朝对于人口管控的第二点,符传制度。

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早在上千年前的秦朝,居民就有身份证了,但是当时的身份证不叫身份证,当时叫做“符”“传”或者“验”。但是不是人手都有一个的。

“传”这种身份证,需要当地政府的盖章和批准,有种类似现代介绍信的性质,上面清楚的写着你的姓名,家住哪里,家庭成员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你本人的身高体重和基本样貌,是否有爵位。

这种制度最早是在秦朝未统一六国之时,商鞅为了抓捕敌国间谍所设立的制度,老百姓可以抓到间谍领取奖励,在古代村子里来了一个陌生面孔是藏不住的。一来可以除掉内患,二来也可以稳定耕种,让百姓安分的为秦国种地。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发明这项举措的商鞅也是死在了这项举措上。当时秦惠文王要追杀商鞅,商鞅希望逃出秦国,路遇酒店想要休息,但是店家说依据商君之法无“传”着不得入住。商鞅就这样因为自己的这项举措落难。

最后简单说一下关于道路上提供的食宿问题。秦朝在驰道线附近提供休整的主要部门叫“传舍”。

对于这些合法的客人,提供的食宿也要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供应,主要是看官员职位的大小。在“传舍”提供的休整也有着明确的记载,据《晋书·刑法志》记载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放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

也就是说传舍有着厩置、乘传、副车、食厨这些部门,提供人马休息,给马喂草料等。

结语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秦朝以严刑峻法而得到天下,又因不得民心而失去天下。从交通上的建设和管控可以看出秦朝法律之严明。但是立法权在统治者手中。严厉的法律或许可以帮助争夺天下,但是不一定适合治理天下。

刘邦入主关中,首先就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只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当时百姓无不叫好。

《资治通鉴》说过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这告诉我们事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矛盾是不停的变化的,秦始皇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依旧以外面强敌环伺的战国时期手段来治理国家,没有从当下的实际出发,尊重百姓的意愿,才有此劫难。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汉书》

《史记》
《秦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秦朝   江山   帝国   资治通鉴   高速公路   人口   道路   百姓   交通   法律   天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