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大半辈子以乞讨为生,事迹轰动朝野,皇帝亲赐黄马褂

男子大半辈子以乞讨为生,事迹轰动朝野,皇帝亲赐黄马褂

有这样一个乞丐,他胸怀大志、创办学堂、回馈社会,他受人尊敬。连皇帝听了他的事迹都非常钦佩,还赐予了他黄马褂一件。

自古乞丐是遭人唾弃的,那么这个乞丐为何会享受如此殊荣呢?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贫民窟里的教育家

武训出生于山东柳林镇武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家有七个孩子,武训便是排行最末尾的那一个,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武七”,而后来这个武训的名字,是光绪帝赐予的。

由于武训家本身就很贫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加上家里孩子也多,因此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父亲身上。但天不佑这家穷苦人,父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因一场大病而死亡。

生活的不如意接踵而至,他的母亲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为了撑起这个家,母亲出去想要寻找一份工作。但是当时是父权极强的社会,女性的地位很低,因此并未能如愿找到适合的工作。

无奈,他的母亲选择带上孩子以乞讨为生,但乞讨也并不容易,遇到有钱的人,确实会给他们一些“可怜钱”,但也有一整天下来“颗粒无收”的情景。

有一天,武训正在跟母亲乞讨的时候,路过一家学堂,里边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武训听得入了迷。于是,询问母亲这是什么地方,母亲回答道:“这是一所学堂,里边的教书先生会教给学生知识,有了知识便能参与科考,以后做大官。”

武训听了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去学堂,于是他将乞讨的钱攒下来,去学堂交给显示,表示自己也想读书。


可谁知这位先生是个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他用小眼睛上下打量着武训,发出一声嗤笑,阴阳怪气道:“就这几个钱也想进学堂?乞丐也想读书真是闻所未闻”。

武训听了以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浑浑噩噩地回到了家中。他做了一个决定,要离家打工去。起初,母亲并不同意,但武训意志坚定,最后在14岁时,他离开了家当了佣工。

但外出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人见他是乞丐,便欺辱他,更有甚者以谎言欺骗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有一次,武训在一个雇主家当佣工,便和雇主说好将工钱暂时存放,待到三年之后一起取出来。雇主内心窃喜,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

武训让雇主写下证据,然而由于他不识字,雇主随便写了两行诗糊弄他,他信以为真。三年后,武训满心欢喜去找雇主索要工钱,可雇主翻脸不认账,反而诬陷武训是无赖。

武训非常生气与伤心,他生了一次病,后来好了之后,他认为不能就这样受文盲之苦,他想到还有很多像他一样没办法上学的孩子,于是20岁的他又开始当了乞丐,并且开始攒钱准备创办义学。

要不说武训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生活给他的磨难和痛苦并未将他打趴下,反而让他决心改变这一切。


武训一边白天做佣工挣钱,一边晚上进行乞讨。这时有人会不解,既然能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吃饭,为什么要去沿街乞讨呢?

其实是因为武训迫切地想要攒够一大笔钱,然后创办义塾。但是雇主白天干完活之后,夜晚是没有活可干的,因此晚上倒不如进行乞讨,也是一种收入。

就这样又过了十年,武训攒了很多的钱,于是回到家乡购置了300余亩的田地,盖了一个私塾,全部免费为想要求学的孩子提供。


但是学校盖起来了,老师上哪找呢,于是武训挨个上门恳求教书先生,并且答应每月付给先生工钱。就这样老师的问题也解决了,家乡的孩子们高兴地围在私塾门前跳舞。

武训看到这一幕,眼泪不知不觉从眼眶里流出,回想自己求学被拒绝的时候,倘若那时候就能有这样的免费学堂,自己也许不会受这么多苦。但好在,苦尽甘来,后代能够享受义学对他来说就足够。


后来他创办私塾的壮举,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光绪帝非常钦佩他,称赞他是乐善好施的人,并且赐予了黄马褂给他,以及一块“乐善好施”的匾额,准予建立牌坊。

武训建立了学堂之后,每日来义塾进行查看,如遇到认真负责教课的老师,他便跪下感恩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有偶然懒惰的老师,他也会跪下恳求老师要严于律己。

时间一长,老师们对他非常尊敬,学生也非常认真学习,不辜负他的良苦用心,就这样私塾里出来了很多人才和成大事者。


这位贫民窟里的教育家、慈善家,让世人佩服,佩服他不被生活打败的乐观心态,佩服他不自暴自弃的上进心,佩服他无论多么困苦依旧常怀感恩于天下。

正是他的无私,为多少贫穷的孩子改变了命运,为朝廷培养了多少贤良忠臣,为天下百姓栽培了多少好官。


死后享有盛名,万人悼念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那天阳光明媚,太阳仿佛格外的刺眼,武训照例来到义塾中,查看老师和学生的上课状况。师生见到他后,都非常高兴,阵阵读书声在耳畔响起,时间也仿佛静止了。

但也就是这一天,武训面带笑容地与世长辞,终年59岁。得知此消息的义塾师生哭声响彻云霄,难掩悲伤之情。市民闻讯泪如雨下,自愿聚集送殡,人数达万人。

纵观武训的一生,他做乞丐集资,自己虽然经常是衣衫褴褛,但在乞讨的路上依旧是一路高歌,走遍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方。见过了许多人间的美好与疾苦,坚信大爱无边。

如若乞讨的时候能够得到较好的衣物、食物,他不会自己享用,而是卖了换成钱,而他自己总是吃一些发霉的食物、菜根等。他在给别人干活的时候,会给主人编歌谣,以此获得额外的赏钱。

他心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便是建立义学。也是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让他不畏生活的艰苦,后来他也做到了,并且开设了三处义学。为了全身心投入义学的建设中,武训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一直是独自一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武训身为一个在清朝末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能够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历经多次的磨难,最终做成这件绝无仅有的事情,有人称之为“千古奇丐”。

武训尚能在困境中成功,那么如今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呢?

教育——国之重器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确立,便可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我们始终坚信寒窗苦读一定会赢得光明的未来。所以,才会有历代书生参与科考,以求改变命运。

但在古代,想要读书是很难的事情,会受到家族地位的影响,当时的寒门可以说难以有出头之日。而武训的义学正是给所有寒门学子一个跳板,让他们也能够拥有实现梦想的敲门砖。

所以说,教育是国之重器,不论放在哪个时代,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如那句话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而在前几年,传出了“寒门再无贵子”“读书无用论”等,确实给正在读书的少年郎们一些内心的动摇,但是细想过后,教育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拥有很多的知识,你才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教育对于人类世世代代传承必不可少,读书从来就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它是让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冷静下来,让你获得成功时能够谦虚谨慎。

所以,不论是生活在物质充裕、和平美好的现代,还是生活在等级森严、科举艰难的古代,抑或是战火纷飞、外敌入侵的近代,教育一直都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历代的杰出人物也都是经过了教育,才能做出许多伟大正确的决策。



梦想——去拼去赢终不悔

武训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要实现的梦想,那便如同行尸走肉般浑浑噩噩地度过人生。

梦想听起来很遥远,但它是需要日积月累,最终从量变实现质变的。也许此刻你正处于失意的状态,或者是迷茫的状态,这都没关系,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继续朝着目标向前,终有一日也会和武训一样达到自己梦想的彼岸。

人生在世,去拼去赢,才能最终在提及时不会后悔。有一句哲言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只要心中有梦想,不管前路需要多远,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才能成功,大胆去做吧,等到实现的那一刻,会发现来时的风景是如此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光绪   佣工   义学   马褂   私塾   朝野   雇主   学堂   事迹   乞丐   皇帝   母亲   男子   老师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