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王朝到清代,如何治理桂西北地区,成效如何?

土官的交流互动

明王朝是推行土司制度的重要时期。虽说从明朝初期就已经开始对广西土官进行改流,但是改流的成效不大,之后又恢复土官对地方的管理。

两广总督兼巡抚都御秦竑向朝廷上奏广西土官的相应状况时,明孝宗回复:“今后凡各土官有事,或互相仇争,尔即听总兵官差委,往彼地方审其事机,从其土俗,道之以礼法,谕之以祸福,示之以朝廷之恩威,务使其心晓然开悟,帖然信服,仇怨以息,地方以宁。”

广西地区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土官之间的矛盾,主要的办法就是流官宣谕朝廷的恩威,通过开化土官,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明廷若只是任命流官,将引起非汉族群的“动乱”。

若任命土官,非汉族群将会信服,不会轻易背叛,因此土官不宜废止。随着土官力量的增强以及非汉族群的壮大,将会威胁到中央王朝的统治,而令王朝统治者担忧。

因此,在非汉族群聚集地设置流官以制衡土官,达到共同管理地方的目的。在王阳明的调令当中,谈到朝廷差遣将领,将令牌拿给土官,让土官领兵,负责具体实施剿抚的任务。

在这过程中,朝廷通过间接管理土官的方式,授权给土官去执行命令。

这种方式,既体现朝廷对土官的信任,也体现土官对朝廷的忠诚。在桂西北地区,明朝官府征调土官、土兵平定地方较为频繁,同时也对立功的土官、土目、土舍予以奖赏,体现了“以流制土”的成效。

当然,对于桀骜不驯、骄横跋扈的土官、土目,明朝除了派遣流官佐贰予以监督,必要时还给予惩罚,以树立朝廷的权威。

针对桂西北地区东兰、那地、南丹土官对河池州的侵占行为,明廷的作法是增设流官到河池州要害之地驻扎,既能约束土官的吞并行为,又能够使居民安乐。对永定长官司土官韦萌发的处理,亦反映了流官对土官的钳制。

永定长官司土官韦萌发在处理地方的案件上,对僮人实施酷刑,将其两耳割去。按照国法理应受到惩罚,发配到边疆戍守。

虽然韦萌发不是汉人,不能通过汉法处理,但是也不能免除处罚。韦萌发意识到自已铸成大错,但悔之晚矣。流官将韦萌发判定入狱。之后韦萌发和家仆都受到杖罚,由此韦萌发顺服,桂西北地区得以安宁。

此外,嘉靖年间任庆远府知府的王桥,在因调动离职后,庆远府士人杨梁在《去思碑记》中提到了王桥所立的功绩,也提到了他与土官之间的交流互动,体现在“又振励邓、韦、彭氏三土酋,与六堡控郡四隅,各扼贼冲。此公之处变因时,用权合道,心乎诚以惠吾郡者。”

可见流官在管理该区域时,仍需要借助土官的力量,守住要害之地。综上所述,明廷在非汉族群聚集地设置了流官和土官共同管理。

一方面朝廷通过颁布命令,由汉官将谕令交给土官具体执行。

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应的流官职位,并由朝廷委派官员担任,以监督、控制土官。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流官在非汉族群地区的治理中起到协调的作用,使得土官不能独霸一方,而受到相应的约束。

对于一些普通的百姓而言,在流官管辖的地区进行编户以后,就免受了土官的剥削。

明廷所采取了流土结合的治理政策在非汉族群地区有其独特的功用,既能增强明廷的权威,又促进了汉官与土官之间的交流。

清代流官对非汉族群地区的治理

雍正时期,清政府大规模地实施改土归流,大批土司被废除。之后,清廷委任流官到西南地区进行管理,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

雍正七年(1729),东兰土州一分为二,改流的东兰州由清廷委任的流官进行管理,东兰土分州依旧由土官进行管理。钟文典认为这是鄂尔泰在广西采取改土归流的灵活方式,改流后百姓的生活较为安定。

到了乾隆时期,广西虽然还有47个土司地区尚未改流,但是都被置于流官的牢固控制之下,不仅上有道台、知府管辖,而且在土司地区都普遍设有流官佐贰,称为“汉堂”,土官的司法权力也被极大削弱,重要的案件由附近州县的流官负责承审。

遇到较难处理的案件时,需要通过流官、土官以及佐杂一起前往调查,将事情妥善处理。清廷实施流官承审制,一方面,土官的司法权受到削弱,另一方面,非汉族群与汉官的互动关系增强,并逐渐受到汉官的影响。承审制在明末已有雏形,到雍正年间成为定制。

土民不堪忍受土官的迫害,先推选有声望的绅士,对有争议的事情进行处理。

之后,演变成土民投诉。直到鄂尔泰管理西南地区,向朝廷上奏由流官承审,以便监督土官,分割其权力。对于土司地区百姓引起的“动乱”,官府审查后发现,大多数土民秉性愚朴,安于从事农耕,害怕见到官员。

而今土民屡次触犯朝廷王法,究其缘故,多为汉奸教唆所致。汉奸多来自湖广、江西一带,汉奸怂恿土民做出不法之举。

当土民被抓后,汉奸却无事。因此,官府以核查汉奸为主要任务,对广西汉民与土民杂居的地方进行查处,凡在土司所辖的区域发现有湖广、江西等人居住的,皆细查其来由,如发现其行为不轨,经过审查核实之后,以刑法处置。清廷在治理非汉族群“动乱”的过程中,由汉官带领僮人前往平定叛乱,平定之后,受到封赏。

因此,汉人与僮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一开始是在平定瑶人的“动乱”中相互联合。当然僮人也有“动乱”,体现出汉僮关系复杂的一面。

但僮人与汉人的关系要比瑶人与汉人的关系好,地位也与汉人差异较小,因此僮人融合的速度较快。

之后,僮人与汉人的交流更频繁,读书取得功名的僮人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西北地区   东兰   汉族   土司   汉人   广西   动乱   汉奸   朝廷   清代   成效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