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西医教育的壮大-适塾的创办及其教育活动

一.绪方洪庵与适塾的创办

1826年7月进入大阪兰学医生中天游的思思斋塾内学习兰方医学。绪方洪庵离开故乡到大阪求学前,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我因自幼体弱无法成为为国效力的武士,现我想用三年的时间去学习医学立志成为医生,这虽是不孝,但被人嘲笑无为想必更是对堂上的不孝。因此向父母告请三年时间,让我完成医志。

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技术,更是拯救万民的方法”。自弃武从医后,绪方洪庵废寝忘食,精于学业,四处求师学技,终得精湛医学技术。绪方洪庵在中天游的思思斋塾求学四年后,于1831年2月在老师中天游的建议和推荐下进入坪井信道的坪井塾内学习,并成为塾内的塾头。坪井信道与伊东玄朴、户冢静海并称为江户时代的“兰学三大家”。绪方洪庵在坪井塾内继续学习荷兰语和西方内外科医术,并翻译了许多医书和物理学书籍,如兰学医书《人体生理学》等。他还向宇田川榛斋学习药品学,撰写了《医药品术语集》,成为当时广为传用的药物词典。

1836年绪方洪庵来到长崎的荷兰商馆学习荷兰医学。于“大盐平八郎之乱”后的1838年回到大阪,在大阪瓦町开办了兰学塾——适塾。绪方洪庵在幕末动荡艰难的生活下,作为医者不忘初衷地实施治病救人的仁术,同时作为教育者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了大村益次郎、大岛圭介、福泽谕吉、佐野常民等许多幕末医者、文人、志士和新时代的开拓者,为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近代化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适塾的教育活动

1838年,绪方洪庵在大阪瓦町开办了兰医学塾“适塾”,并将老师坪井信道开办的“坪井塾”作为自己经营私塾的榜样,立志将适塾办成“大阪的坪井塾”。坪井塾虽然是兰医学塾,但塾内并不偏重医学专业的学习,而是尽可能全面地教授兰学知识。尽管当时大阪的兰学医生非常活跃,但热心教授兰学的学者并无几人。为此,绪方洪庵在塾内进行医学诊疗和医学讲义外,还积极地教授除兰医学以外的兰学知识,将为社会培养各类西洋人才作为教育使命。绪方洪庵曾在书信中提到:“现在,我尽可能地减少出诊,更专心于塾生的教育工作,希望尽快培养出为时代需要的西洋人才,且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适塾塾生长与专斋在其自传《松香私志》中写到:“适塾虽说是医学塾,但实际上是兰书解读的研究所。当时,凡是有学习兰学志愿的人都可申请入塾,塾内诸生有志愿成为医生的,也有怀抱兵学家、炮术家、化学家等抱负的”。绪方洪庵非常重视语言学习,要求塾生熟练掌握荷兰语,广泛阅读兰学原著,并要求学生在翻译原著时须严谨缜密,领悟核心内容和观点,不拘泥于字句。荷兰语是适塾日常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通过荷兰语语法和文章构成两方面进行语言教学。

在基本的语言学习之外适塾内还开设物理学、化学实验、医学、解剖等课程。适塾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互相帮助。绪方洪庵并不直接教授新塾生,而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教育形式开展语言教育。初学者先是在塾内前辈的指导下,对荷兰语的文章反复诵读直到能够熟练背诵。在学习和掌握了荷兰语语法和文章构成后,参加兰学原著的“会读”。

通过每月6次的“会读”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福泽谕吉的《福翁自传》和长与专斋的《松香私志》中都有对适塾内会读的相关描述,适塾内的会读每月举行6次,由塾头或塾监或同级塾生中选出的会头对10人或15人组成的会读组进行考试,并给予相应成绩。“会读”时,会读组内的每一个人,按顺序分别讲解所轮到的部分。如果讲不上来,就由下一个人讲,依次类推。主持者对能够正确讲解的塾生记白圈,讲错的记黑点,讲的特别好的记白三角。由于适塾内物理类和医学类的荷兰语原著书籍每类只有一本,所以塾生们为准备会读考试,不得不先抄录原文,然后再进行学习。

塾生们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顺序,每人负责抄录一部分,然后按顺序交换阅读。语言学习中荷兰语词典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但适塾内只有一本荷兰语词典,所以学生们为了有效利用荷兰语词典,5人或10人为一组,不分昼夜地借读词典。根据福泽谕吉的回忆,塾生们平时并不饮酒,只有在会读考试结束后才会通宵饮酒。可见,会读考试是适塾考查塾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塾生们对此非常重视。

适塾除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外,在教育形式上注重能力主义教育。适塾将学生分为8个等级,全凭“会读”成绩来决定。如果塾生能连续三个月蝉联某个等级的第一名,就可以向上一级进阶。塾生若能按照会读成绩逐步升级,达到最高等级时就标志着该生已经读完了塾中所有的荷兰原著,在阅读原著方面和语言方面已达到塾内较高的水平。按照这样的能力考查方式,兰学原著读的越多,会读考试成绩越优异的塾生,其能力等级就越高。只有达到最高等级的高才生们才能参加绪方洪庵亲自主持的课程。此外,由于当时外文原著极度匮乏,抄书便成了适塾的一大景观。

新生学完语法后,为了学习方便而抄写塾内的物理学和医学原著。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抄塾内所没有的书籍,或为各藩的订购而抄写。足见当时学习条件之困难和生学习精神之顽强。适塾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了许多医学家和深谙兵学、炮术、理化的人才,福泽谕吉、长与专斋、大乌圭介、桥本左内、箕作秋坪、佐野常民等名流都出自适塾门下。

适塾虽然没有留下有关“塾则”的资料,但福泽谕吉在自传中提到“入塾后塾则的第一条便是‘读书研究是学生学习的本分,但只可阅读原著,不得随意翻译文书’”。这样的记述反映出幕末时期对兰学、洋学的翻译和言论的不自由,也可以理解为绪方洪庵希望适塾保持学问的自由,远离政治权力、权势的干扰。绪方洪庵在医学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版了医学三大著作《病学通论》《扶氏经验遗训》和《虎狼痢治凖》,并在适塾旁建立除痘馆,积极开展种痘事业,为有效地防治痢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绪方洪庵是当时日本国内少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晚年时期,他敏锐地认识到英语将取代荷兰语在传播西洋文明方面的位置,所以鼓励塾生加强对英语的学习和坚持对西洋先进文化的不断探索。1863年绪方洪庵去世后,由其养子继承适塾,明治维新后适塾经过改制成为大阪大学的医学部。

三.适塾的办学成效与影响

适塾为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社会发展和明治维新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活跃于医疗、卫生、教育、工业等各个较为“近代”的重要领域,并成长为各领域的卓越领导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绪方洪庵过世后,其次子绪方惟准出任幕府侍医师及医学所教授。1867年5月,绪方惟准留学荷兰,回国后仍从事医学教育活动。自1880年4月起,绪方惟准历任陆军军医监兼陆军药剂监、军医本部次长、近卫师团军医长。

1887年,绪方惟准退出军职,在大阪开设了绪方医院,继续活跃于医学界。适塾生长与专斋一直活跃于日本的医疗卫生领域,1867年10月担任长崎医学校校长,1871年任文部少丞,10月随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医学教育和卫生制度。1873年6月,长与专斋担任文部省医务局第二任局长,创建司药场。1875年长与专斋出任明治政府首任卫生局长,致力于推动近代医疗行政事业的设立,颁布了近代化医制。

适塾学生佐野长民于1867年3月作为藩使,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1870年任兵部少丞,参与日本海军的创建,其后升任工部大丞。1874年佐野长民为驻意大利、奥地利公使次官,回国后历任元老院议官、大藏卿、枢密顾问官、农商务大臣等要职,1887年起担任日本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1874年2月,适塾塾生福泽谕吉、杉亨二、箕作秋坪等人高举“会同有志之士推进我国之教育”的旗帜,以“卓识高论,唤醒愚氓”为宗旨,成立了明六社。他们著书立说,定期开会讨论,积极推动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在日本的传播。福泽谕吉更是成为了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但在日本近代引进西方文明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亲手缔造了著名的庆应义塾大学。在日本维新的变革时代,适塾塾生激民族危亡之大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荷兰语   大阪   西洋   荷兰   西医   原著   词典   语言   医学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