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时代,宋朝的茶画为何兴盛了?背有怎样传递艺术意蕴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典型的重文轻武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封建文化得到了鼎盛的发展。

在整体崇尚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宋朝的茶艺发展迅速,社会上也兴起了茶画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所谓茶画,指的便是以茶叶、沏茶过程、品茶等生活场景为主题的绘画。

从茶画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宋朝特殊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式。茶艺来源于生活,而宋朝茶画的兴盛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在这个文化现象后面,宋朝文人正在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意蕴?

重文轻武,茶艺兴盛

宋朝重文轻武的特殊政治举措,还得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上说起。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靠的是武力,同样也依靠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当他黄袍加身以后,他便害怕同样的悲剧再次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赵匡胤一招杯酒释兵权,军中将领的军权尽数被他卸下,军队实力发展欠缺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宋朝历代的统治者便有意打压军中实力,反而大力推崇社会重文风尚的形成。

在统治者的有意引导和社会风尚的逐渐形成之下,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开始投入到文学文化创作当中。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将文学之风牢牢地攥在手中,这辈子才有可能实现阶层跨越,才能出人头地。

于是,宋朝的文学创作和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相当丰富。文人墨客也只有在诗词绘画当中,才能尽情寄托自己心中远大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更高的价值。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众多的生活场景都成为了文学创作的素材。譬如宋代的茶艺,正是这样被记载和传承下来的。

严格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茶艺其实起源于唐朝。唐朝的封建文化发展同样鼎盛,各个国家都会派出使者专门来到大唐,学习中原文化的先进之处。

也是因为这样独特的文化交流形式,中国的服饰、建筑、茶艺等文化载体才会传到国外。

当然,宋朝茶艺是在唐朝茶艺的基础之上有所继承和发展的。这二者在选茶、点茶、煮水等方式上大同小异,但是在沏茶所采用的手法上却并不一样。

根据《茶录》记载,唐朝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煮茶。也就是说,唐朝人会选择将茶叶浸泡在水中,通过冷水煮沸的方式来进行,发挥出茶叶的香气。煮茶的特点是口感绵长,余韵悠久。

但是宋朝不一样,宋朝则会采用反复冲泡的形式来沏茶。通过与沸水的反复接触,茶叶本身的香气逐渐释放出来,这样得到的茶水会更有口感上的层次感,给人的观感也更加丰富。

虽然手法不同,但是两个朝代在茶艺上的坚持是一样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之上有所传承和创新,而宋代的茶艺文化也被记录在了日渐兴起的绘画形式当中。

在宫廷画逐渐退出社会主流之后,文人画便渐渐取代了其兴盛的地位。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泡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活场景,而变成了一个可供观赏的艺术形式。

他们用出神入化的画笔,将这份艺术形式真实地记录在画纸之上。同时他们会再加上一些艺术手法的渲染,如此一来,一副茶画就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作品。

在茶画兴起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宋代经济文化的日渐鼎盛。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有了足够的闲暇,大家才会在讨生活之余,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沏茶泡茶这种娱乐享受之上。

同时,重文的社会风潮确实也为茶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这一独特的社会氛围虽然不利于宋朝长时间的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让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市井经济,更加开放

宋朝茶画的兴盛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而在这一艺术形式的背后,我们更多的能看到宋朝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在宋代得到了相对长足的发展。宋代统治者并不重农抑商,甚至还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和帮扶商业的发展。

在统治者的有力引导下,民间风尚也逐渐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商业经济当中,通过商品经营来实现人生财富的积累。如此一来,故步自封的自然经济壁垒逐渐减弱,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更加开放的流动。

于是,社会底层的文化形式也逐渐繁荣起来。勾栏和瓦舍不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吗?兴盛在街头巷尾的勾栏瓦舍,日渐丰富着宋朝老百姓的精神世界。

在闲暇之余,大家可以走到街头,走进勾栏瓦舍,去感受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人们可以在那里尽情地抛下现实生活当中的束缚跟压力,沉浸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极致的精神追求。

而茶艺这一独特又高雅的文化形式,此时也并不再局限于上层阶级当中。茶艺走出了宫廷,走出了贵族的大门,走向了街头巷尾,走向了老百姓的家中。

于是,人们可以在勾栏瓦舍当中观赏精湛的茶艺表演,可以肆意地感受茶香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可以体会到茶艺背后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即使这种内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呢?

市井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坊和市的壁垒,让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形式能够随着愈发活跃的经济上下流动。上层阶级引以为傲的茶艺表演,也能因为文化交流和传播而流动到下层。

宋代统治者宋徽宗曾经撰写过一本《大观茶论》,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不同茶叶的优质发源地,记载了极其高超的烹茶方式,记载了一些高雅的与茶艺相关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

这本是皇家智慧的结晶,原本也只在上层社会当中流动。但是逐渐的,《大观茶论》被中层商人阶级和底层百姓所得知。大家可以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有关茶艺的启迪,也能运用底层百姓特殊的传播手段,让茶艺发扬光大。

这一系列的流动过程和生活场景,都被画家忠实地记录在了绘画作品之上。大范围的文化传播,让茶艺更加精彩和开放,也让其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和活力。于是在宋代的茶画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有关于茶艺的魅力。

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法,也让宋代茶艺的相关文化特点得到了保存与传承。

在《文会图》《斗茶图》等众多的茶画作品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宫廷和贵族阶层以茶会友的名场面,也能看到文人墨客斗茶的高雅场面,还能看到市井茶文化兴起的活跃场面。

茶画为茶艺描绘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推动着宋代茶艺的发展。这两者算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了宋代鼎盛而繁荣的文化。

茶道精神,艺术意蕴

当我们在看宋代的茶文化时,我们并不能仅仅只看到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高雅艺术形式。甚至,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宋代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氛围。

我们还要从茶艺和茶画当中去感受宋代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感受宋代文人所传递出来的独特的精神追求。

在茶艺上,人们讲究清净和平和。所谓清净,它可以概括的层面太多了。我们选择的茶叶要干净清洁,我们在煮茶过程当中要保持清净。而在从事与茶艺相关的文化活动时,我们更要注意内心的清净状态。

内行都说,烹茶之人的心境直接影响着茶水质量的好坏。所以,只有保持清净,才能从手下创造出一壶纯粹的茶。

同样,泡茶的过程其实也是追求内心平和的过程。从分茶开始,到煮水,到洗茶,再到反复的冲泡,这一系列过程,切忌心急。

这是一个循环相生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都会直接影响最后冲泡出来的茶水的质量。所以喷茶的人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平和,方为上道。

而茶艺告诉人们,这些精神境界和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茶的表面。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天的挑战,这才能够将每一份艰辛都化为茶叶一般回味之后的余甘。

茶画除了表现当时的茶道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向我们传递的宋代文人独特的艺术审美。

画家在绘画时,除了会尽可能地还原泡茶过程的场景之外,还会以艺术加工的方式来展现画家自己本人的审美。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画中众人的衣服配饰上,还是在煮茶的工具上,又或者是在背景的风物描绘上,画家们都是下了大功夫的。这一系列绘画元素的和谐统一,最终造就了高超的艺术审美意趣。

结语:

茶艺来源于生活,宋代茶艺以及茶文化的兴盛,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直接推动着茶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发展。

而宋代繁荣开放的经济形态,也让茶艺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茶画,宋代文人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代独特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

1.《茶录》

2.《宋史》

3.《大观茶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宋朝   兴盛   瓦舍   艺术   意蕴   茶艺   宋代   形式   过程   社会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