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金价走势强劲,鲍威尔新年首秀

视频加载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施诗 上海报道

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

1月10日 ,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2022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进一步的解读,我们来连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12月信贷和社融数据表现不一

《全球财经连线》:请您解读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

王青:先来看一下12月金融数据,我们说整体上呈现出“贷款强、社融弱”,宽信用主要由政策驱动的特征,符合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的一般规律。

12月是季节性的信贷小月,但当前宏观政策保持稳增长取向,特别是监管层正在要求银行加大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制造业及房企的信贷投放力度,我们看到当月信贷环比、同比都出现了多增。12月信贷投放本身还存在突出的“居民弱、企业强”特征。

12月新增社融1.31万亿,同比大幅少增了1.05万亿,主要拖累是债券。整体上看,2022年债券融资中“政府强、企业弱”特征比较突出。结合前面的贷款数据,表明当前宽信用过程主要由政策面和政府融资驱动,地产低迷、疫情扰动导致各类市场主体自主融资需求受到明显影响。

展望未来,在宏观政策延续稳增长取向,年初地方债发行大开闸,房地产融资环境大幅改善背景下,加上银行普遍存在贷款“早投放、早收益”的经营传统,2023年1月会迎来信贷、社融数据开门红。全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有望超过上年,宽信用将成为助力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聚焦房地产 首提“四项行动”

《全球财经连线》: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月10日联合召开了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聚焦哪些领域?下一步将如何发力?

王青:我们认为会议有两个看点:首先是会议要求“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这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2023年1月信贷开门红的判断。

第二点是会议提及“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这一方面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同时首次提出对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四项行动,也就是“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

我们认为,这四项行动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政策面对房企的支持政策在进一步加码,2023年房企融资环境会延续改善势头,特别是在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方面。房企“爆雷”家数会降下来。

展望未来,政策面的另一个发力点将是引导楼市尽快企稳回暖。这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的根本。下一步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最早有可能在本月就落地。

金价走势强劲

进入2023年,黄金期货和现货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反弹行情,表现强势。国际金价整体在1800美元/盎司上方振荡摸高,连番刷新近期高位,重返近八个月来高点。面对强劲的上涨势头,金价后市行情如何?让我们来连线华安证券金属新材料首席分析师许勇其。

三方面因素推升黄金价格

《全球财经连线》:近期金价走势主要受哪些因素驱动?

许勇其:近期金价主要受几个因素影响,第一,上周公布的12月份美国非农数据和12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受此因素影响,上周五美元在收盘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向下调整,到目前为止,美元指数连续三天的调整都比较明显,美元和黄金负相关性非常突出,黄金价格出现反弹。第二,过去一年来,全球央行购金也比较突出。第三,临近春节,黄金首饰消费也有利于黄金价格的上涨。

今年或将成为金价上涨周期起点

《全球财经连线》:展望后市,金价能否延续强劲势头?

许勇其:展望后市,今年对于黄金的走势非常关键。疫情以来的过去三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非常宽松,欧美国家货币政策都非常宽松,但过去一年海外通胀特别高,美联储也快速的大幅加息,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已接近峰值,今年可能是考量美联储是否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的非常重要的年份。如果美国经济在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不是特别好的苗头,那么在下半年,甚至2024年上半年,美联储可能会对货币政策做出明显调整,会出现一个宽松的周期,对于黄金应该是有利的。

我们认为2023年黄金价格应该会在一个相对较宽的区间,大概是1700美元/盎司到2000美元/盎司,可能是一个好的上涨周期的起点,黄金价格可能在2024年创历史新高。

鲍威尔:稳定物价或需短期内采取不受欢迎的行动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瑞典央行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就央行独立性发表简短讲话。鲍威尔在讲话中表示,稳定物价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或需采取一些不受欢迎的措施。向前看,后续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我们来听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的分析。

市场或尚未完全消化美联储“鹰派”立场

《全球财经连线》 :鲍威尔称恢复物价稳定需采取短期内不受欢迎的行动。市场是否已充分消化美联储的“鹰派”立场?

刘英:我认为市场并没有完全消化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伴随美国通胀水平扭头向下,由2022年的9.1%的高位回落至7.2%的水平,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幅度会缩小,加息的频度会降低,甚至今年还会降息等,这可能是没有完全准确地理解美联储的“鹰派”立场。2022年是美联储40多年来最激进的加息,当然是为了控制美国40多年来最高涨的通胀水平,而鲍威尔从8月份全球央行1300字的强硬讲话直指控通胀,带动全球各大央行激进加息。12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讲话,更是“鹰派”尽显,甚至超过此前。

鲍威尔此次在瑞典央行讲话,一方面是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需要进一步加息,直至将美国通胀水平控制在2%的目标范围才肯罢手,为控通胀就得不停加息,这是短期不受欢迎的行为。而美联储在内的央行稳定币值是天职,稳定币值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鲍威尔另一个表述是央行不是气候政策制定者,美联储不会为了气候变化、绿色发展而偏离主业,采取其他政策措施。这也是因为美国高企的通胀水平,让美联储主席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政策,唯有把通胀控制下来是主要目标,即使让经济走向衰退也在所不惜。

2月加息幅度受经济数据影响

《全球财经连线》 :您对2月加息幅度有何判断,将如何受通胀数据影响?

刘英:美联储2月份的加息幅度,还要看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主要是看美国通胀数据和就业数据,那么就业数据因为美国劳动参与率至今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所以就业数据应该问题不大,依然表现为“向好”。但是通胀数据则不同,我认为还会在6%以上的高位。我觉得(2月)加息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的概率各自参半。鲍威尔在瑞典央行的讲话其实也是建构在美国通胀依然处于很高的位置上的共识进行讨论。确实,7%以上也好6%以上也好都是相当高的通胀水平,为实现通胀达到2%的通胀目标,实际上美联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美国的高通胀除了货币因素之外,还由其他地缘冲突、疫情冲击,包括供应链冲击等多因素导致,由此,仅凭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收紧的货币政策可能短期还是难以达到目标。所以,鲍威尔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场合强调加息、加息、加息。美联储加息自然会抑制通胀走高,但是加息的边际效益也会递减,所以美联储需要持续地跟进加息,可能今年加息不会转为降息,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需要一鼓作气。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杜弘禹 和佳 赵越 李依农

制作:李群

拍摄:郝佳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 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鲍威尔   人民银行   金价   鹰派   财经   全球   通胀   年金   央行   美国   统计数据   信贷   货币政策   融资   强劲   走势   因素   水平   新年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