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大唐李靖,西击吐谷浑

“天可汗”威望虽高,却也不是所有的部族政权都服从这个唐朝皇帝的。

他们不光不服从,还一再进犯唐朝的边境。

贞观八年(634年),就发生了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落的一支,居住在今青海地区。当时吐谷浑的统治者伏允可汗,听信权臣天柱王的话,一次又一次入犯唐朝西部,扰得边境人民不得安宁。

当年六月,唐太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西击吐谷浑.

段志玄打败了吐谷浑军,追奔了八百多里,到离青海湖只三十里的地方,才班师东归。

可是,唐军刚走,伏允马上又打了过来。

唐太宗接到西部边境守将的急报,决心这一回不能光打败了事。第三天,他即下诏大举征讨吐谷浑。

但是,对于出征军的统帅究竟任命哪个大将,一时上却很费踌躇。唐太宗想来想去,由于这时李世领兵驻防北方,担当征西军统帅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李靖,因而感叹地对左右大臣说:“要是由李靖来任统帅,该有多好!’

但是李靖当年已经六十四岁,腿足有病,而且半个月前他请求辞职休养,刚刚获得批准。唐太宗当时还对左右大臣说.

“自古以来得到大富大贵的人固然不少,可是能知足而止的又有几人?他们不管自己是智是愚,也不管自己是健是衰,即使什么本事都没有,甚至已经患了重病,也要勉强赖在职位上不肯离去。李靖能识大体,顾国家,实在可敬可嘉!我不但应当成全他克己奉公的志向·而且要将他树立为一代楷模?”

因此,尽管战争迫切需要,唐太宗怎么也不忍心派这位年高有病的老臣去经受行军风霜的苦,冒历作战伤亡的险。

正在家里养病的李靖,听说吐谷浑兴兵犯边,唐太宗发军选帅,再也按捺不住,马上乘坐便轿到相府,要宰相房玄龄替他去向皇帝请命。

他拉着房玄龄的手,恳切地说:

“我年纪虽老,还可以为国家效一次劳,出征吐谷浑就让我率军前往吧!”

房玄龄望着这位一心眷念着国家利益的老臣良将,感动得几乎掉下泪来。他立刻向唐太宗作了奏告。

唐太宗好不高兴,召见李靖,慰问了他身体状况等等。在李靖的坚决请求下,唐太宗即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五路兵马,出征吐谷浑。

贞观九年(635年)春,李靖部署各路兵马,到达前线。伏允可汗得知消息,急忙率兵西撤。唐军奋勇追击,将吐谷浑兵杀得大败。

伏允可汗吃了大亏,自己估量抵敌不住李靖,就用了一条坚壁清野的计策,一边放火焚烧草原,一边向沙漠逃去。李靖率军追到伏俟城,只见火光遍野,浓烟蔽日,便勒住马头,将各路行军总管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讨对策。

瞧着前面渐渐给烧成光秃秃的原野,将领们大多主张退兵,因为战马没有青草,很难追到敌兵;即使追上了,马瘦人乏,也不容易取胜。

但兵部尚书兼一路行军总管的侯君集却表示异议,向李靖说:

“去年段志玄出击吐谷浑,就是因为打了胜仗没有狠追穷寇,结果刚一回军,吐谷浑兵就跟着来了。如今伏允兵败远走,我军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将其消灭。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以后一定会懊悔的!”

另一路行军主管李大亮不同意,说:

“马没有草食,远追不免疲乏。我军反正已经打了胜仗,不如暂且退兵。”

李靖想了想,伏允放火烧草,是惧怕唐军追击,越是这样,就越有追击的必要;战马缺少青草固然困难,但唐军出敌不意进攻,胜利的把握也就更大;再说,段志玄的教训确实值得借鉴,打仗不能以把敌人打跑为目的;何况自己年高体弱,以后还能有几次征战杀敌、为国立功的机会呢......

他想到这里,果断地下达了追击的命令,并且将部队分成南北两路:侯君集等走南道,自己和李大亮等走北道,同时并进,合击伏允。

北道唐军在李靖的亲自指挥下,一路行军,一路侦察寻找吐谷浑骑兵踪迹,不仅获得了三战三捷的战果,而且夺到许多粮草牲畜,保障了唐军的给养。将士们越过积石山,一直追击到赤水,遇到伏允手下权臣天柱王的精锐骑兵,在那里据险固守。

李靖帐下的薛万均、薛万彻兄弟虎将,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不多时,两人身上都已受伤,两匹战马也先后跌倒。他们徒步奋战,又砍杀敌人多名。李靖派遣将领入阵助战,终于把吐谷浑军杀得落花流水,天柱王只身伏鞍逃跑。

与此同时,南道唐军由侯君集等率领,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人饮冰,马吃雪,于五月间追上伏允,大破敌军。伏允只带着数千人马,仓皇西逃。

李靖得知伏允行踪,率领北道唐军继续追击。沙漠中没有水,将士们口渴,就用锥子在马身上扎一下,吮食马血。

唐军追近伏允营帐时,刚刚天黑。李靖立即下令,要大家乘敌不备,向前奋勇冲杀。

伏允怎么也想不到唐军会这么穷追猛杀,慌忙丢下妻妾,由亲信部下拥着逃命。他奔回本国,不久就被部下杀死。

那个顽固不化与唐朝为敌的天柱王,也给伏允的儿子慕容顺斩了首。

慕容顺了解吐谷浑民心不愿背唐,就向唐朝表示愿意归附。唐太宗于是封他为西平郡王,依旧统领吐谷浑部落。

唐初规模宏大的边塞战争,产生了一批以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人。其中有一位王昌龄,作了《从军行》七首。第五首写道:

大漠风尘日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狂风卷大漠,沙尘昏日色。就在这风沙蔽天的气氛中,军队主动出击了。为了减少强风的阻力,加快行军的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此时已经不是大自然在逞威,而是军队挟风卷尘,如同一柄利剑直指敌营。红旗既出辕门,战斗的情况又将如何呢?诗中没有直接描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只讲将士们行军途中忽然传来了捷报:原来,还轮不到这支劲旅一显身手,前锋部队就已经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军的统帅也被活捉了!

诗中提到的一个地名“洮河北”,正是李靖率领唐军与吐谷浑作战的地区。

所以说,王昌龄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形象描绘这次战争而歌颂李靖丰功伟绩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吐谷浑   天柱   贞观   大唐   可汗   边塞   战马   总管   统帅   唐朝   战争   李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