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如何以800众覆灭南梁?细说侯景之乱!

侯景以800兵起事,竟能占据南梁最繁华的三分之一疆土,最终把南梁祸乱的一塌糊涂,让人惊叹之余,又感觉匪夷所思!

侯景是北魏时期的山西朔州人,羯族,从小骨子里就带了不安分的因子,加上受边境彪悍民风的影响,好勇斗狠历来都是侯景身上的标签。北魏末年天下大乱,侯景先是投靠了尔朱荣,尔朱荣被高欢所灭后,又投靠了高欢,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定州刺史,统治河南地区。史书记载,542年时,侯景已是“拥兵十万,专制河南”一方军阀。

侯景天生带有残疾,两条腿长短不一,但他善于骑射,作战悍勇,因此深受高欢器重。但高欢何许人也,早就知道侯景心术不正,自己尚且能压制住他,往后就难说,于是高欢在临终前嘱咐儿子高澄必须警惕侯景。《梁书》记载高欢对高澄说:“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高欢死后数日,侯景果然反叛。

高澄很快出兵讨伐侯景,侯景先是主动联系西魏,希望投效,但西魏的掌权人宇文泰也不是凡人,早就知道侯景奸诈反复,于是西魏表示中立,不想参与此事。北方待不下去,侯景只好向南跑路,请求梁武帝萧衍接纳自己,此时的梁武帝也想借助侯景的力量北伐,于是想也没想就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并且还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本来侯景是带着丰厚的嫁妆投靠萧衍的,“愿以十三州附梁”,但涡阳一战,侯景及梁军被高澄打得落花流水,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侯景仅率800余名残兵败将逃到梁朝境内的寿阳。

侯景的壮大离不开萧衍的资敌

南梁朝中料定侯景不可靠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比如尚书仆射谢举等人就坚决反对侯景入梁,但禁不住萧衍宠臣朱异的支持:“今若拒而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于是萧衍便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

一开始,侯景并没有反心,因为他在梁朝待的很舒服,甚至舒服得让人难以置信:对待一名反复无常的降将,萧衍可以说仁至义尽,甚至义尽到迂腐。

据《梁书》记载,侯景在寿阳旦有所取,朝廷一概满足。比如他要一万匹锦做军袍,朱异照数发给,连简单算一下一万匹可以做多少件袍子都不用;南梁发给一万人的武器装备,他又嫌发的武器质量不过关,要求建康城中的工匠到寿阳去重造,萧衍也不拒绝。同时他还把寿阳城周边居民都招来当兵,还把百姓的女子配给他们,萧衍也是充耳不闻。

侯景就算待的再舒服,也架不住梁朝的“资兵又资粮”,本来侯景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朝廷轻易的帮他武装,使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再度活跃起来。

公元548年,东魏和南梁议和。侯景知道后,担心他们会把自己当作交易的筹码,于是便向萧衍上书,说“陛下复与高氏连和,使臣何地自处?”萧衍答复,议和归议和,对侯景则“大义已定,决不会抛弃”。但侯景还是不放心,就伪造高澄来信,说是要用俘虏的萧渊明交换侯景,以试探萧衍,没想到一试便试出了问题。

萧衍和朱异不但表示同意,还写了回信,说是“贞阳(萧渊明字)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拿到这封信,不反也得反了。

于是侯景开始积极准备,他知道临贺王萧正德对伯父萧衍有怨,于是派自己的手下、与萧正德有旧的徐思玉去联络他,表示愿意拥立他做皇帝。萧正德利令智昏,以为侯景真要拥戴他,便答应与他合作。

当时梁朝上下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侯景要反,但萧衍都选择不信,比如合州刺史萧范几次密报都被萧衍置若罔闻,甚至豫州刺史羊鸦仁已经拿到了切实的证据(侯景派使者约他一同造反),萧衍仍然不以为意,说:“侯景只有几百残兵败将,有何能为!”甚至把使者发回寿阳让侯景自查。

于是侯景更加肆无忌惮,他反咬一口,说羊鸦仁诬告该杀,并公然要求扩大辖区,否则就要率兵临江。萧衍此时还以为侯景是“基于气愤”才口无遮拦,于是又厚加赏赐,并说“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甚至还斥责众臣“不许朝廷有一客”。

当时年已85岁的萧衍确实是老糊涂了,对于侯景的不臣之心竟然昏聩至此!

侯景之乱

548年8月10日,侯景终于在寿阳以讨伐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为名起兵造反。当时侯景的兵力仅有8000人。

萧衍知道侯景造反后,立刻命驻守郢州(今湖北武昌)的六子萧纶做大都督,统领四方兵马进行讨伐。但是萧纶竟然在一个半月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既没有进军寿阳,也没有援助建康,这让侯景从容的采用心腹谋士王伟建议,放弃寿阳,直取建康。

10月3日侯景靠偷袭攻陷了谯州,20日兵到江边的历阳,然后未放一枪一弹,逼降太守庄铁。

历阳失守后,萧衍认为侯景无船绝对不会渡江。然而他的一番操作让侯景瞬间得到几十只大船。原来萧衍荒唐的派一个投奔过北魏的萧正德做了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萧正德早已和侯景达成了合作,于是便利用职权,调集大船,供侯景军渡江之用。

此时,江防要地采石由宁远将军、萧衍的外甥王质扼守,陈庆之的儿子陈昕从外任回京师,他怕王质守不住采石,提议要加强兵力,萧衍就派他去镇守采石。可王质接到调令,不等下任到达就走了。侯景得到消息,确认采石没有军队驻守,于10月22日从容渡江,占领了采石。

当天晚上,朝廷宣布戒严。梁朝建国以来江南无事,公卿百姓都没有经历过战乱,突然之间,叛军兵临城下,人心慌乱。这时太子萧纲受命指挥战事,但他能依靠的只有太子左卫率羊侃一人。羊侃祖父羊规原是刘宋臣子,后因主将薛安都降魏,被迫跟随在魏为官。父亲羊祉也做了魏官,但经常教育子弟,要寻机会归南朝。羊侃在魏任泰山郡守,于528年投梁。他是个文武全才,不但爱读《春秋》、《左传》,马上也能使两丈四尺长的两刃刀,极为勇武。他是当时建康城中唯一富有军事经验的武将,指挥作战,他责无旁贷。

但羊侃和太子都不知道萧正德已经投敌,让他负责扼守建康南门——宣阳门。于是萧正德开门揖敌,放侯景入城,侯景军直逼宫城,至此双方还没有发生过战斗。

10月25日,侯景开始进攻宫城。侯景命人火烧宫门,羊侃就在城楼上放水灭火。叛军又用大斧劈门,羊侃就在门上钻洞,伸矛刺杀敌兵,敌兵才不敢再上前劈门。

次日,侯景又用几百只木驴攻城。所谓木驴,说白了就是藏兵战车,叛军靠“驴”身掩护,在城墙下破坏城墙。羊侃见此,命城上兵士投掷石块,把木驴砸得粉碎。侯景改用尖顶的木驴,石块打不坏。羊侃就改用火箭将其烧毁。侯景又造了十多丈高的登城楼,结果刚推到城边的壕沟就陷进去无法自拔。

双方你来我往连打了三天,侯景死伤了许多兵士,只得改变战术,筑起营垒,准备长期作战。他射箭书到城里,说只要杀了朱异便会解围。城里也射赏格出去,“献侯景首级者,即授侯景所任官职,并赏钱一万万、布绢各一万匹。”

东宫在宫城外,侯景便把东宫女子,分给军士取乐。太子怒极,命人火烧东宫。羊侃的儿子被侯景抓到。侯景把他押到城下,逼羊侃投降,羊侃不为所动。过了几天,又把他押来。羊侃对儿子说:“我以为你早已死了,怎么还在!”拿起弓来便射。侯景知道杀他无用,反倒没有杀他。

11月1日,侯景让萧正德即位做了“皇帝”,萧正德以为圆梦,侯景暗笑。

半个多月过去了,战局仍旧没有进展。侯景心中焦急,既怕四方援军,又担心存粮吃尽,于是再次发动猛攻。11月8日,侯景命在宫城外堆起土山,叛军将百姓抓来运土筑山,手脚慢一点就打,跌倒了就把土倒上去,将尸体当土石用。宫城也筑起土山,太子、亲王以下都背土夯土,然后招募敢死队,披上铠甲,登山作战。叛军借土山攻城,羊侃靠赶筑的另一道宫墙,才勉力将宫城保住。

11月23日,第一批援军终于赶到了城东的蒋山。这支兵就是2个多月前被任命为大都督的萧纶之部队。按理说,从萧纶的驻地武昌顺江而下至建康根本用不了10日,但萧纶先是莫名其妙的耽误了一个多月,然后又打算走钟离攻寿春,等到了钟离才发现侯景已在采石渡江,于是又东走兖州南下渡江,结果渡江时碰上风浪,损失两成兵马;后在京口集结了三万人马,才向西赶到建康。虽然他们来得真慢,但总算是来了。

援军的到达,给侯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抢得的妇女、珍宝都集中到石头城,并备好船,随时准备战败逃走。

24日两军第一次交锋,萧纶占了上风,迫使侯景退向覆舟山。28日,萧纶兵进玄武湖畔,却一战大败,只剩一千多人,无奈东撤。

29日,萧嗣(合州刺史萧范子)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军到达,然后驻军蔡洲,等待各路援军。

然而,在此紧要关头,54岁的老将军羊侃去世。宫城失去主心骨,又不知援军到达,上上下下都很紧张。侯景也知道援军会越来越多,于是抓紧时间攻城。

就这样从12月12日起,又连续猛攻了十多天,多亏宫城中一个下级军官吴景精通守城,才堪堪抵挡住了叛军的猛攻,但城里的处境越发艰难。

萧纶来得慢,还有比他更慢的。荆州是上游重镇,湘东王萧绎早在8月底就得到了侯景作乱的消息,但他直到12月14日才命儿子萧方领兵万人救建康,其时宫城被围已达49天。这位七王爷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大家大概都能猜出几分,无非就是希望老父皇能够死于“国难”,自己好渔翁得利。

不过,急速赶来的也有。韦粲,韦叡的孙子,在老远的衡州做刺史。他奉命回建康任职,走到半路,听到侯景叛变的消息,就立即率所部五千人加速东进。远在豫州的羊鸦仁也没有因为萧衍的训斥而不管不顾,而是率一万军全速赶来。司州刺史柳仲礼是韦粲的表弟,他也率步骑一万余人赶至建康。他们都没有拖延救援的时间。

就这样,截止到30日夜,韦粲、柳仲礼以及羊鸦仁、萧嗣、裴之高等兵合一处,共十多万人,在秦淮河南驻扎。根据韦粲的提议,推柳仲礼做大都督。

549年正月初一,两军在建康城郊的青塘展开激战。韦粲军受大雾影响迷路,被侯景包围,韦粲与儿子、三个兄弟、一个堂弟都力战而死。柳仲礼赶去支援,也被侯景军所伤。

在以后的几天里,又有援军陆续到达。湘东王派的萧方,还有远从高州、天门等地来的援军也陆续赶到。萧嗣的副将李朗用苦肉计,取得侯景信任,然后设法进到宫城,通知守军已来援,宫城人心为之一振。

形势已对梁朝有利,但梁朝没有一位真正的帅才,援军缺乏统一指挥。大都督柳仲礼为人粗暴,不但不留心战事,反而“置酒高会,日作优倡”,众将不服。宗室王侯之间,也互相猜忌。朝廷军队虽多,却像一盘散沙,发挥不出力量。部队的军纪也差,一踏上秦淮河北岸便开始四处掳掠。建康士民本来将援军当救星,见此情形,也大失所望。

局势僵持到549年二月,双方都精疲力尽,很难再打下去了。

政府军方面虽然储存了大把的粮食,却忘了储备燃料、草料以及鱼盐等物资,结果只能拆了房子当柴烧,把垫床铺的草抽出来饲马。没有菜,军人捉老鼠、麻雀,甚至煮皮甲和马肉混在一起吃。二三个多月下来,许多人浮肿气急,因生病而减员达三四成。

而反观侯景军,就是极度缺粮。本来侯景将粮草储存在东城,够吃一年,但被援军断了路,无法运来。侯景又听见荆州的萧绎将率3万精兵赶到,更加恐慌。

在此情形之下,王伟向侯景提出一条缓兵之计,即假装求和,把东城的米运进石头城,然后休整兵马,趁其不备一举击破。侯景大喜,依计行事。

萧衍听说议和踌躇不决,但无奈太子萧纲再三要求允许议和,萧衍只得随他。

2月3日,双方在城外会盟。但是,侯景既不解围,也不北撤,只是从东城抢运粮食。这时湘东王萧绎率领的荆州主力已经在即州武城驻扎了一个月,见朝廷议和,即返回江陵。

这边侯景运完了米,又知道荆州兵不来,立即撕毁和议,再攻台城。3月12夜,叛军得降将内应,登上了宫城西北角,于是宫城被破。萧衍听闻说了一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当天,侯景带兵进宫,和萧衍父子见了面。双方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萧衍问:“渡江之初有多少人?”侯景答:“八千人。”“围宫城时有多少人?”答:“十万人。”“现在有多少人?”侯景傲慢地答道:“四海之内,有谁不是我的!”萧衍初见侯景时,神色不变,讲到这里,低下头再无言语。

侯景离开后,叛军就把宫中一切所有,包括宫人,抢得精光。3月14日,侯景用萧衍的诏书命援军解散。柳仲礼竟接受命令,于是各军自回本镇。那个自以为将要做皇帝的萧正德,侯景这时也对他不再客气,只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萧正德才知道上了侯景的当,便写信给萧范,约他起兵反侯景,结果事败被侯景所杀。

萧衍则气恨交加,一病不起,于5月去世。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

侯景使部将攻取吴、吴兴、会稽各郡,到这年年底完全占有三吴。东魏从宫城被围时便乘机掠地,占领寿阳、合肥等地,尽有淮南。

正如侯景对萧衍所言,他就是靠着这8000兵力,硬是打下了南梁的国都建康,不仅最后佣兵10万,越打越强,而且成为南梁的实际执政者,让人在惊讶之余,不免感叹:南梁真是弱成了鸡!

南梁之弱在于萧衍的愚蠢和南梁的内耗。

萧衍的愚蠢前面已经提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只说南梁的内耗:

梁武帝前期算是一个有道明君,但是时间一长也犯了历代君王通常都会犯的毛病——猜忌功臣,南梁开国最大的两个功臣范云和沈约虽然不是萧衍所杀,但都没有得到重用,最后郁郁而终。晚年的萧衍开始任用自己的子侄为将,镇守各处。其中实力最强的有三个,也是他的六子、七子、八子。

老六邵陵王萧纶驻兵郢州(今湖北武昌);老七湘东王萧绎驻守荆州;老八武陵王萧纪在蜀中做益州刺史、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

此外还有驻守长沙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驻襄陽的雍州刺史岳陽王萧詧。两人是亲兄弟,都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也是萧衍的孙子。另外还有桂陽王萧慥和宜丰侯萧循。萧慥是梁武帝兄萧懿的孙子,任信州刺史,其辖地在今重庆市奉节东,介于萧绎和萧纶势力范围之间。萧循则是萧懿的庶子,当时任梁、秦二州刺史,实力也不弱。

然而这么多的宗室子侄,手握重兵,关键时刻却几乎都掉了链子。

驻守荆州的湘东王萧绎无疑是他们中实力最强的,所以他也是最希望看到父皇死于“国难”的。

萧绎若是能及早率主力东下,会合原有援军,数量上、气势上都可以占绝对优势,把叛军悉数歼灭是完全做得到的,但他没有。当听到双方议和,二话不说当即率主力返回荆州,后来得知宫城失陷,又下令让王琳将运送二十万石米到建康的船沉入长江,可见荆州的财大气粗。

再说萧纶,他如果能及早集结部队,无论是进攻寿阳,还是东进建康,侯景能不能出寿阳都成问题。“议和”之后,侯景假传“诏命”令援军各回本镇,当时有人劝萧纶,“出贼不意攻之,可以得志。”萧纶也不听。他当时想的可能就是保存实力,以待来日。当时柳仲礼的父亲柳津就对萧衍说了这么一句,堪称经典:“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礼,不忠不孝,如何能够平贼!”

武陵王萧纪则是一心相当皇帝,对于自己父皇的死活根本不管不顾,侯景围困宫城时,他未发一兵一卒,当感觉民意所向时又派世子萧圆照率兵东下,想分一点民意,此时已是550年五月,萧衍已经死了整整一年。

后来萧绎讨侯景,如能与萧纪同心协力,可以事半功倍,但两人的互相猜忌终不能成事。侯景之乱结束后,两人还为皇位大打出手,最后白白便宜了西魏。

还有岳陽王萧詧和河东王萧誉,萧绎入援建康时,命二人共同出兵,萧詧不但自己不亲自前往,还仅派一员裨将率三千人往援;萧誉则更干脆,以各有各的军府为名,拒不出兵。

“志向远大”的萧绎自然忍不下这口气,他从武城急匆匆的返回荆州后,就率先拿这二人开刀,最后由王僧辩攻下长沙,杀死萧誉,而萧詧则直接投降了西魏。

另外宜丰侯萧循和桂陽王萧慥也都被萧绎逼反或杀害。萧慥是少数几个驰援建康的藩王之一,但他从建康撤军到江陵时,想等萧绎回来,参见后再回信州,却不料被萧绎以“勾结岳阳、河东二王”的名义诛杀于江陵;萧循则是因为不肯服从萧绎召他回江陵,被萧绎以割让南郑为条件,诱使西魏出兵取汉中,最终使萧循力尽而降魏。

此外,萧纶、萧范、萧大心诸王也相互攻击。

萧氏诸王忙于内讧,就给了侯景足够的时间去祸乱三吴,三吴从东晋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事,所以非常富庶,但侯景作乱以来,三吴屡遭叛军烧杀劫掠,到最后基本无物、无人可抢,三吴遭受空前的浩劫!

侯景的灭亡

侯景如此残暴,百姓都希望他快点灭亡。公元550年,湘东王萧绎在拖了将近一年后,终于发布檄文讨伐侯景。但他只是为了赚取点民意,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不但如此,当萧纪派军东下时,萧绎担心兄弟插手于己不利,命萧圆照在白帝城驻扎,不准东下。甚至当叛军已西进到西阳时,萧纪亲自领兵从成都出发,萧绎还写信去阻止,借口“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叫他不要出兵。

萧绎不行动,但此时的侯景早已膨胀的不行了,他率先向上游的萧家藩王发起了攻势了。他命任约、于庆率兵西进。

550年七月,任约兵到湓城,寻陽王萧大心(简文帝子)一战而败,率部投降。于庆兵到豫章,原属萧范(萧范已死)的侯瑱抵敌不过,也投降了。

叛军兵锋逼近郢州,萧纶整顿兵马,准备抵抗。萧绎却担心萧纶壮大对自己不利,于是派王僧辩以拒叛军为名,兵进郢州,声称迎萧纶回江陵。萧纶痛心之至,对部下说:“我志在灭贼,湘东却以为我要和他争位。我若和他交战,将为天下人所笑,只能离开。”九月,他到齐昌投靠了北齐,做了齐国的梁王。他是又一个托庇于北朝的梁朝亲王。

王僧辩得了郢州,叛军任约也进据西阳(今湖北黄州东),这时萧绎又派原宁州刺史徐文盛率军三万赶来支援,双方在武昌展开对峙。11月,徐文盛大破任约军,斩骁将叱罗子方,湘东王讨侯景,到这时才真正有实际行动。

551年3月,徐文盛攻克武昌,任约告急。侯景于是留王伟守建康,自己带着太子萧大器做人质,领兵西上。他到了西阳,与徐文盛交战,也吃了一场败仗。但他毕竟久历战仗,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偷袭郢州的计策。

4月,侯景命宋子仙、任约领四百骑兵,走旱路袭击郢州。当时萧绎用十五岁的儿子萧方诸做刺史,以鲍泉任“行事”留守郢州。他们仗着徐文盛军离郢州不远,又连战得胜,就放松了警惕。4月3日,宋子仙攻进郢州。徐文盛军受此震动,不战而溃。徐文盛逃回江陵,所部将官因家在郢州,都降了侯景。

郢州失守以后,已兵到巴陵的萧绎当即停止东进,决定派重兵扼守巴陵。

侯景得了郢州,气焰非常嚣张。他除留兵防守郢州外,命宋子仙领兵一万做前锋,攻巴陵;任约率军一万进江陵,他自率主力在后,水陆并进。4月19日,叛军到巴陵城下,开始攻城。

5月,萧绎使胡僧祐、陆法和救巴陵,侯景派任约迎击。胡僧祐示弱,诱任约追击,最终在赤亭一战大胜,擒获任约。侯景则攻巴陵一个多月,伤亡加疾疫,损失过半,只得于任约兵败的第二天烧营撤走。王僧辩军乘胜东下,于6月下旬收复郢州,擒获宋子仙。7月,王僧辩军进克湓城,与从豫章方面来的陈霸先军会合。8月初,王僧辩进攻郭默城,于庆弃城而走,不久寻阳城的叛军也弃城逃遁。

侯景全面溃败之下竟然妄想通过称帝“示我威权,且绝彼民望”,于是于10月杀简文帝,十一月登基称帝,据载,侯景的登基仪式非常搞笑,登殿的时候,部下几万人呼啸鼓噪上殿,此乃“侯氏汉朝”所独创。

552年2月,萧绎命王僧辩、陈霸先继续东进。两人进展很快,一路之上很少遇到抵抗。3月上旬,就到了姑孰,才与叛军侯子鉴部发生一场激战,把叛军击败。十二日,到达建康城郊。

侯景得到姑孰的败讯,强打精神,命堵塞秦淮河口,沿北岸筑城,作垂死的挣扎。陈霸先奋勇当先,挺进北岸,在石头城西筑栅。各军随后前进,建立八座营盘。19日,两军决战。侯景率步兵一万多人、铁骑八百冲锋八次,都不能得逞。石头城守将见情况不妙,开城投降。最后,侯景亲率一百多骑兵,丢掉长矛,执刀猛冲陈霸先军,还是冲突不动,终于耗尽锐气,溃退下去。

侯景不敢再回建康,带了一百多骑兵,逃往吴郡。侯子鉴、王伟则走另一条路,逃往京口。

梁军收复了建康。王僧辩从江陵出发时,曾向萧绎请示,如何对待嗣君。萧绎答:“六门之内,自极兵威!”王僧辩其人,虽有统兵恶习和后来投靠北齐的劣迹,对此也不肯听命,他回答得很妙,说:“讨贼之谋,是臣的责任;成济(就是为司马昭行凶杀魏帝曹髦的人)之事,请另外交给别人。”。萧绎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将军朱买臣。

侯景兵败逃走后,萧栋和两个兄弟从监禁的地方脱身,两个兄弟都说“总算可以免死了。”萧栋却说:“还很难说。”他预料得不错。朱买臣找到了他们,弟兄三人都成了落水之鬼。

侯景的余党侯子鉴逃到江北,投降了北齐。王伟被人抓获,押到江陵,为萧绎所杀。侯景则逃至胡豆洲,被部将羊鹍所杀。侯景的尸体被送到建康,王僧辩暴其尸于市,军民争相食用,连被侯景侮辱的溧阳公主也吃了侯景的肉。至此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寿阳   石头城   江陵   荆州   西魏   叛军   刺史   都督   援军   太子   侯景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