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之变”到“横渡之约”,辽世宗是如何化解困局和即位斗争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被视作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多少人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争得血流成河。辽朝作为贯穿于五代十国和北宋之间的少数民族王朝,自然也无法避免出现皇位争夺战的局面。辽朝的皇位斗争,在辽世宗即位前后尤为突出。

辽国的权力之争

史学家在概括辽世宗继位风波时,习惯以“扶余之变”和“横渡之约”作为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一代枭雄,创建了辽国的基业后,在征伐渤海的过程中病逝。由于其生前没有定下皇位继承人,辽朝的至高权力出现了真空。

此时朝中分为了两派,一派是掌握了军政大权的述律后,全国军队的精锐基本都在他手上。另一派就是继承了的辽太宗。不过辽太宗这个皇帝其实跟傀儡没有啥区别,虽然有着皇帝的名义,但是手头上的权力少得可怜。

辽太宗自然不甘心皇权就这样旁落,于是他和述律后之间,便开始了权力斗争。这场斗争就是整个风波的源头,也被后人称为“扶余之变”。

这场权力斗争,贯穿了辽太宗的整个在位期间。述律后虽然掌握着军政大权,但碍于辽太宗有正统帝位的身份,一时间也没有办法把辽太宗拉下马来。而辽太宗那边,经过了多年的苦心经营,在朝廷中的势力才勉强能和述律后分庭抗礼。

很可惜辽太宗没有跟司马懿一样学“五禽戏”,没有撑到从述律后手中夺回皇权的那一天,就驾崩了。临死之前,他立遗诏,让自己的儿子辽世宗登基,将重振皇权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儿子的身上。

辽世宗继位之后,继承父亲辽太宗的遗志,继续养精蓄锐,不断地和述律后一派斗争。由于两派之间的斗争,辽朝的国政陷入了内外混乱之中,辽世宗的夺权之路和辽朝的国祚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辽太宗、辽世宗和述律后之间的权力斗争,看似是皇帝和权臣之间的争斗,但实际上也是契丹贵族和后金贵族之间的冲突。

辽太祖驾崩后的乱局,述律后通过“扶余之变”掌权

辽国(契丹)在刚刚创立的时候,由于辽太祖英明勇武,所以朝野上下无不对他忠心耿耿,不敢有一丝二心。但是自从辽太祖在征伐渤海的途中去世后,那些有野心的人,就再也不甘于臣服于皇帝的统治之下了,其中便以述律后为典型代表。

辽太祖驾崩之后,辽朝上下基本上呈现了两派分庭抗礼的局面。一派就是以皇帝为首的契丹皇室和旧贵族,另一派则是述律后。述律后想要架空甚至篡改皇位继承人;而以皇帝为首的贵族们,则想维护皇权,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辽太祖死后,按照契丹的法律,本应该由其嫡长子耶律倍继承皇位。可是把持着军政大权的述律后,并不想辽国的皇位有一个年轻力壮的继承者,他想效法古代的权臣们,扶持一个年幼的皇帝上位,以便于自己掌握朝政。

因此,述律后便极力反对耶律倍继承皇位。那些忠于辽朝皇室的大臣们,自然不会坐视述律后扶持一位小皇帝登上帝位。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当由太祖之长子即皇帝位”。为了清除这些反对的声音,述律后直接派军队把这些忠于辽国皇室的大臣抓了起来。

为了达到自己扶持幼帝的目的,述律后依靠自己掌握军队的优势,在朝中大肆铲除异己打击契丹贵族,以血腥的手段发动了扶余之变,去除了她独掌辽朝大权的阻碍。

因述律后最终让次子耶律德光登上皇帝的位置,耶律德光也就是辽太宗。不过整个辽国的权力都掌握在述律后手中,耶律德光只是一个傀儡,身不由己,在朝中基本上没有依靠。

作为一个皇帝,耶律德光自然没有办法容忍述律后这种“僭主”的行为,于是他在暗中积极地积蓄力量。毕竟虽然契丹旧贵族的势力,在扶余之变中遭到述律后很大的打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耶律德光以契丹之主的身份笼络了许多旧贵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一举从述律后手中夺回大权。

不过此时朝政大权都在述律后手中,耶律德光想从她的手中夺回大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母后述律后,耶律德光将自己的小弟弟,也就是述律后最钟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封为了皇太弟和大元帅。

这一举动,相当于耶律德光宣布了自己的弟弟耶律李胡,在自己去世之后成为辽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果不其然,述律后看到辽太祖的举动之后,认为他已经没有了威胁,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一次述律后生病的时候,耶律德光表现出一副十分着急,担忧述律后病情,担心得连饭都吃不下的样子,更是让述律后心中大为感动。

这一切都是辽太宗,在假装向述律后示弱,在耶律德光的心中,早就有了摆脱述律后控制的想法。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年代,辽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王朝,一直都想攻占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以壮大自己。

耶律德光摆脱述律后控制的方法,就是带领军队攻伐中原地区,拥有自己的一片根据地,这样不仅能逃出述律后的控制,还能和她分庭抗礼。述律后一介女流,能掌握整个辽朝的朝政,又岂会是平庸之辈。即便之前耶律德光的示弱,让述律后放松了警惕,但在这种关键问题上,述律后想得还是很明白的,因此她极力劝阻耶律德光征伐中原。

不过述律后最后还是没能阻拦住辽太宗。辽太宗带着辽国的军队南下中原,消灭了当时盘踞在中原地区的后晋,在中原称帝。当辽太宗灭后晋称帝的消息传回契丹之后,述律后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她的控制了。有了中原之地后,耶律德光一定会对自己下手。

因此,述律后积极地谋划着,怎么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辽朝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政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朝中上下的臣子们,也开始了站队。队伍站对了就是从龙之臣,站错了就是万劫不复。

辽世宗耶律阮的夺权之路

可就是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一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辽太宗在班师回京的途中突发疾病去世了。

这个消息,让包括述律后在内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这样的事是所有人都无法预见的。耶律德光去世后,他所率领的军队,一时间群龙无首,军队内派系林立,都在筹划着扶持谁登上辽朝皇帝的宝座。

在当时的局势下,辽国上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忠于辽太宗的,一派则是忠于述律后的。按照辽国的继承法,之前被封为皇太弟的耶律李胡应该继承皇位。可让述律后没想到的是,辽世宗也就是耶律阮横空出世,在军队的拥护下,继承了皇位。

耶律阮是耶律倍的儿子,也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孙。从法统上来说,他确实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和作为辽太宗亲弟弟的耶律李胡比起来,却显得不是那么够格。耶律阮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多亏了耶律安抟的扶持。

耶律安抟是传统的契丹旧贵族,深受述律后的迫害,自然不希望耶律李胡继位。于是他积极地联络那些和述律后有仇的契丹旧贵族,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军中散布耶律李胡去世的言论,最终将耶律阮扶上了皇帝的宝座。

得知自己到手的皇位被人抢了之后耶律李胡和述律后非常气愤。述律后当即下令耶律李胡带兵征讨耶律阮。然而,述律后宠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带去了大批精锐的军队,但却被辽世宗耶律阮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在军队的支持下,辽世宗占到了一定的上风。但是述律后却一直并不打算就这么退让,她的手中还有整个辽国故地和精锐的军队,说什么也不承认辽世宗的合法性。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辽国皇室的贵族耶律屋质站了出来。

他向述律后表明:您与皇帝这么相争下去,那么损害的必定是我们大辽的国力,皇帝也是太祖的长孙,皇位并不是落到了外人的手中,到时候您还是太后之尊,和皇帝议和是为了大辽的社稷考虑啊!

结语:

在耶律屋质的劝谏下,述律后和耶律阮议和:承认耶律阮皇帝的称号,述律后和耶律李胡拉开政治舞台,由耶律阮给予他们封地颐养天年。

这就是“横渡之约”。从辽太宗到辽世宗,历经了两代皇帝,辽朝的皇帝终于将皇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辽世宗无疑是聪明的,在辽太宗打下的基础上,及时地占据了皇帝这一合法统治者身份,以此获得了军队的支持,从述律后的手中夺回了大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扶余   契丹   皇权   皇位   困局   太祖   大权   贵族   军队   皇帝   手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