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24小时前,发生过2件怪事,至今想来都让人觉得诡异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于农民家庭中的他,本应该一辈子务农度日。

但生于乱世,又逢旱灾和瘟疫,父母以及兄弟相继离世,为维持温饱,朱元璋只能四处流浪。

而后在机缘巧合之下,25岁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以此,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1368年,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定国号为大明,明朝从此时起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

不过,朱元璋建国的经历虽然励志,甚至可以称为后世美谈,但他的子孙却不争气,以至于明朝建国不到300年,便覆灭了。

且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建国得益于朱元璋的农民起义,而走向覆灭,也是因为农民起义。

“闯王”李自成,带着自己的起义大军,一路攻打至都城,崇祯皇帝无力回天,最终选择了自杀,至此,大明的统治走向了终点。

不过,在李自成闯进皇宫,大明彻底覆灭的前24个小时,发生了2件怪事。

这2件事是导致大明王朝灭国的主要原因,崇祯皇帝本是可以避免的,但他却做出了让后世人难以理解的诡异决定。

那么这两件怪事都是什么?

末代皇帝的愚昧

明朝从中晚期开始,逐渐走向没落,掌权皇帝不作为,在百姓遇旱灾,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时,朝廷无力赈灾,这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如果能过上国富民安的日子,没有被逼到连饭都吃不上的绝境,又有谁会铤而走险造反,拿命去对抗朝廷呢?

可见在当时,百姓们已经不信任大明朝,发动起义,也是走投无路下的无奈选择。

李自成,就是在这时,加入的起义大军,而因为不满朝廷,于苦难中挣扎求生的百姓太多,农民起义的队伍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不过,面对一支支农民起义军,当时大明朝的皇帝,根本不在乎,在其看来,农民无非是一帮手拿锄头,没什么见识的粗人。

这些人聚到一起,根本干不成大事,所以没必要浪费军队去镇压。

而且当时正着急处理满人崛起反叛的外患,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农民起义军。

就这样,在大明王朝的无视下,农民起义发展的越来越壮大,等到朝廷开始重视,想要以武力镇压时,已经晚了。

李自成看准了时机,在朝廷无暇顾及自己的这几年里,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队伍。

在觉得自己有对抗朝廷,并有极大的机会取胜时,他毫不犹豫的打进了都城。

不过,就在皇宫门外,就在自己距离拿下大明王位仅有一步之遥时,李自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十分不解,他竟然放弃了攻打皇宫,并向当时在位的崇祯皇帝请了降。

拒绝李自成的投降

以李自成当时的势力来看,崇祯皇帝手下那点兵,根本没有与之对抗的能力。

所以,他想要突破皇宫的大门,简直是轻而易举的,进了宫,李自成就可自己做皇帝。

只要他愿意,一声令下,宫门就会被攻破。

可是在距离成功仅差一步的时候,李自成却选择了放弃。

他甚至还对崇祯皇帝做出了承诺,只要崇祯能答应自己的一些条件,他愿意拥护大明,尽自己所能助其消灭其他的起义大军。

明明可以当九五之尊,却选择了为人臣子,李自成的这番选择,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而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崇祯皇帝在面对李自成的投降时,却选择了拒绝。

简单来说就是,他不接受李自成的投诚,用不着李自成的拥护,李自成若想攻进皇宫,那自己会奉陪到底。

如果说当时崇祯皇帝手下兵强马壮,有与农民起义军对抗的实力,那崇祯的这番选择没有错。

可关键,崇祯在当时已无力自保,李自成想要拿下他,不用费吹灰之力。

在这种危难时刻,李自成给了他一个活命并保全朝廷的机会,他竟然选择了放弃。

也就是崇祯皇帝让人难以理解的这个选择,彻底摧毁了大明王朝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李自成在崇祯拒绝了自己后,立即出兵攻打皇宫,没过多久,宫门被破,明朝至此结束了自己276年的历史。

而崇祯皇帝在灭国后,也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煤山自缢而亡。

放弃逃生机会

在其死后,世人对他当时的选择非常的不解。

一是拒接了李自成的投降,二是明知自己敌不过农民起义军,却仍死守皇宫。

虽然当时明朝的气数已尽,但崇祯皇帝若是想带着家眷逃出皇宫,也不是难事。

慈禧和光绪当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时,尚且还能弃宫逃命,崇祯皇帝又有何不能呢?

可他不仅没有逃亡,反而命令自己的嫔妃自杀,让自己的皇后自尽。

甚至还亲手砍杀了自己的2个女儿。

都说“虎毒不食子”,在危难关头,崇祯皇帝不仅没有想办法保全妻女的性命,甚至还自己动手杀了他们。

这种伤害至亲的做法,放在现在,很难让人理解。

再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逃出宫门保住性命,万一以后会有光复大明的机会呢?

如果崇祯皇帝接受了李自成的投降,亦或是提前带着家眷逃出了皇宫。

那么在历史上,有关大明王朝的记载将会被改写,或许明朝,不会仅仅只有276年的历史。

对于崇祯皇帝的做法,后世多觉得诡异,直至今日,也有人难以理解。

但其实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他的选择。

因为崇祯皇帝并不是普通百姓,作为一国之君,他应有为人君主的骨气。

拒绝投降,拒绝逃亡,或许是因为他知道大明气数已尽,不想做李自成的傀儡,不想家人过着被人控制或是逃亡的生活。

后世难以理解,或许只是因为大家没有对当时崇祯皇帝的处境感同身受。

结语

其实看后续历史的发展,就会知道,崇祯皇帝当时的选择并不重要,因为清军没过几年就打进了山海关,李自成在自立为王后没多久就身亡了。

大明的气数已尽,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清朝会将其取代的事实,区别只在于早几年晚几年的时间上罢了。

“成王败寇”,自古便是如此,如果明朝中晚期的皇帝们能有所作为,也不会早早葬送了老祖宗打下来的基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明朝   崇祯   大明   气数已尽   王朝   起义军   农民起义   怪事   朝廷   皇宫   诡异   皇帝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