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长乐籍的这位名臣,你熟知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孝、廉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榕城大地文化厚重、人杰辈出,哺育出众多孝廉人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明代名臣——陈省,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陈省像

陈省(1529—1612),字孔震,号幼溪,长乐古槐(今长乐区江田镇)人。历任大理寺丞、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等。

陈省祖辈为避岛匪、倭寇等的骚扰,迁居吴航东关。其父陈大濩,明正德辛年(1521)进士,授上虞知县。陈大濩外出任职,一家人住在六平山下,过着简朴的生活。

陈大濩特别注意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陈省,所莅任的地方都尽心尽责为平民百姓,对待土豪劣绅像对待仇人一样。离任回家时行李非常简单,回到家里差点连粥都喝不上。回乡后,“未尝一日废学”,教自己子孙,教乡里子弟,他经常对他们说:“我是一个廉洁的小官吏,我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唯独为你们留下我的学问,希望你们能够凭借着它成就大器。”

陈省故居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陈省中举人。翌年,他赴京会试联捷中了进士,初授浙江金华府推官。明朝时推官为各府的佐贰官,掌理刑名、赞计典。

陈省高中进士后,被任命为金华府推官。陈大濩不放心,一度微服到金华私访,亲耳听到金华人民对陈省的好评,才安心回家。

陈省为官清正,善决疑狱,多所平反。有一年闹饥荒,东阳县饥民抢掠富人的粮食,几乎酿成动乱。陈省着重安抚饥民,使事态平息。又一年,义乌矿工不堪重剥,聚众反抗,陈省奉命前往处理,他晓之以理、明之利害,终使事情得以解决。

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陈省三年任满。明代的官员制度规定,但凡地方官,每三年由上级部门考核一次,对照吏部的标准打分,如果是劣等,就要被记过警告,而要获评优等,就能升官。陈省政绩显著考核优等,理当征用升迁。但当时,严嵩当政,想升迁的人必须用金钱向严嵩行贿,有人暗示他照办。他拒绝说:“我是廉吏,难道要靠行贿升官吗?”当年五月,严嵩事败,凡行贿得官的都被免职,陈省因清正廉洁被上司选拔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陈省公摩崖石刻

嘉靖四十二年(1563),鞑靼兵屡次入塞侵扰,陈省亲自巡城,严固防范。旋奉命巡按山海关,上疏请罢管粮通判,以部郎督饷,责督抚大臣协力共济。在山海关整顿边防,颇见成效。他又上表举报克扣军粮的官吏,并按律例绳之以法。督抚使臣不能包庇袒护,边防军政大为整肃。

隆庆元年(1567),陈省上表举发尚书霍冀与工匠徐某以建筑宫殿迎合先帝,浪费国库财力,应予以治罪。皇上下旨,罢了霍冀的官职,抄没徐某财产充公。又一次,承天守备太监张方多占民田为皇庄,陈省上表举发张的所为,就把皇庄田归公所有,追回被贪污的十三万两银子。

陈省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皇亲国戚犯法照样弹劾。起初,辽王宪节以尊奉道教,为世宗所宠信,赐号“清微忠教真人”,赐给金印。但其暗行不轨,隆庆元年,陈省举发宪节诸多不法之事,皇帝下旨夺回真人的金印。荆世子常冷,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干了很多不法的坏事,楚人非常痛恨他。陈省查明情况后就公开宣布常冷的罪状,皇帝将常冷与宪节一起幽禁高墙治罪。

六平盛景

隆庆二年(1568),陈省巡按广西期间,举发大太监王本违法行为。后因疾病告假回乡。隆庆四年(1570)冬,陈省接诏起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督京城学政,并提督操江。当时,有一股盗贼假冒官兵船只的楼橹、旗帜往来江上祸害百姓,一时间不能辨别。陈省令官兵更用颜色旗帜六种,按时辰更换,自己相互识别。然后,就大集舟师捕拿盗贼,无一逃脱。泾县恶霸巨侠董代,利用符签、妖术迷惑群众,气势很嚣张,陈省一人驰单骑缚他归案,其余党羽皆作鸟兽散。

万历十一年(1583),因被视为张居正党羽而辞官隐居武夷的陈省,再次回到父亲身边。之前,陈省继母高淑人丧,他也回乡守孝,陪伴父亲度过悲伤的日子。陈省在家居丧期间,遵父亲生前遗言,捐资修葺学宫,建祠堂,立义田,修谱牒,做了不少公益的事。

点评

陈省父亲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影响子侄,刚直不阿、清白做人的教诲一直陪伴着陈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家风连着政风,依“法”治家,方能塑造刚正之风;以“廉”守家,方能塑造清正之风;以“俭”持家,方能塑造质朴之风。


来源:市纪委监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长乐   山海关   皇庄   都察院   督抚   巡按   明朝   御史   进士   回乡   父亲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