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向朱元璋要一百个美女,汤和为何能善终?

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他们想要自己的朝代兴盛,所以会做出许多的举措。

朱元璋就是所有开国皇帝中值得深入了解的一个,因为大明王朝在他的领导下才实现了统一全国。

不过朱元璋有一件事非常的遭人诟病,那就是在建立国家之后将那些一同打拼的人都用各种方式杀害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于朱元璋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甚至会觉得这个人非常的狠毒。

其实每个人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心境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会觉得总有人要再次夺取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将辅佐自己登上高位的兄弟全部处理掉。

不过有一个人不但没有被朱元璋杀害,反而是得到了善终。

在他去世的时候朱元璋还表示非常的伤心,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

当时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将这个有能力的人杀害。

事实上汤和不是没有被朱元璋猜忌,只是他要比那些被害之人的心思要更加的缜密一些。

命不一定是别人不要,也有是自己凭借聪明的智慧保留下来的,汤和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你知道为什么只有汤和能够在朱元璋的手下活下去还能够善终吗?

一、 朱元璋的发迹升官之路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因为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也被叫做朱重八。

因为家里没有什么钱,想要上学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每天就是在家里面帮忙。

天有不测风云,在朱元璋15岁那年,他们一家所在的濠州发生旱灾,还没等这个灾难过去,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

没粮还闹灾的情况下,朱元璋的家里人病死了一大半,到最后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二哥。

家里本身就穷还碰上灾难,不要说买棺材,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好在邻居比较好心给找了一块墓地,二人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没有可以投奔的人,就去了皇觉寺,让住持给自己剃度成为了行童。

但是因为闹荒寺庙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住持之后打发他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离开寺庙的朱元璋成为了一个乞丐,在外面流浪了三年。

也正是因为这几年在外面流浪的件事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称帝的一个原因。

后来的他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还成为了郭子兴的义子,娶了他的养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然而在他之前,他的发小汤和就已经进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而且声望要比朱元璋高很多。

二、 发小汤和实力更加强大

汤和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

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

那个时候的汤和还是一个小孩,却可以在玩抓土匪的游戏时井井有条的安排任务。

他的父亲看到自己孩子的领导能力,曾经说过他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

长大之后的汤和是一个沉稳之人,并且骁勇善战。

汤和想要报效国家便带领了十几个兄弟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作战勇敢而被封为千户之职。身边还有了不少崇拜他的部下。

混的不错的汤和想到了自己儿时的玩伴朱元璋,就写信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原本在考虑的朱元璋因为信件被人发现,便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入伍后,很快便得到了赏识,官位都超过了汤和。

这个时候与汤和共事的人就为其打抱不平,觉得汤和明明比朱元璋更有能力。

然而汤和对于自己好兄弟的上升非常的高兴,没有任何的不满,并且一路拥戴着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的成功是离不开汤和的。

对于汤和的支持与信任,朱元璋也是非常的感动,所以有什么好事也会想着这个帮助自己的好兄弟。

汤和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一直跟随着朱元璋,还在朱元璋准备称帝的时候大力支持。

三、 登上皇位开始消除危机

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

在登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汤和虽然被封为了信国公,但也是朱元璋称帝很久之后的事。因为是刚打下来的江山,汤和还在外面一直打仗。

因为信任汤和,朱元璋觉得汤和一般的战役是都可以打赢的,所以在一次战斗中汤和像他请求支援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

可就是因为这件事汤和的心里面有了一些不满,他觉得朱元璋没有看到他的付出。

汤和这个人哪都好,就是有一个爱喝酒的毛病,而且在喝完酒之后容易抱怨。

有一次汤和在喝多了之后将这件事抱怨了出来,但不巧的是这件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了,让他觉得汤和有了二心。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想确实是因为汤和的话让人心里不痛快。

汤和在醉酒之后说道:“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也就是谁得到了他谁就能得到天下,本就愿意猜忌的朱元璋很是愤怒。

这件事成为了朱元璋心里面的一笔账,而且很快就讨了回来。

在平定中原之后,朱元璋论功封官,但是他只给汤和封为了候,还将其训斥了一番,让汤和知道他自己的身份。

后来汤和受命为征西将军去讨平蜀地,在打了胜仗回来之后,朱元璋又以汤和进军迟缓之罪,没有给他任何的封赏。

这个时候汤和才明白自己是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不敢在瞎说话。

不过汤和是幸运的,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还是被封为了信国公,只不过在给汤和的铁卷上刻上了他当时犯得错误。

汤和也牢记了自己的这个错误,小心翼翼的做人,毕竟在前面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

原来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愿意猜忌的他觉得当初与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手里的兵权太多了,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面对潜在的威胁,他动了杀心,并且付出了行动,徐达、刘伯温等均遭不测。

汤和看到这么多人都受到了杀害,决定先下手为强,这样朱元璋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

所以汤和自己主动的上交了兵权,这样的行为让朱元璋很是满意,决定满足他的一个愿望。

四、 离开朝廷得以安享晚年

原来在汤和63岁生日的那一天,朱元璋亲自到府上为汤和庆寿。

席间朱元璋问汤和想要什么礼物,汤和表示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颐养天年。

听到汤和说这样的话,朱元璋明白了汤和并没有什么不二之心。

自己的好兄弟没有想要造反的心朱元璋当然十分的高兴,便乐呵呵的让汤和自己随便要贺礼。

汤和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便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那就恳请陛下赏赐老臣100个美女吧!”

朱元璋听到这个要求,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他告老还乡的要求,并且真的赐给了他100个美女。

其实汤和早就知道朱元璋的想法。

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察觉到了朱元璋的想法,便决定离开京城外出保命。

汤和带着自己的家眷与朱元璋赏赐的100个美女回到了家乡。

朱元璋早在汤和告老还乡的时候就派人为其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当府邸建造完成之后,汤和就带领自己的一家老小向皇帝辞行。

朱元璋十分高兴,赏赐汤和许多的宝物和钱财。

不光是汤和,就连他的夫人也被赏赐了不少,并且下诏褒奖。

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不过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他,在他的周围安插了监视的人。


在告老还乡的七年中,汤和逐渐遣散了朱元璋赏赐的那些美女。

其实一开始要这个赏赐汤和就是为了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明白自己没有任何不敬之心,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色之人。

虽然被监视,但是汤和真的就只是想安安稳稳的和家人过完剩下的时光。

所以在家里面侍弄花草,过着闲云野鹤的平静生活。时间一久朱元璋对其也就不再怀疑了。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突然就得了怪病,瞬间就不能说话了。

朱元璋知道消息之后去探望他,发现是真的生病了,便让他回家了。等到汤和病稍好一点,朱元璋又将他接到了自己身边。

汤和病情日渐加重,后来已经不能站立。

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

这个时候的汤和已经病的不能说话,只能叩首感谢。

朱元璋看见汤和这个样子非常的伤心,便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当做其安葬费。

1395年,汤和病逝,享年七十岁。知道了这个消息的朱元璋了让好兄弟走的安详,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总结

其实朱元璋在听到汤和决定告老还乡之后是非常开心的。

一方面是解决了自己一直担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自己不用因为权力而伤害这个陪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好兄弟。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好猜忌之人,这是不可避免的。

身居高位要考虑的事情是很多的,万一真的有不臣之心那遭难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人那么多,只有汤和可以颐养天年,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发小,更多的是他能够看清形式。

如果他和那些被处死的人一样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那他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作为臣子除了要回能征善战以外,还要读懂帝王的心。

因为他的不犹豫早早的交了兵权才能够在去世之后还被朱元璋惦念,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善终归于他的人生智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只有汤和能够在朱元璋残忍的手段下善终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告老还乡   颐养天年   骁勇善战   江山   住持   兵权   皇位   赏赐   皇帝   兄弟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