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为何后期不堪一击?其实原因很简单

姜维,天水郡冀县人,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因父亲战死沙场,故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将,为魏国朝廷效力。

他曾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意在表达他有高远的志向,看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所得。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为什么姜维出生在魏国,却与他的敌人诸葛亮并肩作战呢?

刘备逝世之后,刘禅继位,诸葛亮身为丞相,挑起了蜀国的大梁,不仅要教导刘禅,还要不负先帝遗愿,继续北伐,兴复汉室。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中一共5次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诸葛亮在其中的计谋却是可圈可点,可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必请先生是有道理的。

孔明初次北伐

建兴六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认为此时正是改朝换代的大好时期,应趁机北伐,或许是大好机会。他派大将军赵云率领一支疑兵佯装去打魏国关中地区,以吸引魏国主力军队的注意。

而他自己亲率主力部队,向祁山进军。

果然,突如其来的偷袭让魏国猝不及防,顷刻之间,竟纷纷投降,一切看似异常的顺利,这应该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接近胜利的一次。

很快,在他们以为得以凯旋的时候,魏明帝曹睿已经反应过来,迅速派曹真等人率领5万兵马应战,要知道当时诸葛亮带的人马一共也就是8-10万人左右,所以诸葛亮要想胜利只能智取。

诸葛亮派赵云带着精兵强将去攻打天水,赵云戎马一生,也是百战百胜的人物,谁能想到被一个比自己小太多的小娃娃给打败了。

小娃娃正是姜维,赵云一见他便觉得此人不凡,颇有他当年的风采,见自己带兵来战竟然不慌不忙。

姜维不慌是因为他早已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他向马遵献计,自己率领3千精兵,由马遵发兵诱敌,以火光为号,前后围攻,方可大胜。

这一计谋果然让赵云大败,他无奈只能退回到军营之中。

诸葛亮不解自己的计策失败,于是询问赵云,赵云向诸葛亮叙述原委,两人感叹,在这里竟然还有这般人物。诸葛亮暗中思忖,如果此人在他的麾下,必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孔明使计——姜维降

诸葛亮智计无双,三国中怕是难找第二人,诸葛亮欣赏姜维,于是想让他归属于自己,不得不说,反间计用的好。

(一)诛心

首先,他佯装派魏延攻打冀县,他知道姜维是一个孝子。姜维听说要攻打冀县,十分担心自己的老母亲,于是即刻向马遵请令要守卫冀县,马遵应允,姜维火速赶往冀县。

(二)反间

再者,诸葛亮放走夏侯懋,以招降姜维为条件,并透露姜维实则有受降意愿。等到夏侯懋回去禀报马遵的时候,再设法营造受降假象,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深夜派人假扮姜维攻城,假扮的人像极了姜维,再加上天黑,马遵信以为真,以为姜维已经投降。

(三)断后

要想让姜维死心塌地,必须断了他的后路,于是诸葛亮中途伏击姜维,士兵四散而逃,姜维只能选择逃回冀县,但是马遵以为他已经受降,所以闭门不见。

姜维就只剩下一条路:归顺。

诸葛亮大喜,暗自庆幸又多了一名大员。

千里马遇伯乐——美哉美哉

千里马遇伯乐,看机缘,而诸葛亮无异于就是姜维的伯乐之师。

他在魏国只是中郎将,而诸葛亮封他为奉义将军,当阳亭侯,待遇要比在魏国好的多,而且他在蒋琬等人面前给予了他高度评价:通透聪颖,思虑缜密。

甚至向他传授兵法经验,并引荐他进宫面圣,让刘禅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处来看,诸葛亮也是有心让其辅佐刘禅的。

复兴汉室——接力而行

后诸葛亮病逝,姜维从他手上接过了蜀国的接力棒,从他后续来看一次次北伐是否也出自于对魏国的仇恨呢?

西之战

西之战可以说是姜维在北伐取得胜利的一场战争。

姜维决定发起战争,与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有过人之处。

同样都是新旧政权的交替时代,此时,司马昭接任大将军辅政,同时,姜维一直以来的宿敌郭淮也病逝,对姜维来说简直不要太开心了。

他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他放出消息自己将采取兵分三路的策略,刚上任的刺史王经在听到后立刻汇报给将军陈泰,陈泰自认聪明,认为他没有这么多人马,绝对不会如此分兵作战,于是他只分了两拨人马抵御。

王经获指挥权。

王经带兵准备抵御,姜维攻其前方军队,士气大衰,王经随即想学习韩信背水一战,结果经验不足,导致战士直入洮水中他见大势不好,随即带着剩余残兵逃跑,苟且活命。

陈泰得知战败,上报朝廷,请太尉及邓艾等人协助商量破敌之法,但是此时又发生了分歧,邓艾等人认为现在姜维极其士兵势不可当,现在不宜攻,应当稍待守候,等他们疲惫之后再攻其不备。

而陈泰认为此时姜维虽气势正盛,但是粮草供应不足,应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

后陈泰不听劝阻,夜攻之,虽然姜维因为粮草不济退兵,但是给魏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也是事实。

后来北伐的难以成功与这次魏国的失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次的失败让他们更加警惕修于城防工事。

可以看出,姜维的确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人物。

但是为什么最后蜀国还是灭亡了呢?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为何后期不堪一击?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蜀国灭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会因为一代才人的出现就发生质的变化。

更何况后来刘禅投降,是源于朝廷之上大多“赞成票”的结果。

孤注一掷,覆水难收

其实就在最后一刻,姜维还在盘算着如何兴复汉室,他用计谋除掉了邓艾和钟会,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了,但是就在这时,朝廷传来刘禅已降的消息。

所以即使他除掉一个邓艾和钟会,即使是十个,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的身后人已经举了白旗。

最终,姜维也死在魏军的刀下。

或许,只能哀叹一句:他生不逢时,仅此而已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魏国   伯乐   天水   人马   中郎将   汉室   蜀国   粮草   朝廷   计谋   后期   精心   原因   诸葛亮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