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十五个乡镇名的来历(一)

2023年在大家与病毒的较量中开启了新的篇章。翻开新的酒泉市肃州区地图,发现随着不断的发展,围绕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农村已变成了十四镇一乡。西洞镇、清水镇、总寨镇、金佛寺镇、上坝镇、三墩镇、银达镇、西峰镇、泉湖镇、果园镇、下河清镇、铧尖镇、东洞镇、丰乐镇,黄泥堡裕固族乡,十五个乡镇的名称各具特色,其实都蕴含着肃州历史和地理密码。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十五个名字的来历。

总寨:2009年出版的酒泉市肃州区志指出:名称源于清末,跟大名鼎鼎的左宗棠有关。清朝同治回乱中的肃州回乱,最终平定叛乱的左宗棠到达肃州后,围绕肃州安营扎寨,在当时的永定堡设立统军总寨。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早在明代嘉靖二十三年,也就是1544年成书的《肃镇华夷志》中就记载:“永定堡,即俗称总寨是也”。说明总寨这个叫法,至少在明代就有了,而且是一个老百姓时常说的名字,至少是和永定堡同时存在的名字,至于是谁扎寨留下的名字有待考证,但绝对早于左宗棠西征,最晚成名于明代早期。这里要提一句,总寨可以说是肃州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无论是明代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还是清代的起义或者叛乱,都没能攻破这里的堡寨,使这里的百姓免遭兵燹屠戮。

泉湖:因为泉湖公园得名,1946年泉湖公园建成起名时取左宗棠光绪五年《秋泛舟泉湖》一诗中的泉湖为名。可以说泉湖是肃州唯一一个真正跟左宗棠有关的地名。泉湖镇的人有兴趣的话可以背一下自己家乡的成名诗,有点长-

秋日泛舟泉湖作 (清)左宗棠

我心如白云,舒卷无定著。身世亦如此,得泊我且泊。昔岁来兰州,随槎想碧落。黄河横节园,牛女看约略。以槎名其亭,南对澄清阁。走笔题一系,乡心慰寂寞。今我访酒泉, 异境重湖拓。杖适出新泉,隄周三里廓。洲渚妙回环,树石纷相错。渺渺洞庭波,宛连湘与鄂。扁舟恣往还,胜蹑游行屐。邦人诧创见,旁睨喜且愕。吾党二三子,时复举杯杓。颜年南风竞,靖内先戎索。出关指疏勒,师行风扫箨。强邻壁上观。弭伏一邱骆。老我且婆娑,勉司北门钥。桓桓夫子力,盛美吾敢掠?西顾幸无它,吾归事钱镈。水国足鱼稻,笋蕨耐咀嚼。

西洞:源自明代朱元璋时期的水利工程。明朝大将冯胜平定河西,派人在酒泉移民屯田,千户曹赟(读yun,酒泉人鼻音重,读不准正常)征集夫匠在洪水河两岸凿壁穿洞引水上岸,灌溉农田,西岸的洞就叫西洞子,浇灌的地方称为西洞。关于西洞,明代以来的酒泉地方志都会记载一句名谣:“有人俢起西洞子,狗也不吃麸剌子”,所以西洞在古代绝对是个富庶的地方。

东洞:西洞的孪生兄弟,同时成名,不过东洞子好像没有西洞子结实,明朝就塌了。但东洞人和西洞人都可以知道家乡的名字与明朝的千户曹赟有关。

清水:因古代当地南面有祁连山山泉流出,其水清澈如镜而得名。明代筑城堡,称清水堡,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扩建。也是个有历史的地名。需要指出的是,肃州的清水镇和清水河不在同一个地方,听名字容易产生联系,实际上并无关系。

金佛寺:以佛寺得名,早在明代就已成名。2009年版肃州志提出:“相传南山有金场,淘金者为求财运,捐资修建大佛寺,佛像以泥金妆身称金佛,故称金佛寺。”其实,在河西地区,以前叫金佛寺的寺庙不少。至于肃州的金佛寺。明代史书记载这样的传说:“金佛从山口步至此处,见人而止,遂修寺”。

三墩: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土,但却是源于军事,即明代边防工程的烽堠和堡寨。从肃州城忘东,每隔10里一墩,明朝嘉靖年间参将刘勋议筑,依次为柳树头墩,柳树二墩,柳树三墩等,三墩及柳树三墩的简称。说到三墩,不得不提一下以前单独成乡的临水,临水有人说是地处洪水河、讨赖河之滨而得名。其实,洪水河说得过去,讨赖河谈不上。毕竟临水河是洪水河下游。临水堡在明代初就有,当时河流里面确实没有临水河,城东四十里有条河叫沙河,或许临水可以说处于沙河或洪水河之滨,后来因为临水堡名气大了,反过来流经的河名字就变成了临水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酒泉市   永定   酒泉   洞子   明朝   佛寺   柳树   明代   洪水   来历   乡镇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