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悲鸿私奔、做政客情妇、子女拒绝与她来往,为爱情她经历了啥

她本是名门贵女,却在情窦初开之时抛弃定亲的未婚夫与徐悲鸿出国私奔,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可叹徐悲鸿出国之后醉心绘画,回国后又与学生暧昧不清,独守空房的她只好把感情寄托在温柔浪漫的“蓝颜知己”身上。


他们书信千余封互诉衷肠,但她却甘愿以情妇身份在他身边数十年,到了晚年子女拒绝与她来往,最终在台湾孤独终老。


她就是一代书画大家徐悲鸿的发妻,蒋碧薇。




1899年,江苏豪绅蒋家喜得千金,那天窗外海棠开的正艳,于是父亲为她取名蒋棠珍,而这个名字她却只用到了18岁。


当时蒋家富甲一方,开办了自己的学堂,蒋棠珍一出生就是名门贵女,她也不用学女红不用守女戒,接受的都是先进的新思想新文化。同时,父亲也算开明,并没有用传统礼教约束她,只是希望她无忧无虑地长大。


唯一可惜的就是,在婚姻方面,蒋棠珍没有自由选择权。早早地,父母就给她订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夫家是苏州望族查家的公子查紫含。


那年,蒋蒋棠珍只有13岁还不知情为何物,如果那时候她知道未来会遇到徐悲鸿,肯定也是不会答应这门婚事的,只是没有如果。


徐悲鸿,与蒋棠珍截然不同,他家境贫寒,但好在自幼跟着父亲学画,也算得上是很有才华。同时,接受了新思想的徐悲鸿,也很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父母却一心只想他早早娶妻生子延续香火。


因为不满旧俗包办婚姻,于是他逃离老家千里迢迢到上海复旦大学半工半读地求学。此时他的绘画天分已经扬名在外,不少名门贵族都斥重金请他到家中作画。


因为常年出入名门贵胄,徐悲鸿和蒋棠珍的伯父、姐夫便成了好友,因此他也成了蒋家的常客,再加上徐悲鸿长得又英俊又有才华,一来二去,蒋家人对他也是赞叹有加,甚至还可惜女儿生少了,不能收他做女婿。


但他们不知道的,其实不用多一个女儿,徐悲鸿也会成为他们女婿,因为他在第一眼见到蒋棠珍的时候便已经种下情种。



随着徐悲鸿与蒋家的来往越发密切,蒋棠珍也渐渐被这位才华横溢、谈吐不凡的青年才俊所吸引。


然而无论徐悲鸿多么优秀,他的家世与出身都无法与蒋棠珍比拟,这让蒋棠珍始终保持着与他之间的距离,即便徐悲鸿终究难掩心中喜欢向她大胆表白,蒋棠珍也只能以早有婚约婉言拒绝。


不过,知女莫若母,母亲还是看出了她与徐悲鸿之间的暗流,便提醒她查家隔年要来接亲。


听到这样的警告,原本蒋棠珍是认了命的,可惜查紫含突然在那年的期末考试中被抓到作弊,事情传出后蒋棠珍恼怒不已,她虽知道这查公子课业一般人也木讷,却不知他能做出此等荒唐事,更是觉得他这样也间接毁了自己的名声,便对这段婚姻更加抵触。


她把心事说给徐悲鸿听,徐悲鸿当即问她如果要带她出国敢不敢走,蒋棠珍激动不已一口答应下来,留下一封信便跟着徐悲鸿私奔去了日本。这一年,她18岁。


她的逃离让蒋查两家震惊不已,自从定亲查家对外都宣称蒋棠珍是他们家没过门的媳妇,半个城的亲朋好友都在等着吃他们的喜宴,如今若传出新娘子跟别的男人私奔了,恐怕蒋查两家都没脸见人了。


为了维护家族体面,蒋家对外宣称蒋棠珍突发急病去世,还大张旗鼓地办了一场葬礼,这才堵住悠悠众口。




与此同时,跟徐悲鸿私奔的女孩也改了名字,从此之后她叫蒋碧薇,那是徐悲鸿为她取的名字。


为了纪念两人的感情,徐悲鸿还定制了两枚水晶戒指,里面分别刻着“碧薇”和“悲鸿”。此后,俩人在日本度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恋爱生活,之后徐悲鸿得到资助带着蒋碧薇去往法国留学,对于徐悲鸿来说这是他壮志得踌的起始,而对于蒋碧薇来说却是她跌宕一生的开始。


其实,蒋碧薇和徐悲鸿初到日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窘迫,她不仅要给徐悲鸿当模特,还要放下大小姐的身段为徐悲鸿洗手作羹汤,日子虽然辛苦但蒋碧薇却是甘之如饴,有情饮水饱大抵就是如此。


到了法国后,俩人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但却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徐悲鸿对画作的沉迷也与日俱增,而蒋碧薇则心甘情愿做他背后的女人。


1921年,徐悲鸿带着蒋碧薇到德国参观游学,原本只是很短暂的行程但是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徐悲鸿的留学赞助停供,他们不得不向驻德国使馆的张季才求助。


由于种种原因,这趟短暂的行程拖拉了将近两年,但也正是这阴差阳错的行程,让蒋碧薇结识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男人,张道藩。



蒋碧薇第一次见到张道藩是在德国使馆的一场晚宴酒会上,张道藩得知徐悲鸿人在德国特意备了薄礼前来拜访,那天大家相谈甚欢,但谁也没有料到张道藩的心思其实全都在蒋碧薇身上。


虽然,当时蒋碧薇已经嫁为人妇,跟着徐悲鸿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富裕,但她从内而外流露出的优雅气质让张道藩深深折服。


当时在外留学的很多青年为了抨击国民政府的无能软弱在外成立了一个吐槽组织“天狗会”,张道藩也加入其中。


因为这个组织的存在,张道藩有了更多接近蒋碧薇的机会,敏感的蒋碧薇很快就察觉到了张道藩的用意,但徐悲鸿却一心只在画作上,眼看着后院起火却丝毫不知情。


相比之下,蒋碧薇很难不对温柔浪漫的张道藩视而不见,同是画家但张道藩却只是将绘画作为职业,对于生活有着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尤其对蒋碧薇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


反观,徐悲鸿却不尽然,在留学多年的时光里,徐悲鸿对绘画的痴迷越来越深,经常外出几个月不在家,回家之后也只是闷在画室里,对蒋碧薇甚至是不闻不问。


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碍于身份,直到分别,张道藩都未表明心意,但是蒋碧薇却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回忆。


终于到了1926年,忍不住相思之苦的张道藩从意大利给蒋碧薇寄去一封长信,将自己的对她的情义和盘托出。


蒋碧薇读过信后,经过一番挣扎还是选择了徐悲鸿,她回信拒绝了张道藩的赤诚之心,并让张道藩忘了自己,张道藩被拒之后心灰意冷便娶了法国姑娘苏珊。




1927年,学成回国的徐悲鸿早已名扬海内外,并进入中央大学任美术老师,俩人的生活条件也开始有了质的改善。


与此同时,回国后蒋碧薇接连为徐悲鸿生下一儿一女,渐渐地也将张道藩封存在了记忆里,开始接受跟徐悲鸿之间过于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原本蒋碧薇已经做好了接受现实委曲求全的准备,殊不知徐悲鸿跟学生孙多慈的恋情将她推向冰冷的深渊。


同一时期,张道藩也回到国内,并成为国民党南京政府秘书长,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原本已经是不同道路的两个人不该再有交集,但由于张道藩跟妻子苏珊结婚之后因为国籍、语言、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隔阂一直不和谐,所以他回国的时候并没有带着苏珊。


此时的蒋碧薇婚姻也是岌岌可危,于是张道藩再一次出现在蒋碧薇的生命中,并且还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倾听蒋碧薇的苦恼,还竭尽所能地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另一边,徐悲鸿也早已跟孙多慈打得火热,身上又多了一枚红豆戒指,上面刻着“慈”,另一枚则在孙多慈手里,上面刻着“悲”。


蒋碧薇一直以为那些不过是坊间传闻,可在得到徐悲鸿亲口承认之后,她再也顾不上什么端方礼仪,不仅搅黄了孙多慈的公费留学,还跑到孙多慈家里呵斥她破坏别人婚姻,勒令孙多慈父母好好管教女儿。


既然已经撕破脸,蒋碧薇和徐悲鸿便再也回不去了,然而当年她情窦初开之时与心爱之人远渡重洋私奔的画面仿佛还在昨天,只可惜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


蒋碧薇的上门让孙多慈父母倍感羞愧,不惜让女儿退学全家迁居他地,只为了避开争端,殊不知徐悲鸿却是一往情深,不惜为了孙多慈登报宣布与蒋碧薇解除同居关系,甚至还追到孙多慈家里,希望能说服孙多慈的父母。


然而孙家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父母也是知书达理,万不能容忍女儿以这样的身份嫁给徐悲鸿,随后快速给了说了门亲事。



追爱不成的徐悲鸿去了国外旅居,而此时国内已经是战火纷飞,蒋碧薇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惶惶不可终日,此时能依靠的唯有张道藩。


张道藩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蒋碧薇和孩子们找到了避难所,后来干脆把他们接到了有地下室的家里,蒋碧薇也正式跟张道藩开始了同居生活。


几年后,徐悲鸿回国又找到蒋碧薇意图复合,可是此时的蒋碧薇心知肚明,他是求娶孙多慈不成才又想回到自己身边,蒋碧薇早已是心如死灰,冷漠地回绝了徐悲鸿,不过她还是抱着好聚好散的态度,并未与之撕破脸。


可惜没过几年徐悲鸿又要娶廖静文,为了撇清关系他再度登报宣布跟蒋碧薇解除同居关系。


这一次,徐悲鸿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蒋碧薇,她曾经为之奋不顾身的男人,自己委曲求全珍视了二十多年的感情,在徐悲鸿眼里竟然仅仅是随时可以登报解除的同居关系。




随后,蒋碧薇找到律师要求分割徐悲鸿的财产,徐悲鸿反而很淡定地接受了她的要求,将100多幅作品40多幅古画还有100万现金都给予蒋碧薇算是补偿,还有一幅曾经痴恋时期画给蒋碧薇的《琴课》也一并给了她。


直到1945年,这段纠缠多年的感情终于画上了句号,蒋碧薇和徐悲鸿从此一别两宽,之后便成了张道藩的情妇。


其实,张道藩曾经提出过要与蒋碧薇结婚,然而当他们的情事传到妻子苏珊那里时,苏珊坚决不同意离婚,并且哭求蒋碧薇离开张道藩。再加上,当时张道藩仕途也不稳,贸然离婚唯恐会有所影响。


虽然张道藩离不了婚,但妻子苏珊远在海外,并不影响他跟蒋碧薇在国内缠绵,于是两人就以这种畸形的关系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了一起。


俩人都是浪漫至极的情场中人,同居后也是你侬我侬,也一直保留着用书信互诉衷肠的习惯,那些年俩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高达2000多封,每一封都是的情话和说不完的爱恋。


1949年,因为政局变动,张道藩逃往台湾之际也没落下蒋碧薇,而是想方设法带上她,只可惜她这一去便也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按照当年与徐悲鸿的离婚协议,两个孩子归蒋碧薇抚养,然而此时儿女已经加入革命队伍,而且随着两个孩子越来越大,他们对母亲与张道藩不被世俗接纳的恋情感到不齿,断然不会跟着蒋碧薇去台湾。



于是到了台湾后便只有蒋碧薇和张道藩相依相伴,为了陪伴蒋碧薇张道藩甚至把接到身边的妻子苏珊送去了国外。


但即便如此,蒋碧薇也依旧只是张道藩的情妇,苏珊虽然人在国外但是却一直没闲着,希望通过舆论和政坛的压力让张道藩离开蒋碧薇。


然而真正让蒋碧薇和张道藩分开的却不是苏珊,而是时间和生活的消磨,日日夜相对的两人渐渐也有了嫌隙,爱情终归没有沉浸到生活里,蒋碧薇也意识到两人终难长久。


1953年徐悲鸿去世,蒋碧薇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但看到消息的那天她对着那幅《琴课》独自坐了很久。


1958年,蒋碧薇以探亲为由去了南洋,一年后再回台湾的时候本以为会是小别胜新欢,却不成想张道藩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和眷恋。


看清现实的蒋碧薇提出了分手,离开了张道藩的居所,后半生靠徐悲鸿给她的积蓄以及变卖一些徐悲鸿的旧作维持生活。



1968年,张道藩病危,蒋碧薇来到他的病床前,但此时的张道藩已经谁都不认识了,蒋碧薇也没有来得及跟他好好的道别,终于还是只剩下她一人。


晚年时候,蒋碧薇的身边只有外甥孙女为伴,1978年蒋碧薇在台湾去世,墓碑上并没有留下儿女的名字。


自此,蒋碧薇的一生也画下了句号。一路走来,她爱过、恨过、悔过,但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也正因此才让原本可以顺遂的一生,变得跌宕、凄凉。


若要问值不值,大概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徐悲鸿   情妇   德国   台湾   政客   在外   名门   俩人   子女   女儿   婚姻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