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个鬼子要建据点,他们袭扰半个月,鬼子麻木了,被他们连锅端

1939年5月6日下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游击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张云得到侦查情报,近两天易县县城和梁各庄的鬼子,抓了大批民伕,派了很多大车,梁各庄伪军守备队长还问来办事的太陵老乡,大小龙华有没有八路军。

鬼子想干什么呢?大队部的同志就此进行分析。

一种观点认为,鬼子抢粮的可能性大,因为前些天鬼子向大小龙华要粮,群众没理他。

另一种观点认为,抢粮有可能,大龙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地处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区的重要分界点,不能排除鬼子是为了到大龙华建据点。

张云在炕桌上摊开地图,和指导员黄茂春在黯淡的灯光下,反复研究起大龙华周边的地形和敌人的企图。过了一阵,张云猛地一捶桌子,说道:“错不了,敌人就是来大龙华建据点的。好哇,他敢来,我们就敢打。”

怎么打?战术方案是灵活的,但战术原则是既定的,就是神出鬼没的游击战。

两位指挥员当晚就向部队布置了战斗任务,做好了战斗准备。

第二天清晨,红色的太阳刚从天边升起,张云就带着骑兵排往小龙花方向赶。正走着,忽然发现梁各庄方向跑来一个人,脚步快得跟神行太保一样。

张云用望远镜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侦察班长赵满仓,便令部队停止前进。

赵满仓满头大汗赶过来,抹了一把汗水说:“敌人从梁各庄出动了,大约有四五百人。”

张云飞也似地驱马登上东北方向的松树山,端起望远镜观察。敌人的确有五百多人,中间是百多辆大车和上千民伕,敌人在前面分出两路,左路是大约一个排的鬼子,奔松树山方向而来,右路大约一个连的伪军,指向东南面的光秃山。中路的敌人离得较远,沿着公路浩浩荡荡行进。敌人的企图很明显,就是想占领两侧高地,掩护主力通过。

张云当即下令,骑兵排主力马上占领松树山,副排长带三班占领光秃山,强调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射;每班再派两个人把马拉到村后山脚下,由一班副指挥。

接着,他派通讯员告诉后面指导员黄茂春率领的大队主力如何行动。

敌人两路部队的行动很快,骑兵排刚刚就位,他们就逼近山脚了。

张云命令部队准备好手榴弹。松树山下的鬼子死到临头还不自知,掮着枪,一群鸭子似的,乱纷纷往上爬。距离二十米远时,冰雹一样的手榴弹砸过去,天崩地裂一阵巨响,炸得敌人的断臂碎骨随着树枝弹片四下飞溅。接着又是一阵猛烈射击,鬼子被打得滚的滚爬的爬。

鬼子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叫骂,几面膏药旗丧幡一样乱摇乱摆,没死的鬼子嗷嗷怪叫往上冲。鬼子拼得凶,战士们打得更猛,机枪、手榴弹在敌阵内开花、爆炸,鬼子片一片片倒下,带着他们的武士道回了家。膏药旗再摇不起了,鬼子垮下去了。

进攻光秃山的是梁各庄伪军守备队,队长叫独眼龙,打瞎的那只眼就是八路军给他的厉害。独眼龙看见松树山打得正紧,带着他的虾兵蟹将跑步奔向光秃山。哪知道三班恭候多时,等他及他那帮螃蟹兵进入射程,战士们一顿猛轰猛打,伪军跟西瓜一样碎了瓢,血肉横飞,鬼哭狼嚎。

独眼龙被打得晕头转向了,手中的膏药旗不见了,一眨眼就滚到山脚下,抱着被棘刺擦伤的腿哭在那里哭爹叫娘。

中路日军指挥官,眼见前两路一败涂地,挥起明晃晃的指挥刀,指挥主力分五路攻击松树山。猛烈的炮火打得山崩石裂,飞沙走石,树倒枝飞。五路鬼子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气势汹汹冲上山顶。谁知山上连根八路军的毫毛也找不到。

张云带着骑兵排已跑到了四里路外。鬼子指挥官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气得咬牙切齿:“八格牙路,小八路的鬼头,鬼头!”

敌人将尸体和伤员收拾妥当之后,整队继续前进。鬼子在小龙华吃了亏,对队形做了调整。这次伪军在前,鬼子居中,大车和民伕放在最后。走得格外小心,凡遇到复杂地形,先打一阵枪炮,看看没有动静才继续继续往前。

就这样走走打打,打打停停,一个小时才走了三里路。

黄指导员带着的一大队的主力三个排,已在大龙华以东约三里的山头上等得很不耐烦了。这里的地形险要,面对敌人的一面很陡。战士们看着敌人那副一步三停的蠢样,议论纷纷:“今天观察员失业了,鬼子自己直接向我们打报告了。”

这时张云带着几个战士从南面绕过来了。他的到来,令战士们情绪愈发高涨。

黄茂春告诉张云,他已把队伍埋伏在山两侧的山梁背后,山顶只留了一个观察组。张云同意他的部署,但提出山顶一个人也不要留,观察由两侧负责,免得暴露目标,遭敌人炮火杀伤,等敌人打完侦察炮火,再派一个班到山顶观察不迟。

敌人直到中午太阳当头才进入大龙华地界。鬼子远远就看到了这个险要的山头,马上就是一通昏头昏脑的乱轰,倒是把兔子吓得满山乱蹦,鸟惊得扑空乱飞,但山上鸦雀无声。

敌人步兵开始爬山了,走几步,打几枪,吆喝一阵,停一停。山越爬越陡,鬼子兵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敌人渐渐接近,由五十米进到二十米,一阵“轰隆隆”的剧烈爆炸,连带着爆豆般的“叭叭”射击声,前面的鬼子大都送了命,没死的也滚下了山坡。伪军守备队被押在山脚下动惮不得。

鬼子指挥官又慌忙招呼炮火,一边指挥鬼子赶紧爬上左右两个山头,把伪军守备队扔在前面山头下不管不顾。

就在鬼子被袭击搅得一团乱时,侧后又响起了“哒哒”“嘭嘭”的枪炮声,这是骑兵排从南面绕到鬼子屁股后,来杀鬼子一个回马枪了。这一打,负责押解民伕的伪军抱头鼠窜,民伕和马车跑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乘机逃回家去了。

张云知道接下来鬼子就要大肆进攻了,他当然不会与眼前的大股做那种蚀本生意,趁着鬼子部署进攻的空隙把队伍撤下来了。鬼子那边呢,鼓足了气,兵分三路,层层包围,炮火一阵接一阵地猛轰,哇呀哇呀攻上了山头,还是扑了个空气。

太阳要落山了。残阳照在山头上,鬼子哭丧的脸历历可见。

敌人终于进到大龙华,家家关门闭户,街上看不到一个人影。鬼子这一天受够了气,无处发泄,见鸡就杀,见狗就打,闹得大龙华鸡飞狗跳,像极炸了窝的鸡棚。这帮鬼子做梦也想不到,叫他们气昏头的事情才开头,而且比较以后发生的种种,今天真不过是一碟开胃小菜,实在不算什么。

刚入夜,张云接到上级送来的一封信。信中指示一大队要不断地进行袭击,用各种方法疲劳、杀伤、麻痹敌人,破坏和阻挠敌人在龙华修建碉堡,最后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

大队部几位负责同志一番紧急研究后,张云去二排布置袭敌任务。他对同志们讲了很多,把战法、部署都讲得很细,概括起来就是,“敌人不睡不打,敌人一睡就打,敌打我不打,敌不打我打,让敌人躺下闭不上眼,站起来要发疯。”

张云说,这样打法,一个排就够了,你们兵分三路,每路分成若干小组,从三个方向袭击,让敌人摸不清虚实,管饱打得他筋疲力尽。

这话说得大家心里着实痒痒,真是很不得马上操起枪向鬼子打过去。

这天晚上,大龙华街上戒备森严,挨了一天打,憋了一肚子怨气,鬼子的警惕心很强。

街上到处是一堆堆火,被抓来的民伕无处栖身,正在烤火取暖。熊熊火焰冲淡了大龙华的夜色,让屋里的鬼子多少获得了一些虚幻的安全感。一些鬼子在火堆周围幽灵似地来回游动,稍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地哇哇乱叫。

鬼子这样的表现就是二排需要的,他们今晚注定收获不会差。

袭击是在深夜时分开始的。最先发起攻击的,是北面的四班。他们看准时机,对准鬼子集中的地方一排急射,鬼子应声倒下去好几个,民伕又趁机跑掉一批。

还没等敌人回过味,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枪声。敌人急急忙忙从被窝里爬起来,抄起步枪、手榴弹,对着黑夜一通猛打。二排各小组此时正远远地呆着休息呢,听到鬼子在那里打个寂寞,不知道多开心。

直到三星升起,敌人的枪声才稀疏下来。这时敌人才发现根本没有八路的影子,日本军官在哪里好一顿咆哮,大概是恼怒白白消耗了大量弹药。

眼看就要天明,鬼子兵垂头丧气地拖枪往回走。但哪能那么容易就让他们回去,二排又活动起来了。鬼子听到枪声只得返回来,对着荒山旷野乱射乱轰。

这一晚,鬼子半点觉也没睡成。

天亮了,晨雾弥漫。

敌人终于熬过了磨人的一晚,要开始他们修碉堡的干活了。敌人分成四五股,分别爬上南山、西山和北山,各路驱赶着剩下的几十个民伕扛着锹镢和箩筐,到山顶修工事。

一夜未眠的鬼子兵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气还没匀过来,突然听得四处传来“哒哒哒”的枪声,慌忙趴倒在地。

这是一大队的一排按照张云的安排,在以麻雀战袭击敌人。他们专打冷枪,让鬼子直不起腰,更别说大规模修建碉堡了。

给鬼子带来惊喜的白天过去,黄昏大队部召开排长会,张云宣布,今晚要给鬼子更大的打击,不过敌人睡觉了再动手,不是一个排打,是全大队来打。

半夜,天昏地暗,大龙华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鬼影似的鬼子哨兵在晃动。

一大队攻势凶猛,一开头就一顿手榴弹歼灭了伪军一个班的大部。随之大龙华各个方向都是炸雷的爆响,比起前一晚动静要大得多。

鬼子惊慌了,以来了八路军大兵团,把所有的兵力都派出来迎击,打得烟雾翻滚,岩石乱飞。

看鬼子打得这么高兴,一大队各部撤回去了,留下鬼子一直打到天明。

鬼子明白八路军这么日袭夜袭,为的就是不让他们修碉堡,所以迭遭打击之后,反而更加拼命地抢修工事,虽说在一大队不分昼夜的打击下,速度奇慢,但四五天时间,多少都修了一点,高的修了一层,矮的也有四五尺高。第三支队决定,以更大的兵力来摧毁敌人在建的碉堡。

11日晚,怒风呼啸,细雨纷飞。

临近子夜,三支队主力在大龙华外围对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拼死顽抗。战斗不到半小时,敌人就四下出击,但其真正的用心放在正在破坏北山碉堡的一大队身上。

鬼子派出正面和侧面两路兵力猛扑北山,鬼子大队长挥着战刀,瞪着死养眼在后面哇哇督战。一时间,北山子弹横飞,爆炸声连绵不断,手榴弹炸裂的火光把鬼子狰狞的面目照得清清楚楚。

鬼子“呀呀呀”冲上来,被一大队一顿狠揍打下去,敌人再冲上来,再被打下去。张云派出三排从敌人右侧迂回出击,来了一个反包围,终于把鬼子打垮了。

这一夜的战斗,把鬼子的碉堡炸得稀烂,木料大部被烧毁,有未烧着的,被群众偷偷搬走了。

但鬼子仍然不死心,第二天一早赶着民伕继续修碉堡。几个鬼子在前面指手画脚,突然一阵巨响,鬼子不见了,只见腾起的烟柱在那里袅袅飘散。原来一大队不仅拆毁了碉堡,还埋下了铁西瓜。

鬼子更紧张了,再到山上,不管有没有地雷都要跟只大耗子似的,在地上探来探去,修碉堡的时间因此大大延缓。

一大队神出鬼没的袭击,让鬼子伤透了神胀昏了脑,肚皮都快要气炸,却又捉不到一大队的影,有气也没处撒。终于,鬼子想明白了,因为侦查发现,他们面对的只是一支小小的游击队,再去为这支小小的游击队所撩拨,伤神费力,实在不值得,他们只要把碉堡修好就是了。

脑袋一放松,人就变狗熊。这话放在鬼子身上也不假。

袭扰了鬼子上十天后,不管一大队如何怎样打枪、扔手榴弹,鬼子不仅不还枪,躺在床上睡得比懒猪还沉。

有一天赵满仓带着战士一直摸到了鬼子驻地附近,还听到了屋内呼呼的打鼾声。战士们心痒痒了,要给鬼子几颗手榴弹尝尝,被赵满仓阻止了,说不能坏了部队的大计。

什么是部队大计呢?就是要鬼子麻痹下去,然后给他来个老爷爷喝稀饭不用碗——连锅端。

5月19日,实现大计的时间来到。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亲自指挥,著名的大龙华歼灭战打响了。

这天午夜,天地沉寂,草木静肃,天空繁星灼灼。分区主力一部趁夜潜入阵地,给大龙华鬼子撒下了天罗地网。一大队埋伏在小龙华以东地区,准备阻击易县增援的敌人。

突然,夜色混沌的天地一声霹雳爆响,跟着是山崩地裂的“轰隆”爆炸声,我军发起了从四面对大龙华之敌发起了排山倒海的攻势,冲锋声和枪炮声交织,惊心动魄。

鬼子从酣梦中惊醒,没头没脑地乱撞,虽然死硬到底,但灭亡的命运已定。几个小时的激战,鬼子大部败亡。

一股丧魂失魄的鬼子侥幸逃出了大龙华,没命地窜向梁各庄,正好撞到埋伏在在小龙华的一大队的枪口上。

老对手相见,眼睛分外红,张云把拳头一挥,大喊,“同志们,不能让敌人跑掉一个。”一大队冲杀上去,对鬼子穷追猛打。鬼子临死还疯狂,边逃边开枪。

张云正追着,突然“叭”的一声,眼前一阵昏花,用手一摸,好险,头发少了一撮,不禁怒火腾腾,誓要杀鬼子一个干净。

这股敌人被一大队追杀,所剩寥寥,残余五个鬼子被包围在山沟,见边上有一山洞,慌不择路钻了进去。这就成了典型的瓮中捉鳖了。张云本想抓几个活的,可鬼子太顽固,不缴枪还打枪。张云大怒,叫战士们丢进去几颗手榴弹,把这几个家伙顺利送往了皇道乐土。

大龙华战斗至此结束,大张旗鼓来修碉堡的鬼子最终只是给自己找了个葬身地。

大龙华一战,灭敌400余,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门,其中日军16人(6人被老百姓打死),包括易县指挥官兼西陵警备队队长穴田,是第一军分区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八路军伤亡360人,其中牺牲64人。

此战最大的意义,是缴获了一批极为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文件。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说:“.....这批文件很重要,比缴获敌人几百枝枪、几门炮的胜利还大。他们大量核心机密都被我们掌握了。”

战斗结束,黑夜消退,太阳东升。金灿灿的阳光下,逃难的人们归来了,男女老少挑着饭担着茶,喜气洋洋地慰劳奋战一夜的八路军去了。


张云,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连长、营长,教导队队长、大队长。解放后,任华东炮兵训练基地团长、空军团长,第十五航空学校副校长,地空导弹学院副院长、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三星   易县   鬼子   秃山   伪军   碉堡   手榴弹   据点   松树   大队   麻木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