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故事,也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我们不管处在怎样的社会中,都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就能生存下去。我们必须或多或少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间利益交织的复杂体,一旦你牵扯到其中的某一根脉络,其他的脉络也必然跟着动。渔夫们住在湖边,靠捕鱼为生。那么渔夫和鱼之间就是一种“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湖中的鱼被过度捕捞,那么湖中就没有鱼了,那么渔夫还靠什么养活自己。因此渔夫在捕鱼的同时,一定要懂得不能竭泽而渔,不能贪得无厌的道理,这样,鱼才能源源不断,生活也能继续下去。

但是,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就不懂得这个道理,最终酿成苦果。

春秋时,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找借口说,虢国经常骚扰晋国边境的百姓,要发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国的军队要想讨伐虢国,就必须借道虞国。一日,晋献公问下面的大臣:“攻打虢国,我国将士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蝇头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给他一些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我想,他不会不答应我们借道的。”晋献公一听,内心很是不快,踌躇了一会儿,没有回答。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这点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被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和宝马不过是暂时寄存在虞国国君那里罢了。”晋献公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谋。

如预料的那样,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珍贵的宝物,心花怒放,当听到说要借道虞国讨伐虢国之事时,也不假思索,一口应承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此事后,赶快上前劝道:“这事要从长计议,不能答应借道的事情。虞国和虢国是近邻,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之间相互帮忙,万一虢国灭了,晋国军队在回程的时候,也可能顺便进攻我们,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的保护,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虞国国君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专程送来美玉和宝马与咱们交好,难道咱们能不答应这事吗?”于是,摆手让他不要再劝说。宫之奇见虞国国君一意孤行,鼠目寸光,他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匆忙离开了虞国。果然不出所料,晋国军队在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后,在班师回朝时,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国国君俘虏了,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告诉我们,关系密切的双方,利害也相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不要目光短浅,要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危害自己的事情不做,那么危害他人的事情也是万万不能做的。我们不能太自私,要多为其他人考虑。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头驴子和一匹马驮着货物,跟随者主人在广袤的沙漠中穿行。因为货物太重,驴子有点不堪重负,就对马说:“你帮我分担一点货物吧,我难以忍受了。”马没有理睬驴子的请求,继续仰着头往前行走。他们走了不久,驴子就因为体力透支,累死了。主人没办法,就把驴子身上的货物全部装到马的背上,最后,马也被累死了。

马的教训告诉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试想要是当初马替驴子分担了货物,那么结局可能就是驴子和马都在目的地吃着绿油油的青草,悠闲地晒着太阳。

如果我们懂得“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做事情慎重,顾全大局,那么我们会避免犯很多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   晋国   宝马   美玉   驴子   渔夫   货物   道理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