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一) 开始朝代

世卿世禄制始于夏、商、西周(但夏商并无明确记载)。

(二) 制度内容

世卿世禄制又称“世官制”, 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 官员选拔实行“亲亲尊尊”路线。

世卿: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 世世代代、父死子继, 连任卿相这样的高官。

世禄: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 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三) 基础

世卿世禄制的基础是分封制和井田制。

(四) 废除

商鞅变法正式废除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一) 产生

魏国李悝“食有劳而禄有功”;秦国商鞅正式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 建立了秦国的军功爵制。

(二) 内容

秦国军功爵制分为20 个等级, 每一个等级都与之在战场上所杀的人数直接挂钩,即“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

(三) 基础

军功爵制的基础是土地私有制。

(四) 盛行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代时期。


察举制和征辟制


(一) 朝代

汉朝(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二) 察举制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刘邦求贤诏开察举制先河, 汉武帝达到完备。察举制标准为“四科取士”。

岁举, 即郡国每年都要向朝廷举荐人才, 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举,由诏令临时规定, 如贤良方正、文学、明经、明法等, 以“贤良方正” 为最重要。

(三) 征辟制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征, 也称为“徵”, 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 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 再向朝廷推荐。


九品中正制


(一) 朝代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为曹丕采纳陈群建议而设立。

(二) 内容

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 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中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 州设大中正官, 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

品评:家世、行状、定品。

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三) 影响

导致门阀士族制度的产生。


科举制


(一) 朝代

隋、唐至清末。

(二) 发展

(1) 隋朝:隋炀帝始设进士科。

(2) 唐朝:武则天开武举和殿试, 但殿试并没形成永制。

(3) 宋朝:三年一次, 确立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开启糊名和誊录制。

(4) 明朝:正式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实行八股取士。

(5) 清朝:1905 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科举, 1906 年下诏停止科举。

(三) 常考名词

童试———取得生员资格, 通过后为“秀才”。

1. 三试

乡试———地方考试, 在八月举行, 称为“秋闱” “乡闱”;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全国考试, 全国举人在京城举行会试, 考期在二月, 又称“春闱”, 考中后为“贡士”, 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皇帝亲自主持, 在三月份举行, 取中后称为“进士”。录取分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 第一名俗称状元, 第二名俗称榜眼, 第三名俗称探花, 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2. 连中三元

解元———乡试第一;

会元———会试第一;

状元———殿试第一。

3. 三鼎甲

状元、榜眼、探花。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官制   秦国   中正   殿试   乡试   会试   军功   进士   朝代   中国历代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