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太平军降将为何受到清军重用,战败自杀后光绪帝却禁止安葬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

他戎机一生,先投太平军,后投清军。因缘际会,一生所遇贵人无数,官至北洋水师提督。不料最终兵败,以死殉国,被光绪皇帝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到十年以后才有转机。

他就是丁汝昌。

01从太平军转投湘军

丁汝昌,安徽庐江人,父母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

年少之时,丁汝昌上过3年私塾,10岁后失学。为贴补家用,替别人放牛、放鸭、摆渡船等,维持生计;十四岁,被父亲送到同族伯父的豆腐店当学徒。

1851年,丁汝昌15岁,全国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父母亲相继病故。这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是人生的重大打击。从今往后,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再没有人可以依靠。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如果没有太平军,丁汝昌也许会是一个豆腐店的老板,娶妻生女,守望乡土,过着平凡的一生。

但是,世事无如果,一切都是因果。1854年,太平军攻占庐江,丁汝昌所在的豆腐店也在战乱之中维持不下去了。在“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钱同用”的太平军政策感召下,丁汝昌加入了太平军。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人,丁汝昌想不加入也是不可能的,太平军可不会跟你客气。在时代的洪流席卷之下,能有几个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丁汝昌跟随太平军来到了安庆,成了太平军一名头目程学启的部下。

说起来,丁汝昌祖上就和军队有着紧密的联系。明朝初年之时,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大规模募兵,丁汝昌祖上投军入了卫所,后代也成了明朝的卫籍,也就是职业军人。丁汝昌的军事才能,也许与此有关。

程学启也是安徽人,比丁汝昌长7岁。他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干将叶芸来的心腹,很受重用。

1861年,曾国荃带领湘军将安庆团团包围,日夜鏖战,但进攻屡屡受挫,一筹莫展。曾国荃觉得硬攻难以奏效,转变策略,决定招降不是广西子弟的程学启,因为程学启有软肋。

程学启自小被养母养大,对养母感情深厚。曾国荃把程学启养母母子拘来,进行恐吓,“学启不降,当杀尔亲子”。威逼利诱之下,程母被乔装为乞丐,潜入程学启大营,跪求程投降。一边是养母的恩重如山,一边是安庆城的危如累卵,深思之下,为前程考虑,程学启动了投降之心。

就在此时,叶芸来得知了有妇人乔装进入程学启大营的消息,大为吃惊,料想程学启有变,当即派人召集程学启来见。见事情败露,程学启只有当机立断,连夜带着丁汝昌等手下82人奔赴湘军大营投降。叶芸来派人来追,未能成功。

程学启和丁汝昌等人的来降,成为了战安庆的转折点。为了取得曾国荃的信任,程学启利用了解太平军的弱点,提供了爆破北城的妙计,又断了太平守军的粮道,城破之时再身先士卒,冒死前进,最终立下大功,交了投名状。

战后,程学启得以升官加职,丁汝昌也升任千总,任开字营哨官(一哨一百人,五哨为一营)。从此,程学启丁汝昌等人才算在湘军里站稳了脚跟,取得了湘军首领曾国藩等人的信任。

这时候的丁汝昌只是军队里的基层军官,作为一个安徽人,并不受湘军重用。

02追随李鸿章

1862年,曾国藩的湘军实力已经引起了朝廷的疑虑。为打消这种疑虑,曾国藩主动分兵,把湘军一部分划给准备自立门户的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李鸿章的淮军得以创立。

作为儒学的追随者,曾国藩对统治者的心思了解得比溪水还透彻。所以,他把弟子李鸿章扶上马送一程。

这样,徽人丁汝昌和程学启,一起加入了初创的淮军,跟随李鸿章一起创业。这是丁汝昌往后得以飞黄腾达的开始。他们都是安徽人,需要彼此信任扶持,才能走得更远。

此后,丁汝昌追随程学启,跟着李鸿章赴上海,击败太平军,解了上海之围。同属淮军的刘铭传看到丁汝昌作战时有勇有谋,申请将丁汝昌调入自己的铭字营,先任哨官,随即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1863年,程学启围攻苏州时战死。

1864年,太平军覆灭之后,丁汝昌跟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到1868年捻军被剿灭之时,丁汝昌因军功,升为总兵,授提督衔。这时,丁汝昌已经是清军中的高级将领了。

可见,丁汝昌的成功之路是从淮军开始的,他的发迹也是从追随李鸿章开始的。

李鸿章是曾国藩之后,最受朝廷重用的汉族官员,这也是慈禧太后欲让曾国藩、李鸿章两人互相制肘的原因。李鸿章受重用,自然他的嫡系也水涨船高。可见,仕途之上,跟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03成为北洋水师提督

东南平定之后,清廷对汉族将领手握重兵疑虑重重,下令裁撤军队。丁汝昌所在部队被刘铭传列入裁撤之列,和刘铭传发生了矛盾,只好解甲归田,回到老家蛰伏,等待时机。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清军没有海军,只有望洋兴叹。为抵抗日本的侵略,李鸿章力主建立海军,建立海防,与日本分庭抗礼。第二年,他得以奉命组建北洋海军,丁汝昌闻讯,前往天津投靠,被李鸿章委以重任。

此时丁汝昌曾有机会前往西北,协助左宗棠办理西北军务,收复新疆,因为左宗棠知道丁汝昌的能力,力邀他前去协助。但李鸿章与左宗棠意见不合,两人还爆发了“塞防海防”之争,不愿助左宗棠一臂之力,自然不希望丁汝昌协助左宗棠,就以丁汝昌“旧伤复发”为由,把丁留在了天津。

在李鸿章的提携之下,丁汝昌被授以要职,前去西欧考察、学习海军,订购军舰。其中德国定制的定远舰、镇远舰、济远舰,就是丁汝昌亲自前往德国验收带回国的。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之时,在李鸿章的保荐之下,丁汝昌被授予海军提督,正式成为海军统帅,统领海军。

丁汝昌得以被李鸿章重用的原因,主要是丁对李言听计从。李鸿章则是把北洋水师视为自己的私人武装,拥兵自重,决不允许他人染指。这导致了北洋水师后来的悲剧,在突发中日海战之时,李鸿章还想保存实力,命令丁汝昌龟缩在军港内,而丁汝昌则是唯李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04为国捐躯

1894年,北洋海军和日本舰队对决,爆发了甲午海战。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指挥失误,致使舰队丧失指挥职能,各军舰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北洋舰队遭受重创,12艘军舰损失五艘。

到了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龟缩在军港内,消极待援,终致北洋舰队覆灭。

值得称道的是,海战之中,丁汝昌英勇抵抗。虽然战败,但誓与战舰同沉,战斗到最后一刻。负伤之后,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毅然拒绝了日本人的招降之举,选择了吞鸦片自杀,以死尽忠。

丁汝昌自杀之后,手下将领盗用了他的名义,与日本签订了战败降约。这是丁汝昌背锅的直接原因。

当然,战败的责任,依然要由他来承担。但全部由丁汝昌来背负骂名,是挺冤的。

之后,光绪帝下旨籍没丁汝昌家产,不许下葬。家人为此受到牵连,流离失所。一直到1910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太平军   北洋   光绪   养母   湘军   提督   水师   安徽   日本   舰队   海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