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轰动一时的南北太子案,北太子和南太子谁是明太子朱慈烺?

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

在国破家亡之际,帝王之家亦是空余恨。崇祯帝朱由检召来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焕、定王朱慈灿,让他们出宫隐匿,而他亦在不久之后自缢于煤山,明朝自此亡。

三个皇子带着崇祯帝的寄托,带着明朝的希望离去,行踪成谜。几个月后,在北京和南京竟然又出现了太子朱慈烺,也就是轰动一时的南北太子案。

北京城的北太子

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惨败于山海关后,退出北京城。入关的清军占领北京,并且迁都北京城。就在此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落魄少年敲响了周奎家的大门。

先不说那个落魄少年,要先说下周奎这个人。周奎是崇祯帝的老丈人,他的女儿就是周皇后,而太子朱慈烺又是周皇后所生。也就是说,周奎是太子的外祖父。

别看周奎身为皇亲国戚,却是抠门到极致,吝啬到极点。当时崇祯为了对抗李自成的大顺军,让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捐赠银子,筹集军饷。

这事需要有人带头,崇祯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丈人,派了司礼太监徐本正去找周奎借钱。结果周奎不仅不积极响应,反而一毛不拔的哭穷。徐本正怫然大怒,斥责道“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 无奈之下,周奎才上奏当了第一人,扣抠搜搜地捐了两千两。这等于带了一个坏头,大臣纷纷效仿,都是捐个几千两,最终崇祯只筹集到十几万两白银。

周奎真的没钱吗?《甲申传信录》中记述,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后,在周奎家中得白银五十三万两,绸缎以车拉。

这是大明官员之耻,令人感动的是大明的普通老百姓。《甲申记事》有记载,厚载门有一个普通百姓送三百金到户部,又有彰义门一个六十多岁老者,平生积蓄四百金,痛哭送往了户部。不过,周奎左右逢源,在李自成时期,他献出了投靠他的永王、定王保住了性命,清军入关后又投降了多尔衮。

再回到那个落魄少年身上,他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朱慈烺

钱士馨写有《甲申传信录》,其中有一些相关描述。这个钱士馨是明朝崇祯十五年的贡生,在顺治时期他见描述甲申之变的书有着十多本,又混乱不堪,就花费七年的时间写了《甲申传信录》,里面一些记录还是很靠谱的。这本书共有十卷,第九卷为《戾园疑迹》,记录的是伪太子案始末,很是详细。

当初崇祯让三个皇子外出逃匿,去投王公贵族之家。按照崇祯的意思,太子朱慈烺去投成国公,定王去投外公周奎,永王则去投他的外公田国丈。最终定王和永王都投到了周奎家,结果这个周奎无耻地将他们献给了李自成。太子是最后一个出宫的,来不及投靠成国公,就隐匿于民间了。

到十一月的时候,太子和常侍前来投周奎家。周奎假装不认识,后经他的侄子周铎引进,太子才与在周奎家的公主相见,兄妹抱头大哭。周奎也进献饭食,又带全家行了君臣之礼。

在饭后,周奎询问太子这段时间的行踪。据太子所说,在北京城破之时,他独自出了东厂门,藏匿了一天,趁着黑夜潜行到东华门,投到一家豆腐店中,被好心的店主当作避难之人收留。过了五天,店主将太子送到了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以贫儿的身份被尼姑收留。半月之后,有个宫中常侍发现了太子,就将他带回家藏到了密室。后来听说长平公主在周奎家,太子才来与她相见。

当天到傍晚之后,太子就离去了。几天后,太子再次前来。公主送给太子一身锦袍,并劝告他不要再来了,上次行礼进膳就惹起了他人注意,要尽快去别的地方。

不过,太子并没听从。十九日的时候,太子又来到了周奎家,并被周奎留宿。此时周奎和周铎已经担心太子会惹来祸端,密谋商议留着他是个祸害,不能久留。周奎就对太子说要他自称是个姓刘的书生,可以免祸,否则立即让官府追究他。太子很是后悔没有听从公主的意见,问周奎说,既然这样让我走就是了,又何必留我。周奎只是强硬地要太子必须自称姓刘,太子坚决不从。周奎大怒,在夜晚让人将太子驱逐出了家门。这就害了太子,他刚出周家,就被巡捕以犯夜禁而逮捕,交给了刑部,说是假太子。

假太子一案引起了刑部的重视,山东司主事钱凤览亲自审问。要辨别太子真假并不是什么难事,此时有的是明朝皇宫中的内侍旧臣。内侍被传讯来后,都说是真太子,旧日司礼太监王德化也说是真太子。围观的百姓有成百上千,见状也是齐声说是真太子。

这是第一次会审,初步认定太子是真太子。刑部不能决断,将太子送入宫中,询问宫中之事,他也是说的一样。再召来明朝的宫中内监询问,都是不敢说太子是真的。太子指着一个内监说,这个人是杨太监,曾经服侍过我,问他就知真假。那个太监猝不及防,慌张说自己姓杨,不姓张,服侍太子的不是我。

眼见无法确认,又召来十名旧日的锦衣卫。十人见到太子后跪下说是真太子,请不要伤害他。

事情虽已明朗,刑部还是不敢以此定案。不能决断之下,只得将太子,以及那些说是真太子的内侍和锦衣卫全部下狱。

在此之时,周奎找上刑部说太子是假的。周铎也上书说,太子是说书人,有六十岁老母和胞兄。其后,周奎与刑部官员共同商议,就是用真的当作假的,也是为国家除害。钱凤览却是不同意,上疏力诤,说周奎是明朝皇亲又被厚待,是担心太子祸及自身才说是假的,旧日大臣也是一样,大官员不说是真的,小官员也不敢说是真的。

奏疏上后,再召来明朝晋王和旧日内阁大臣确认。晋王说太子是假的,曾陪读太子的内阁大臣谢升也说是假的。太子对谢升大呼,谢先生难道不认识我了。谢升只是沉默不语,曲躬作了一揖。又有内阁大臣说太子额头有微癍,现在没有了。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很难决断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正阳门商民上疏请求释放太子。其后,宛平县的杨时茂也上疏,斥骂谢升、周奎等人卖主求荣,更是斥责周铎的上书,既然说太子有老母和胞兄为何不找出。顺天府的杨博等人也上疏,太子如果是假的,周铎为何留了两天才上奏,公主为何抱着他大哭,周奎为何初见时给他衣食。

朝臣为此也是争执不断,钱凤览上疏弹劾谢升。于是,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决断,他说太子真假都没事,真的就给他王爵,假的就处决,又何必争执。最终,多尔衮将认为太子是真的人全部处死,又以钱凤览对晋王不逊,杨时茂、杨博等人骂大臣是乱民,全部处决,还有那些上疏救钱凤览的汉臣也全部处死。总之,但凡认为太子是真的人都处决了,多尔衮的态度显而易见。

这次决断后,太子被禁锢在太医院。其后,东阿县凤阿营的富豪祁八聚众,要救太子,却很快被击败,凤阿营被屠。又有上林生员孙大壮聚集壮丁千百人,被捉后只是说太子是真的,速还太子。最终,清朝宣布太子是伪太子,将他处死了。

这是《甲申传信录》中描述的北太子,是确认为真太子。

在其他一些记录中,也大多认为北太子是真。第一,周奎在朱慈烺初次前来家中很是恭敬,其后就告密说太子是假,应该是害怕被查出而获罪。第二,有相关记载为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在明朝投降的外戚中,周奎赏赐是最多的,他没有什么功劳为何能被赏赐,只能是出卖太子立功了。第三是钱凤览冒死上疏争北太子是真,让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的。

南京的南太子

在北京的“伪太子”被处死后,南京又出现了一个太子朱慈烺。

此时的南京还是明朝的天下,由弘光帝朱由崧执掌。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如果太子朱慈烺在世,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

事件最初不是发生在南京,而是浙江。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的时候,遇到一个少年衣服织有龙纹,问他的身份,竟然自称是太子朱慈烺。到南京之后,高梦箕不敢确认真假,将他送到了苏杭一带。不料少年十分倨傲,经常招摇过市,引起人们的议论,说是太子朱慈烺尚在人世。

高梦箕听闻后,不得不密奏给弘光帝朱由崧朱由崧知道不可轻视,派出了太监李继周带御旨秘密去迎来太子。这个太子倒很是傲慢,问李继周“迎我进京,让皇帝与我做否”?李继周自是不敢多说,只是说是奉皇帝旨意前来迎接。

等到南京之后,朱由崧又派了两名太监去迎接。两名太监一见太子,跪下痛哭,还脱下衣服为他遮寒。朱由崧大怒,真假还不知道就敢如此,就算是真的,让不让位也是自己的意思,就下令处死了两名太监,又赐死了李继周。

不过,朱由崧倒是没有遮掩这件事,让群臣一同审问太子。大学士王铎曾在东宫三年,自是认得太子,一口咬定是假的,问他宫中之事也是茫然不知。又有东宫讲官前来相认,也是确认是假的。

最后这个太子也自称是假的,名叫王之明。王铎《拟山园选集》中有陈述为小人原是赝质,不过为人所玩弄,徒以此恐喝于诸侯耳。小人王其姓,之明其名,高阳人,父纯,母徐氏,有引小人者阴以诳诱焉。”当时礼部尚书黄道周也有记载“王之明者,顽童,故驸马都尉王昺之侄孙”。

在现在的史料中,都证实南太子是假冒的。不过,由于有人对朱由崧即位不满,他们越说是假,越有人怀疑是真的,靖南伯黄得功、宁南伯左良玉、广昌伯刘良佐等人都上疏力争。尤其是左良玉,说太子有吴三桂开的证明,史可法知道是真太子却不敢说,李自成祸乱都没有伤太子,为何到了自家反而反目成仇。

面对群情激愤的群臣,弘光帝又让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到狱中辨认。王之明见到后,却是不认识,更是证实他是假的,众人的疑虑才稍解。

只有左良玉仍是表示不信,起兵清君侧,要救护太子。其实,左良玉只是打着这个借口造反而已。

左良玉这人很复杂,对明朝有功,但他只是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史书》多有记载左良玉骄横跋扈,不听号令,也是屡屡有“放兵掠妇女”、“纵兵大掠”的恶行,简直比盗匪流寇还要狠,官员弹劾他为“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到最后虽然左良玉没有背叛明朝,但他起兵东下,让南明快速走向了覆灭。

对于左良玉,历史学家顾诚的评价就是,他早已成为一个拥兵割据的军阀,勇于虐民,怯于大战。左良玉统兵东下不过是避免与李自成率领南下的大顺军作战,假借伪太子“密诏”赴南京“救驾”也是一派谎言,离开武昌时就大肆屠戮,对弘光朝廷任命的巡抚、总督等方面大员任意拘留,心目中既无朝廷,也无百姓。所以,左良玉说太子是真的,不过是他害怕大顺军,又想控制南明而已。

事情闹到最后,弘光帝也没有杀王之明,只是关入狱中好生护养。等南京被攻陷后,南明四分五裂,多铎放出王之明,宣称他是真太子,以此安抚江南。江南平定后,王之明又被以假冒太子之罪被处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南北太子案。在两件大案中,南太子是假的基本可以确认,只不过被左良玉以假当真;北太子是真的,也是大多数人所认可,但被多尔衮以真当假给杀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北太子是假的。这就是因为北太子说从没有被李自成俘虏,而晋王、礼部尚书黄熙胤等人都说太子曾被李自成俘虏过,左良玉也说过李自成曾加封太子王位。这些人中前几人都是卖主求荣的叛臣,说话不足信,左良玉更是道听途说。

关于太子未曾被李自成俘虏之说,在多书中有过记载。《甲申传信录》中就曾描述过只有永王和定王被李自成俘虏,只是北京民间传言太子也在军中。另有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也是记载周奎将永王和定王献给了李自成,但太子不知所踪。所以,太子应该就是没有被李自成捉拿。

后世的史学研究者经多方考证,基本可以确认多尔衮杀的就是真太子。其实,南太子和北太子谁是真谁是假在那时已经不重要了,都是一个斗争工具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崇祯   大顺   太子   北京城   明朝   刑部   清初   南京   宫中   太监   说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