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都有宦官专权现象,为什么在宋代却没有呢?

宦官乱政之祸是很多朝代都挥之不去的魔咒,就连曾经无比强大的汉朝和唐朝也不能摆脱这个魔咒。

比如东汉末年,以徐常侍为代表的宦官集团手握大权,祸国殃民。唐朝末年的宦官操控朝政,可以随意的废立皇帝。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后人诟病武力羸弱的宋朝,北宋和南宋共享国300余年,二度覆亡都是因为外敌入侵所致。

在宋朝,宦官虽有权,但是没有达到专政护国的程度。具体分析其原因有三。

严格限制宦官的数量

按照历史顺序,宋朝在汉唐之后,统治者一定会吸取前朝灭国的前车之鉴,在宦官的任用人数和权力上加以限制,防止宦官权力的膨胀。

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规定宦官人数不得超过50人,到宋太宗时有所增加,规定内廷士官定员为180人。

不过,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的昏庸,宦官数量有所增长,一度达到了4000多人。但尽管如此,与唐末后唐以及南汉等朝代动辄成千上万的宦官数量相比,北宋的宦官群体并不算大。

宋朝宦官的数量少了,自然干政的几率也就小了,宦官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合理的制定宦官的官阶以及任职方式

虽然宋朝宦官可以授予高阶,但是因为宋朝以宰相制度为朝廷之基,宰相对宦官的掌控达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

宋朝内侍省宦官的任命由枢密院执掌。而枢密院的最高长官还是要听宰相调遣,而且内侍省的官阶是有天花板的,想要再升就要转出内侍省,和文武百官一样,受枢密院的统一考核和调度,这样就丧失了宦官的特殊性。

而枢密院多为文官之列,宦官想要继续升迁,只能作为武官调度,这与宋朝立国之初的以文制武的管理思想是不相适应的。这也就注定了宦官在宋朝无法达到乱政的高度,无法对朝廷形成大的威胁。

宋朝实行的是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实行的是重文轻武政策,文官集团非常强大,其实宦官的权力主要是源自于皇权,而宦官是否能干政,主要是看皇帝的态度。宋朝为了防止出现唐末藩镇割据这种现象,十分重视用文官制衡武官。

所以,作为皇权的一个小分支,宦官的势力自然就没有发展空间了。而且宋朝文官的力量超级强大,名臣辈出,月朗星稀呀,所以呢,这宦官就抬不起头了。所以宋朝的统治者在一开始制定宦官制度的时候,就考虑的比较长远和完善,这才使得宋朝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宦官   枢密院   官阶   内侍   武官   文官   汉唐   宋朝   宰相   北宋   宋代   数量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