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子贡

孔门众多弟子中,子贡不仅聪明好学,仁义孝顺,还是一个商业奇才,孔子更是称其为“瑚琏之器”。

,皆宗庙礼器,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盛放黍稷的贵重祭器。“瑚琏之器“后来成为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子贡,复姓端木,名他确实是国之重器,善货殖(擅长做生意),不仅是个大学问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齐国的田常(本名恒,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之)想在齐国发动叛乱,却害怕高昭子(齐景公丞相)、国惠子(国夏)、鲍牧(鲍叔牙后代)、晏圉(yǔ,晏婴之子)的势力,就转而攻打鲁国。孔子闻之,深知弱小的鲁国只能“用外交手段“保护自己”,就对门下弟子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鲁国啊,是祖宗坟墓所在之地,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面临如此危险,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其实,这话就是说给子贡一个人听的。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因为夫子知道子路性格鲁莽,不适合搞外交;子张、子石(公孙龙)请行,孔子弗许,因为夫子也了解子张性格偏激子石善诡辩,也不是合适之人。果然,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来到齐国,对田常说“你不应该攻打鲁国,这样违背五行,违背天意,违背民情”,总之你们攻打鲁国是不对的,应该攻打的是吴国。

然后子贡又跑到吴国对吴王说“齐国要来攻打你们了,快做好准备。”吴王夫差吓得嘴里的酒都喷出来了。在子贡的“蛊惑“下,夫差决定先攻齐国,威加晋国,后打越国。

接下来,子贡跑到越国,对勾践说“吴王要攻打齐国,又对你不放心,你可要小心啊!“子贡让勾践送重金给吴王,以安其心。

最后,子贡又来到晋国,对晋王说“齐国和吴国将要打仗了,如果齐国打败吴国,勾践必会复仇趁机灭掉吴国,这样齐国得不到多大的好处。晋国准备充分,好处就是晋国的了,如果吴国战胜,那么吴王一定会对晋国用兵,不可不防啊!”

子贡开展一连串穿梭外交,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凭借自己的口才,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更是保全了鲁国免遭战乱。“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对于子贡的经商才能,孔夫子很惊奇也很不解。孔子曾经拿颜回和子贡作比较,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通“愿”)则屡中。”(《论语·先进》)

意思是颜回的学问差不多了吧,但常常囊中空空,一贫如洗。子贡不听话,做生意买进卖出,不知为什么,预测行情却非常准确,以成巨富。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仁义、诚信上的修为。这种诚信经商作风被后世称为“端木遗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贡因此也成为比肩范蠡的儒商鼻祖。

子贡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他神奇的赚钱能力,而是他独特的花钱方式。为了使孔子的名声传遍天下,他把大量的钱花在老师身上了。孔子为推行自己的学说而周游列国,期间遭受了不少挫折,甚至自嘲“惶惶如丧家之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财力雄厚的子贡在金钱上的支持,孔子外出之行恐怕会更加艰难坎坷。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这样花钱,花得其所。

孔子死后,子贡从南方赶回来,把南方的(jiē)带回来种在老师墓边。三年过后,众弟子渐渐离去。唯有子贡在墓旁结庐而居,风餐露宿,继续为孔子守孝三年,一共为老师守陵六年。子贡天资聪颖,但经常被老师责骂。其实,这是孔子对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一种别样教育。因为孔子深知,天才容易自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如果这样毁掉子贡的才华,就太可惜了。

子贡也不负老师的教诲,名列“孔门十哲“,备受后世经商之人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孔子   晋国   吴王   勾践   弟子   史记   货殖   吴国   齐国   列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