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俸禄少的明朝为官,会选择贪污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代官员的官方标准俸禄是: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一四石、正二品六-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依次递减,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

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到后来,俸禄也大打折扣,明成祖时下令“天下仓粮,宜撙节以备国用。各处都司官俸,旧全支米者,宜米钞中半…..”自此之后,明朝官员的俸禄分为本色与折色。所谓本色是指按米粮等实物发放的俸禄,而折色则是指将一部分俸禄折算成白银与宝钞,但是明朝初期白银流通并不广泛,宝钞更是由于皇帝的滥发而形同废纸,因此官员到手的折色实际价值很低。

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于是朱元璋将京城里的一处宅子给了罗复仁。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海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就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出殡的钱都是大伙东拼西凑的。

明朝对贪污的惩罚也是十分严重,朱元璋幼时家境非常贫穷,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再加上当时旱灾严重,粮食减产严重,民不聊生,满大街都是被饿死的老百姓,境况非常悲惨。虽说当时朝廷也发下一些用于赈灾的钱财,可是由于官员腐败严重,官官相护,早就被这些人搜刮一空。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了他的父母亲和兄弟们都在这一场天灾中失去生命。可能正是由于这些惨痛的亲身经历,导致了他对贪官污吏的容忍度极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严禁官吏贪污。一旦被发现,轻则判罪抄家,重则人头落地。而判定官吏受哪种惩罚的标准,则是官吏贪污的银两。超过60两者,死罪。60两以下者,抄家流放。

除此之外,朱元璋的刑罚方式也颇为残酷。在对贪官污吏实施的刑法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后来他又发明了剥皮填草,就是将贪污官员处死后,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因此在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间,仅处死的。贪官就有15万之多。朱元璋惩治贪官决心之大,信念之坚,古来少有,对当时贪赃枉法之徒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当时清明的官员过的很惨,如果你在俸禄少的明朝当官,你会选择贪污吗?还是做一位清官,坚持正道?


关注远慰风尘

带你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明朝   俸禄   地方官   贪官污吏   清官   官吏   贪官   本色   官员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