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穿越时空的专访-诸葛亮访谈录!

近日,华夏天堂迎来一位新的成员——蜀汉丞相诸葛亮。按照惯例,对于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华夏天堂日报》的首席记者白马第一时间赶到诸葛亮的下榻处,对他进行了专访。

在采访前,诸葛亮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孔明先生今天的日程很满,不但要去徐元直处手谈,还要找崔州平论琴,所以只给二十分钟的采访时间。

记者见到诸葛亮第一眼的感觉就是,那个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有英霸之器的孔明又回来了,再不复往日“日食数升”枯瘦如柴的那般形象。白马也为之欣喜不已。

闲言少叙,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精彩的专访:

记者:孔明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本报的专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了。今天我带来的问题都是您的粉丝非常关心的几个话题,希望您能和我们敞开心扉的谈一谈。

孔明:亮现在无挂无碍,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记者:您为何坚持以一州之地攻击数倍于己的魏国?如果把主要精力投入建设蜀汉,在蜀汉国力强盛时再出击,会不会好一点?

孔明:你要知道,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也有大臣上书说,我们蜀汉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魏国一个郡,这虽然所有夸大,但也说明我们蜀汉比起魏国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同时东吴具有扬州已历三世,相对来说少有动乱。一旦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蜀汉再想恢复汉之旧观,将更没有希望,就算东吴恐怕也再难以遏制。我们在发展,敌人也在进步,而且会比我们更快,虽然当时不是最好的北伐时机,却是最有希望的时候,所以我才坚持北伐。

况且,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不进攻敌人会坐视我们发展吗?秦岭是蜀汉的门户,陇右高原在战略地位上居瞰制中原之势。夺取陇右以为外藩,武都阴平都在怀抱之中,蜀汉就可巩固以存,而待时以进。北伐乃名为攻实为守计。

记者:既然蜀汉是以弱击强,为什么不用魏延计呢?就是兵出子午谷,奇袭潼关,现在我们也把它称之为“子午谷奇谋”。

孔明:呵呵,将其称之为“奇谋”亦可,但亮认为称为“博胆”更为合适。

兵者诡道也,此计确极有气魄,但也极为冒险。先不说子午谷崎岖难行,就算侥幸通过,险峻异常的潼关也不是那么好拿下的,再退一步讲,就算拿下潼关又如何?也仅仅是暂时控制了西关中,魏国大军从中原增援过来也很快。文长的5000军能守多久?还是需要蜀汉大军兵出斜谷,走千里栈道,与文长在潼关会师。按照你们这的话说,此计是典型的风险远大于收益。

再者,行军之事,宜机密,当时文长说出此计时己为帐下众人知之,若有细作通魏,文长及其5000军将死无全尸矣。

有此两条,所以亮弃之不用。

记者:有传闻说您与关羽不太对付?关羽败走麦城时您见死不救?您如何评价他?

孔明:此乃无稽之谈,不值一驳。亮与云长虽不能说情同手足,也算是共事多年的至交好友,云长之死,亮感同身受,又怎会见死不救。

先主与亮并不是不想救云长,而是没有办法救。当时云长在荆州,而先主在蜀中,两地远隔重山峻岭,即使先主下令由川中出兵增援,在短时间也难以到达,而且,云长败的太快,一开始他是节节胜利,突然之间遭受打击,蜀中也没有思想准备,因而措手不及。后来先主一接到云长陨难的消息后,当场晕厥,可见痛失云长之心有多悲切。

至于对云长的评价,亮有十六个字:万人之敌,盖世英豪;心高气傲,千古遗憾!

记者:您如何评价赵云长坂坡在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勇救阿斗的壮举?

孔明:子龙确实在长坂坡曾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使二主得以免难,但从未有“七进七出”的壮举。这应该是后世缪传所致。

概括子龙的一生,亮以为:严拒寡嫂可谓“节”;大败曹军于汉水,被先主称为“一身都是胆”是为“勇”;拦江截阿斗是为“义”,谏阻先主伐吴乃为“忠”,子龙是一个“忠勇节义”的完美之人。

记者:您认为三国中能与您对战不处下风的智谋之士有谁?

孔明:不是自夸,三国中才堪与亮的凤毛麟角,仔细算来也就这区区六位:

第一位,郭嘉,郭奉孝,曹孟德帐下首席谋士,极其多智,有“鬼才”之称,可惜天忌英才。

第二位,周瑜,周公瑾,雅量高致、性度恢廓、赤壁一战造就鼎足三分,实乃“万人之英”。

第三位,荀彧,荀文若,曹魏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也是曹魏少有的汉室忠臣,居中持重十数年,被称为“王佐之才。

第四位,鲁肃,鲁子敬,大智若愚,首倡孙刘联盟,东吴之砥柱。

第五位,庞统,庞士元,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可惜出师未捷身死落凤坡。

第六位,司马懿,司马仲达,心思缜密,低调隐忍,智谋超群,实乃枭雄之才,而且关键是这个对手还很能活!呵呵……

记者:您对刘禅投降有什么看法?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是您应该怎么办?

孔明:谯周是奸臣,该杀;陛下少经风雨,兵临城下,一时糊涂,听信谗言,乃至失国。可怜先主沐风栉雨20年建立的基业啊!

如果是亮主政,上策当是死守成都,以待变数。首先,偷渡阴平的邓艾军满打满算也就两万,而且一路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又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这种情况下,部队折损、士卒疲敝,到成都城下时还能保持多少战力?而且粮草也是个大问题,如果蜀汉君臣团结一心,守个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

剩下的就是等待变数了。变数可能有三:第一,伯约回师成都。以剑阁的险峻,只要留少量兵马驻守即可,然后主力回援,成都五日可达。这时剑阁的蜀军足有10万余众,完全可以办到。

第二,东吴出兵干涉。孙仲谋的继任者再昏庸,也不会不明白唇齿相依的道理,魏蜀吴中魏国最强,蜀国若亡,吴国必不能独存,所以蜀吴再有龌龊,当蜀国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吴国必不会坐视不理,只是出兵的时间不好判断。

第三,邓艾主动撤军。只要成都选择坚守,邓艾所受的压力一点都不小,邓艾军身处蜀汉腹心之地,他难道就不担心自己被包了饺子?所以邓艾最多有三天的攻击时间,否则他就算想跑怕也是来不及了。

中策是南下南中七郡,据险以守。南中绝非谯周所言:远夷之地,无所供为,犹数反叛。南中的基础打得还是比较牢固的,选取的官吏也是德才兼备之人,这一点亮还是有发言权的。

下策是“奔吴”。如果投靠东吴,虽然东吴做不到为陛下复国的程度,但也会有限度的帮助蜀国,最起码陛下的自由、富贵还是可以保证的。退一步讲,流亡之君总比亡国之君要好。

最后说句大不敬的话,君王当死社稷,陛下实不应该如此懦弱!

记者:您和尊夫人的感情怎样?它是一桩政治婚姻吗?

孔明:亮自幼家贫,出身卑微,拙荆月英不嫌吾之粗鄙,肯结百年之好,亮实感激。拙荆虽貌不出众,但才识过人,助我良多。

亮虽躬耕于南阳,但所思所想皆是投效明主、兴复汉室、报效国家,然苦无进身之阶,这时岳丈为吾奔走呼告,方有“卧龙”之说,最终令吾得以一展胸中抱负。

且不说这些,“娶妻当娶贤”,亮自出山,一直南征北战,顾家极少,拙荆在家辛勤操持家务,抚养瞻儿成长,上孝敬尊长,下友爱弟兄,实乃吾之良配。亮死,月英忧思成疾,很快病逝,临终还以“忠孝”勉励瞻儿。吾顾国不顾家,亏欠月英良多。

记者: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为什么您还坚持让他守街亭呢?

孔明:先主确实说过“马谡言过其实”这样的话。亮不是为自己辩护,但幼常确实表现得让人怀疑先主的判断。

当时的幼常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在守街亭前一直表现的稳健可靠,不仅在行政方面干的非常出色,在战略方向上的判断也相当准确,就算是亮引以为傲的兵书战策,他也能与亮侃侃而谈,而且见解非常人所及,让亮也叹服不已。幼常唯一欠缺的就是带兵的经验,“玉不琢不成器”、“雏鹰总有初啼时”,所以守街亭就交给他了。

当然,亮也存有一定的私心,当年季常辞世时将幼常托付于亮,亮也一直将幼常当做子侄看待,是吾害死了幼常啊!

良久……

这时,工作人员提醒记者时间到了,白马只得站起来不舍的说:“今天的专访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孔明先生!”

笔者写在最后的话:诸葛亮一生感酬知遇,效忠蜀汉,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进攻北魏,在治政、用人、劝农、建军等方面,尽心竭力、披肝沥胆,最后病死五丈原。正如杜甫《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长坂坡   南中   魏国   蜀汉   潼关   东吴   拙荆   街亭   成都   专访   时空   记者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