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阿尔巴尼亚为何敢第一个退出华约?

华约全称华沙条约组织,是1955年成立的一个欧洲军事组织,成员国为南斯拉夫之外的所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逐渐进入了两极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分化。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式成立,1954年,北约组织接纳西德加入了北约。

1955年,苏联、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八个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标志着华约组织正式成立。

华约组织成立后,冷战进一步加剧,据资料显示,华约组织驻欧洲的总兵力约为357.3万,其中指挥机关人员3.02万,陆军约182.35万,空防部队约55.05万,空军约42.51万,海军约33.8万。

这支庞大的军队驻扎在从东德、波兰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的辽阔土地上。当时在阿尔巴尼亚也有大量华约军队,包括阿尔巴尼亚的港口也有华约的海军。

阿尔巴尼亚是华约的创始国之一,不过到了1968年,阿尔巴尼亚却第一个退出了华约组织,而另一个退出华约的国家是东德。1990年,两德统一前夕,东德退出了华约。

东德退出华约时,苏联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两德统一也得到了苏联的默认。但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沙条约组织时,苏联实力还非常强大。那么1968年,阿尔巴尼亚为何敢第一个退出华约呢?

第一,位置特殊。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部,总面积约2.87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一个欧洲小国,不过阿尔巴尼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阿尔巴尼亚西部濒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和意大利相望,扼守着亚得里亚海进入地中海的重要航道。南部和希腊接壤,其他方向和当时的南斯拉夫接壤。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和其他华约成员国接壤,相当于华约的一个孤岛。苏联要想进攻阿尔巴尼亚只有两条路可选,一个是海路,需要通过土耳其海峡,爱琴海,进入地中海区域。另一个是陆路,需要通过南斯拉夫。

对苏联来说,这两条路都走不通。首先是海路,扼守土耳其海峡的土耳其是一个北约国家,控制大部分爱琴海岛屿的希腊也是北约国家,和阿尔巴尼亚隔海相望的意大利还是北约国家。

北约拉拢土耳其和希腊加入北约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制约苏联,防止苏联进入地中海。因此苏联无法通过海路进攻阿尔巴尼亚。其次是陆路,虽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都是华约国家,但南斯拉夫并没有加入华约组织。

南斯拉夫是一个位于欧洲巴尔干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并没有加入华约组织。当时南斯拉夫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被誉为巴尔干之虎,因此南斯拉夫也不会允许苏联通过自己的领土进攻阿尔巴尼亚。由此可见,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后,即使苏联有心干预,但也是鞭长莫及。

第二,有其他援助。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小国,当时的经济严重依赖苏联的援助。除了苏联之外,当时阿尔巴尼亚和我国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甚至开始指责阿尔巴尼亚脚踩两只船,当时赫鲁晓夫就公开指责阿尔巴尼亚,要求阿尔巴尼亚必须做出选择,到底是要跟着2亿走,还是跟6亿5千万走。其中的两亿指的是苏联,当时苏联人口约两亿,六亿五千万指的是我国。

此外还有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西部濒临亚得里亚海,华约在阿尔巴尼亚驻军,制约了南斯拉夫的出海,因此南斯拉夫对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援助。综合这些原因,阿尔巴尼亚并不怕苏联,到了1968年,阿尔巴尼亚最终退出了华约组织。阿尔巴尼亚的举动让苏联非常气愤,但失去阿尔巴尼亚,对苏联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损失,等于失去了在地中海施加影响力的基地。因此苏联给了阿尔巴尼亚一个缓和的余地,阿尔巴尼亚可以退出华约,但要允许华约控制发罗拉港。结果还是遭到了阿尔巴尼亚的拒绝,最终苏联完全终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撤出了全部苏联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阿尔巴尼亚   华约   亚得里亚海   东德   华沙   南斯拉夫   北约   苏联   欧洲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