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女王业,斗败三国第一美人甄宓:郭女王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黄初二年(公元222年),魏都洛阳。魏文帝曹丕端坐龙椅上,黄门官捧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皇后之位虚空一年有余,为整率六宫,朕决定立郭贵人为后。钦此——”

话音甫落,文帝含笑立起,期许地看着一位头戴凤冠,身披凤袍,面容姣美,丰腴婀娜的青年盛妆丽人满面含春向自己款款走来。文帝执起女人素手,深情地看了一眼,二人转过身来。群臣拜伏于地,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恭祝陛下、娘娘玉体万安,江山永固。”

“无事散朝——”黄门卷帘高唱。百官鱼贯而出。是夜,洛阳城一片欢腾。宫中,烛火通明,君臣欢宴,通宵达旦。这郭皇后就是在文帝继承魏王爵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巾帼女豪郭女王。在经过多年努力、等待后,女王终于如愿成为女中之王,她不由也激动万分。

一、心善能容凤落曹家

说起郭皇后,不能不提文帝第一个皇后甄洛,她也是文帝的元配夫人。

魏文帝曹丕当时年仅18岁,当时还是丞相世子的身份。其时曹操正和袁绍争霸北方。官渡之战已然结束,曹操正乘胜追击。曹丕随父征战,已攻到袁绍大本营冀州。袁绍气急吐血而死。他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为争夺继承权,而兄弟阋墙。

曹氏父子利用其内讧良机,各个击破,很快势如破竹,利用审荣(审配之侄)等叛徒攻入冀州城内。曹丕率先闯入袁府中,看见两个妇女正相拥而哭。年少气盛的曹丕正提剑准备杀掉她们,突然停下发问:“尔等是何人?”那中年妇女抹泪回答:“我是袁将军之妻刘氏。”

她又指着年轻的那个妇女道,“这是我次子袁熙媳妇甄氏。”曹丕听说,拉过青年妇人,丝巾擦净她哭得一片狼藉的面容,心想果然名不虚传,不由痴了。

原来这甄氏就是美名满中原的甄洛。甄洛,中山无极人,头上三兄四姐,三岁成孤,因最幼而人称甄小妹。这甄小妹长得如花似玉。

甄氏

据传她九岁好读书写字,她哥姐取笑她说:“女子应勤习女红,你一味读书写字,想当女学士不成?”甄洛不亢不卑正色反驳说:“古来凡贤德女子,无不以前人成败作为自己为人成败的一面镜子,如果不读书的话,那么我又从哪里去获得学识见解呢?”从此甄洛的美名才名传遍中原。

袁绍做冀州大将军以后,其次子袁熙慕名迎取,甄洛就成为袁熙的妻子。甄洛有多漂亮呢?在甄氏进入曹门后,曹植对其嫂子极为仰慕,据说他写《洛神赋》就以其嫂子作为原型,赋中写道:“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秋。仿佛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从中可以管窥一斑。却说曹丕看得不由痴了,深深为甄洛的美色和青春少妇成熟的气息着迷。当下曹操推门而入,正好撞见失魂落魄样的曹丕,心中顿时了然。这位敢为天下先的英雄嗬嗬一笑:“真乃吾媳妇也!”甄洛就成了雄资英发曹丕的妻子,时年23岁。

婚后,曹丕甄洛十分恩爱,先后生下儿子曹睿(即后来魏明帝)和女儿东乡公主,初始几年,曹丕眷恋着甄洛没有他念。

甄氏是个饱读诗书,德冠群芳的才女。纳入曹家之后,以过人的贤淑,赢得曹氏一家人的尊重。她孝敬公婆,叔嫂关系十分谐和(尤其是和曹植),甄洛的优良品德对曹丕将来的事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甄洛生下曹睿和女儿以后,再无生育,深受烈女贞节影响的她摆脱了女人应有的忌心,她意识到曹家的未来必有不凡的功业,于是规劝丈夫“广求淑媛,以丰子嗣”。她的善良,为郭女王的入纳曹家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是开门揖盗,养虎为患。


却说在曹丞相的属地“魏国”的南郡,太守名郭允。郭生有一女儿,从小聪明伶俐。这太守仅有这一个女儿,爱若掌上明珠。在那乱世之秋,郭允企望自己的女儿能像男儿一样建功立业,于是起名“女王”。

这郭女王日渐长大,使郭允欣喜异常。他教女儿研读诗书之外,又促使女王饱读兵书战策,这些使女王获益匪浅。女王就在这种家庭中长大,除了大家闺秀的柔顺,身上又添几许刚性,天生丽质,又使她显出一种刚柔相济的独到的妩媚,难怪她和曹丕初次见面,曹丕就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生有七子。长子曹昂,刘氏所生,在南征张绣时,曹昂为救父而阵亡。刘氏为此唠叨不止,被休。曹操的继妻卞氏育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一女曹节(曹节后为献帝之皇后。

曹丕篡位后,成为贬为山阳公的献帝刘协夫人);环夫人生一子曹冲,早夭。曹操晚年时王夫人又为其生下幼子曹干。在这七子中,数卞夫人的几个儿子最有出息。曹丕能文能武,与其父及弟曹植同称“建安三曹”(文);曹彰则是一员虎将;曹植则以文名扬天下,卞氏夫人因此在曹家拥有极尊崇的地位。

曹丕自幼随父从军,颇能体察民情。这次他又带侍从到了南郡。

此时郭女王年芳二八,正是豆蔻年华。曹操此时是魏王,曹丕是王世子,世子到来,郭太守忙率郡属,恭迎入府衙中,设宴款待。太守看着儒雅俊朗,丰姿勃发的王世子,心中突起高攀之意。回想起女儿已到出嫁的年龄,可是还未能找到如意的郎君。

曹丕的出现,令郭太守眼睛为之一亮。在曹丕酒酣耳热之际,郭太守突然起身,不多久,领

进一个年轻的姑娘。醉眼朦胧的曹丕突然感到一种逼人的明艳。他定下神来,定定地看着这妙人儿,卓然不群。前额宽宽,恰到好处,粉颊细嫩,玉颈丰盈。身材颀修,七尺有余。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姑娘一双凤目竟火辣地盯着世子,使得醉意朦胧的曹丕不迷自迷,不醉自醉。却听一声娇语:“小女子拜见世子。”声如蕊莺出谷,乳燕初啼。

郭太守慌忙离席躬身对曹丕说:“世子恕罪,此系小女,小名女王,想一睹世子绝世风采,故冒昧闯入,多有得罪。”太守察颜观色,心中暗自得意。却说曹丕正在兴头上,并不理睬太守,几至失态。

曹丕巡游完南郡,转回冀州。一路上脑中尽是郭女王泼辣大胆的丰采。他并非一个好色之徒,此次却对郭女王萌生招纳之意,只是后悔当时不曾问及她年龄,是否已心有所仪。

曹丕从未对甄洛以外的女人起过心意,的确,甄洛的温柔贤淑和美貌鲜有敌手,可是,这次他看到了郭女王,见到了甄洛缺少的一种气质。女王的清丽脱俗加上这种气质深深打动了曹丕的心弦。

他回到冀州,从前对甄洛的“广求淑媛以丰子嗣”毫不在意,可这次,他出奇兴奋地向甄洛讲述他的所见所闻,并着力提到太守郭允女儿郭女王的风采。甄洛很快明白丈夫有了招纳之意,她替他高兴。她建议丈夫派个得力之人去探访郭允的意思。曹丕对甄洛真有说不清的感激和敬重。获得了妻子的支持,他就告诉了父亲。

在那时,男子三妻四妾本也正常,曹操于是慨然同意。甄洛帮丈夫张罗起来,他们选到一个得力的信差,朝歌(今河南淇县)吴质。吴质善谋,能言善辨,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了曹丕的阵营中。吴质很顺利地办完了这事,因为郭允早就期待这门亲事的成功。就这样郭女王顺利地在甄洛的宽容下走到曹丕的身旁。这是曹丕的成功,却是甄洛的失误。

二、多谋善断佐夫立业

郭女王是个不甘平凡的奇女子。她熟读兵书,精研战策,而她嫁给曹丕,英雄立刻有了用武之地。在曹丕、曹植的政治争夺中,她锋芒毕露,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同时也巩固加强了她的地位。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时,议立皇后,鉴于郭女王的表现,曹丕一心就想立她为后,而不立甄洛。这里虽说一方面与甄洛年老色衰有关,更重要的是魏文帝论功行赏的天平上认可了郭女王。


郭女王走进曹丕的生活圈,她立即就适应了这种政治家庭的气氛。她明白她会如其父郭允所期望的,会建功立业。女王入纳时,曹操早已进位为魏王,曹丕本应立王太子,可曹操这个多谋善断的人在此时却迟疑不决。女王很快弄清了缘由:按惯例应立嫡长子,也就是说该立曹丕,可是曹丕却有一个对手曹植。

原来曹操对自己儿子非常了解,继承王位,必须有一个能谋而且胸襟开阔的继承人,也就是有符合他自己所说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的英雄标准的人。曹丕、曹植均可算英雄,然而曹丕却又比曹植阴险、狡诈。曹植手下有王粲、陈琳等谋士,更有主簿杨修的支持。曹丕却是长子,也网有贾诩、吴质等能士,更有甄洛这样贤良的内助。

曹操一时犹豫不决。郭女王深知自己嫁给曹丕,就有责任帮丈夫成其事业,也惟有丈夫的成功,才会给自己创造机会。她悄然拔出她的双刃剑。

其时,曹丕、曹植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曹彰作为曹操的次子,是其最心腹的猛将,此时也偏向三弟曹植。形势对曹植显然有利,可惜曹植是一个天生的文人,而不是政治家,他参与政治角逐的结果只能是作为其幕僚的傀儡。

他文思远比曹丕敏捷,可是不工于政治心机。曹丕看出了,甄洛也发现了,郭女王更是洞悉了曹植这一点。甄洛对曹植的不幸赋予了同情,而郭女王则顺应地利用他的弱点差些把曹植置于死地。顺带地,郭女王利用甄氏的软弱和善良,逐步地挤兑甄洛,确立了她在曹丕心目中最高的地位。

郭女王刚进曹府时,发现了甄洛在曹家的特殊的地位。甄洛既生了两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她以自己的贤淑获得了娼女出身的婆婆卞夫人的绝对信赖。据传甄洛嫁入曹家,对卞氏极孝顺。

有一次她和曹丕留守冀州,卞氏夫人在许昌生了病。消息传来,甄洛日夜坐卧不安,饭食难进,只是垂泪,甚是担忧。侍女不忍,劝她说:“太夫人病已好了。”甄洛只是不信,她责备侍女说:“你们在骗我。对老人不孝不敬会遭天报应的。”直到卞氏夫人亲自来信报平安,她才相信。孝敬老人到此地步,卞夫人宠爱甄洛也是自然的了。

郭女王虽然不甘平淡,但她的姿历尚不足以和甄洛抗衡。她只有等待,在等待中寻找时机,她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帮助丈夫获得王位继承权。郭女王全身心地投入到曹丕的事业中,渐渐地她在曹丕的心中变得日益重要。

郭女王首先得在家庭中站稳脚跟,因此她就得赢得甄洛的认可。她极是尊重甄洛。甄洛本是贤淑之人,她相信感化的力量。

她心中对任何人几乎不设防。她很快就认可了郭氏。郭氏甚至劝曹丕不要因为自己新嫁入而冷落了甄姐姐,这深明大义的话,获得了曹丕的称赞,毕竟当时甄洛在曹丕的心中占的地位比任何人高得多。

曹丕是文人,更是一个政治家。他不愿看到王位落到曹植手中。曹植气度恢宏,谈吐不俗,深得曹操赏识。曹操日益垂暮,册立王太子的事还未定下来。曹丕知道再不行动,形势于己不利。就在这时,郭女王也赞同了他的看法,并积极出谋划策。

郭女王告诉曹丕,要先御外侮,必须内部团结。她首先替曹丕出主意,笼络身边的人。在这时,她终于发现了一个梦想已久的机会——甄洛成为这一主张的绊脚石。

在丕、植争夺中,曹丕屡屡失手。曹操建成铜雀台,命兄弟二人作文章。曹植挥笔而就,曹丕却沉思良久,无从下笔;曹操又考较二人的兵书战策,曹植过目不忘,滔滔不绝,曹丕则相形见绌。见此等事不顺之时,曹丕常回家抱怨,羞辱曹植。

甄洛不是安慰丈夫,而是针锋相对地为曹植辩护,她奉劝曹丕要仁心宽量,曹丕对此深为不悦。与此相反,郭女王却极力支持曹丕,渐渐地曹丕更亲近郭氏,疏离了甄洛。郭女王取得初步的胜利。

郭女王越来越意识到丈夫在文思上不及曹植。她规劝曹丕避其锋芒,不在此事上与植相较而应扬长避短。她建议曹丕听听贾诩的建议。曹丕慨然允诺。贾诩告诉曹丕:“世子,您应该让大王感受你的诚实、忠贞。”

从此曹丕就改换了模样。每逢曹操带兵出征,曹植作洋洋洒洒的文章为父亲歌功颂德,以壮行色;而曹丕此时却在郭女王的指点下,一言不发,长跪于地,泪水涟涟,显出对父亲的留恋,和对父亲外出行军,风餐露宿的担忧。久而久之,多疑的曹操感到曹植过于乖巧,不及曹丕诚心。

郭女王成功地利用父子亲情的转化帮助曹丕在父亲的心目中的地位起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让权争的砝码向曹丕倾向几分。

自东汉以来,蓄养门客的士族制度逐渐形成。士族们崇尚清淡,酷爱饮酒,生活举止放荡不羁。郭女王意识到曹氏兄弟都有这癖好,而曹家又是领兵行军打仗的显贵,公公曹操因此十分重视纪律的严明。

女王发觉这里有文章可作。曹丕本也是能武之士,知道这一点。但他又是文人,他和曹植喜欢和好吟诗作赋的门客呷酒、吟哦。郭女王成功地说服了曹丕:“郎君,你要以大业为重,必须戒掉沉迷宴乐的习惯。”

所有的政客都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惜作出巨大的牺牲,曹丕知道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从此曹丕变得谨守礼法,克尽职守。而曹植虽有一班强大的谋士,可这些人忽略了这一点,与曹植一如既往地饮酒放纵,不知收敛,甚至有一次私开城门,出城游乐。

曹操甚为震怒,心中比照丕、植二人行为,觉得曹植不如曹丕稳重。本来曹植占优势的形势,在女王的努力下,不知不觉地被扳平了。

郭女王天性是个得手不饶人的角色,她帮助曹丕在其家庭内部稳定以后,她觉得该出击了。她深知要击退曹植的关键在于击退他的门客和朝中支持他的官僚,很显然曹植的主要幕后操纵者是主簿杨修。

主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实权人物,既是粮草总管,又是作战参谋。此职不是一般之人可以充任。杨修得以充当主簿,足见曹操对他的信任。郭女王知道只要离间了杨修和曹操,曹丕的继承人之位垂手可得。她要求丈夫广布眼线,很快曹丕在曹植和曹操身边买通了不少亲近自己的侍从。杨修恃才放旷的毛病被郭氏牢牢地控制到了手中,她帮曹丕击出了致敌于死地的一剑。

杨修聪明过人,可是在和曹操相处的过程中,太喜欢出风头,而深为曹操所忌。在曹操准备册立王世子时,他又犯了致命的错误,这错误为郭女王所洞悉,致使杨修和曹植取得表面上的胜利,却导致了永久的失败。

曹操已然在心中认定曹丕稳重,但他深知治国单凭稳重是不够的,作为他合格的继承者,必须有胆魄和谋略,这二宗才终究是他下决心的筹码。曹丕、曹植决胜的时刻到了。考较文才,曹植出口成章,自是技高一筹。

到了较二人胆略的时候,曹操召见丕、植二人,命令二人次早出冀州城,同时又密令守城者不准开门。杨修得知信息,忙出计于曹植:“明日出城,门吏必阻,君杀之可矣。”次日,曹丕先出,门吏阻住,无奈,曹丕只得折回;曹植接着出城,也受阻。可是曹植却拔剑而斥:“吾奉王命出城,谁敢阻。”一挥剑杀了门吏,洋洋出城而去,曹操大为欣喜,以植为能。曹又考较二人兵书战策十条。

杨修利用主簿之职,偷得考题,拟好答案,秘教曹植如此如此。次日,曹操考较二人,曹植对答如流,曹操极为惊喜;曹丕却张口结舌,莫能言事。曹操心中顿时打定主意,准备册立曹植。

杨修骗过了曹操,却没能骗过郭女王,早就布好了口袋的女王通过眼线得知是杨修所教唆。她要求丈夫找人告诉曹操有弊。曹丕亲自告诉曹操,曹操却认定曹丕是中伤曹植。不过,他还是加强了警惕,对杨修加深了怀疑,他开始留心杨修的行动。

曹操准备册立曹植的消息传到曹丕耳中,曹丕大为心慌。郭女王着急之余建议找吴质来商议。她让曹丕把吴质藏到装绢的大篓子里运进府中。

一直注视曹丕动静的杨修得知后,迫不及待地向曹操告密。面对曹丕的行动,曹操不能容忍,于是派兵加强了对曹丕府上的监视,曹丕大为惊慌。此时郭女王却出奇地镇静。她和吴质商议,决定将计就计。于是又用同样的大篓子装满绢送出城。杨修以为是吴质议事完毕后被送出去,于是慌忙搜索,却发现是真绢而没人,他傻眼了。

曹操得消息,顿时反过来,认定杨修是诬陷曹丕。就在此时,曹操也已查明,曹植前两次表现的确是杨修所教。于是震怒之余,不再听信杨修。曹植表现出的勇气和胆魄顿时化为乌有。曹丕一场惊险,终于在郭女王的支持下转危为安。此时曹操已把天平向曹丕一边加重了许多。

郭女王替丈夫出主意的同时,她也逐步为自己打起基础。随着曹丕把她日益看重,她开始经营她的事业。她借帮助丈夫,在魏王宫内开展了广泛的活动,争取魏王妃妾的支持。甄洛已为曹丕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卞夫人看重甄洛。

郭女王知道在争取卞夫人中不可与甄洛争锋。她转向了曹操晚年的宠妾王夫人。一直为自己的儿子曹干得不到应有地位的王夫人靠自己的姿色迷住了魏王,可是没法撼动卞氏,心中非常郁闷。


郭女王捕捉到了这点,她看到王夫人有可利用之处。她不断地夸赞年纪尚幼的曹干,夸他聪明伶俐,比他的哥哥有出息,魏王定会重用这聪明的幼子。徒有其表的王夫人哪能斗得过郭女王。郭女王亲近她,使她找到了“知音”。她对郭女王投桃报李,把床笫上听到的不少魏王的主意源源不断地告诉了郭女王,郭女王果然套取了不少机密,为曹丕的节节胜利提供准确重要的情报,同时她在王宫中树起了自己的阵营。

郭女王的出色表现,使曹丕对她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她在成功地离间了杨修和曹操关系之后,马不停蹄。在这关键时刻,她知道该由朝中大臣出面了,贾诩自然地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杨修之后,贾诩是曹操最信任的大臣之一。郭女王要求贾诩多出力,贾诩在曹郭的授意下决定趁热打铁,因为此时曹操虽偏向曹丕,但曹植在朝中支持者还是甚多,尤其有曹彰这一曹操在战场上最为宠爱的儿子也坚决支持曹植。

曹彰性格直爽,不事奸狡。因此曹操在立王世子问题上仍犹豫不决。贾诩的出击恰到好处,一天曹操问贾诩:“我想立继承人,该立谁?”贾诩作沉思状,不答。曹操感奇怪,又问:“卿作何思?”

“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之事!”贾答曰。曹操于是哈哈大笑,定立曹丕为王世子,官拜副丞相。(袁绍、刘表均不立长子,结果导致兄弟阋墙,被曹操渔翁得利——注)从此,曹丕、曹植之争告一段落。曹丕在郭女王大力帮助下赢得了胜利。郭女王渐渐在曹丕的心目中取代了甄洛的位置。

三、心狠手辣统主六宫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危。临终的曹操忽然想到曹丕一旦继承王位,会对曹植不利,想改立气度恢宏的曹植,于是秘召曹彰回洛阳。可惜,未等得及曹彰回到身边,曹操已然撒手西

去。曹丕抱棺痛哭失声,几乎失去理智。在这危急关头,郭女王断然劝曹丕节哀、防生事端。正在百官拜哭之际,受郭女王示意的华歆和中庶子司马孚、兵部尚书陈矫等曹丕的心腹,突然武力相胁,迫不及待地假传王旨立曹丕为魏王。

曹丕生米煮成了熟饭。不久曹彰提10万兵马赶到,恰好碰上赶回来的曹植。闻听曹丕已然登位,曹彰十分痛心地对曹植说:“父王本有意改立你为继承人,因此特召我回来商议,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我愿意帮你把王位夺回来!”

曹植却深明大义地对二哥说:“我们何必像袁尚兄弟那样自残呢?谁继王位不都是一样?”曹彰闻言大哭而去,曹植放过曹丕,可是郭女王却不放过曹植。曹丕继位魏王不久,就废掉了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即是魏文帝。

成为皇帝后,曹丕准备册立皇后。本来,鉴于郭女王的表现,文帝有意立其为后。但朝中大臣和其母卞太后坚决反对。原因甄洛是贤淑人,而且生下长子曹睿,从来无过;而郭女王则在妇道上不及甄氏而且没有生育。无奈,只得封甄洛为后,郭女王为贵妃。而此时甄洛已经彻底地感到了自己已被遗弃,拒绝接受,后位就这样空缺下来。

甄洛为何拒领后位呢?这自然与郭女王有很大关系。原来郭女王在帮助曹丕夺得继承人之权时,她已经开始她的同步计划。她入侍曹丕以后,没有生育,她趁机也以劝曹丕“以丰子嗣”为由,又让曹丕纳了年轻漂亮的李氏、阴氏,后来分别成为贵人。

李、阴氏的纳入丝毫不影响曹丕和郭女王的沟通,因为曹丕发现在政治斗争上,他离不开郭女王。而阴、李二人的存在却因此阻断了曹丕和甄洛的交流。甄洛比曹丕年长五岁,和年轻貌美的郭、李、阴三人相比自是人老珠黄、青春难再,加上她在丕、植争斗中因替植说公正话,更加深了曹丕和她的隔阂。

甄洛从此长日地独守空房,寂寞不堪,因此郁郁寡欢。甄洛只有把一番心血全用来哺育儿女,曹睿自幼便深受母亲影响,养成一种忍耐、沉默的性子,常常泡在书堆中,六七岁的他早已熟悉了母亲的忧郁和眼泪,非常温驯乖巧。

郭女王刻意离间曹丕、甄洛,显然已经奏效。她深深了解甄洛的软弱,有时她甚至同情她,但她知道要达到目的,必须残忍些,一时软弱,就可能全盘皆输。她狠狠地抓住了甄洛是二夫之妇,曹睿又是足月生下的这一疑点大作文章。她对曹丕说:“大王,不知您当年和甄姐姐成亲之时甄姐姐是否已经有孕。一般孩子都是十月怀胎方才生下,而曹睿却是八个月却出生,不知他是不是您的亲骨肉?”

曹丕多少年从未想到这个问题,他本来相信甄洛对他的忠诚,如果甄洛是在与他成婚之时,已有身孕,甄洛肯定会告诉他。他此时却因为郭女王对他的影响,已迷糊了理智。他对郭女王几乎是言听计从,郭女王的话无非是提醒他不让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他也弄不清楚是非了。

他马上感到有必要弄清这个问题,甚至怪自己怎么没早想到这个问题。他马上轻率地去质问甄洛:“你说,别的孩子都是十月而生,而睿儿却是八个月而生,他到底是袁家的根子,还是我的骨肉?”

可怜的甄洛真没想到当年对自己那么恩爱的丈夫会突然如此凶神恶煞。她不相信这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会由曹丕这种聪明的人提出。她的心都碎了,这是当年和自己山盟海誓、恩爱非凡的丈夫提出的问题?她知道了是谁的主意,她心底一片悲凉。愤怒使得这个弱女子火山般地爆发了,她浑身颤抖:“你……你……混帐!曹睿是不是你的儿子你比我清楚!”

她痉挛着,神经质般地笑着:“可笑啊!嗬嗬,堂堂魏王,竟会怀疑儿子是不是自己的骨肉,哈哈……”

“你……你……”甄夫人目眦欲裂地指着曹丕,泪水潸潸而下,愤怒地指着曹丕咆哮起来,“你有辱曹门家风”!

曹丕一时也懵了,他从未想到甄洛居然敢对他发火,竟敢骂他有辱曹门家风。他愤怒了,羞辱感就像一条火绳在烙着他的心,一种维护尊严的本能使他咆哮起来:“贱货,你竟敢辱骂本王,你活腻了!”说罢拂袖而去。

甄洛绝望了,她知道她这辈子完了,她知道曹丕已彻底地抛弃了自己,曹丕何曾骂过她“贱人”,又何曾威胁过她?她知道自己太软弱了,面对凶狠的郭女王,她剩下的是准备后事。辱骂国君之罪郭女王不会放过。甄洛明白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220年,曹丕立甄洛为后。甄洛知道不是出于曹丕本意,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谋求那徒有其表的皇后之名呢?她没有必要去树立更多的敌人,她不愿接受郭女王的攻击,她理智地拒绝接受皇后的封号。


郭女王实际上已成为六宫主母。郭妃知道曹丕心肠有些慈软,而她知道必须除敌务尽。甫登皇位,郭女王就劝曹丕杀掉曹植。她指使相国华歆奏劾曹植说:“陛下,子建(即曹植)怀有大志,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在两头夹说之下,曹丕动了杀机。

后来的故事就是《三国演义》里“曹子建七步成诗”感动了文帝,加上卞太后哭骂,曹植方免一死。解决了曹植之事,郭女王并不打算宽容不争于势的甄洛。她担心一朝甄洛母随子贵,自己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她心意已决。她掌握了甄洛辱骂文帝的把柄,她还清楚甄洛的怨抑。她要置甄洛于死地。

机会又来了,她买通了甄洛身边的一个侍女,把甄洛的怨抑之话密报于她。公元221年,郭女王随曹丕远征,身为皇后的甄洛却坚持不肯同行,曹丕大为震怒。甄洛留在冀州。郭女王终于发现了极佳机会,趁着曹丕对甄洛大为生气的时候,进言说:“陛下,妾闻甄皇后不与陛下同行,是因为陛下常疏远她,她有怨气呢。妾闻皇后还时常对陛下有怨言呢!”曹丕闻言更加震怒。

战事一结,他回洛阳就逼甄洛自尽。甄洛死时36岁,入棺时,震怒不止的文帝下令给甄洛以乱发覆面,口中塞糠,使其阴间不能见人,也不能开口骂人。

甄洛就这样屈死了,这位善诗的才女,留下一首《塘上行》诗言: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人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庥(xK)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倏倏,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诗中体现了甄洛对曹丕的体贴和期待,也体现了曹丕疏远她的悲苦。她对曹丕是抱着怎样的期盼啊,可她盼到的只是绝望——一纸逼其自尽的诏书。公元222年,等候已久的郭女王如愿地登上文帝的后位。

四、养虎为患自尝其果

甄皇后临死之前,把曹睿托付给了与她一样软弱的李贵人,代她养育。郭皇后终于除掉了最大的敌手,她终于建功立业,成了真正的女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郭皇后登上后位,喜悦之余,心中又急,原来郭皇后没有生育。她使尽了一切办法,忙煞了御用医师,就是不见动静。曹丕深知郭皇后的忧虑,虽然他仅有一个儿子曹睿(无论怎样“广求淑媛”,也未能“丰子嗣”),他也不急于立曹睿为太子,他也期待谋略过人的郭皇后为他降下龙种。

郭皇后悲凉之余,她看到曹睿必然会成为未来太子,如果不善待太子,他日必会于己不利。郭皇后如神料到甄洛必然把自己的冤屈告诉了李贵人,待曹睿长大后,再让曹睿替其伸冤。郭皇后决定封住李贵人的口,最好的方式是把曹睿夺过来。

郭皇后略施小计便夺过了曹睿。她曲尽其意地对文帝说:“陛下,睿儿在李贵人那儿,有诸多不便,莫如我领来视为己出,也好教教他为君之道。”文帝丝毫不怀疑郭皇后的用心。他非常高兴郭皇后能如此宽容,愿意哺养自己敌手的儿子。就这样轻易地,郭皇后领养了曹睿,她同时向李贵人暗示文帝不缺妃子,李贵人顿时吓得噤若寒蝉。她只敢偷偷垂泪,向甄皇后谢罪。

郭皇后后来看到曹睿尚幼,尚且可塑。她没有亲生儿子,却对曹睿倾注了真正的母爱。她教曹睿学习礼节,教他熟读兵书战策,甚至教他为君之道。她宠爱曹睿,她的举动显然是动了真正的母性。满含担扰的李贵人放心了,她甚至感激起郭皇后,皇后教皇子比自己教得好,她本不相信会有这种可能,可她见到的是活生生的现象。

曹睿自从到郭后身边后,乖觉的他知道唯一的事是自己的母亲被罪而死,自己也是罪人,他因此小心行事,钻进书堆里,也不交结官宦,唯恐出了差错。他对郭皇后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可是他分明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郭皇后看着自己教养的曹睿知礼守节,尊敬自己,听着他叫自己“母后”,心中常有别样的暖意。曹睿长大了,一表人材,弓马娴熟,通达事理,深得文帝、郭后的喜爱。文帝还是没立他为太子。

一日,文帝带曹睿到御苑狩猎。一只母鹿带一只小鹿从文帝马前倏然跑过,文帝拈弓搭箭,射翻母鹿,小鹿一阵哀鸣,文帝命曹睿射杀小鹿,却见曹睿流泪诉说:“父皇已杀其母,臣儿怎忍再杀其子?”闻言,文帝触动心事,突然念起甄洛的好处,不觉感伤,郁郁而归。


黄初七年(公元227年),文帝病危,临终立曹睿为太子,令曹真、曹休、司马懿辅政。末了,文帝又想起汉代外戚乱权,乃立诏规定外戚、宦官、妃嫔、皇后均不得参政。文帝驾崩,曹睿继位改元太和。

233年改元黄初。曹睿即是魏明帝。即位之初,赠母甄皇后为“文昭太后”。尊郭皇后为太后,迁居永安宫。即位后的明帝,立即准备查明母亲甄太后的真正死因。他开始到处搜寻证据,找到了母亲死时收养自己的李贵人。李贵人得见明帝、想起甄皇后,珠泪零落,把甄洛如何被郭女王一步步逼死的经历和盘托出。

明帝目眦欲裂,痛哭失声。他怒气冲冲赶往永安宫质问郭太后。郭太后震惊之余,深悔自己

当年一时大意,养虎为患,但她凭恃当时已无证人,矢口否认。明帝气塞而归,发誓要为母亲报仇雪恨。初知事实的明帝随即采取了措施,他加强了对永安宫的监视和盘查,心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已受明帝严密监查长达两年的郭太后,忍受不了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在永安宫自杀。

明帝以皇太后的丧仪下葬郭太后,但与此同时,他以牙还牙,在郭太后入殓时,明帝命人给郭太后乱发披面,以粗糠塞口,使其阴间不得见人,也不能开口骂人。与此同时,又追谥其母亲甄皇后为“文昭皇太后”,设立享殿,世代祭享。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代风云女王,面对老练的政治对手,从未失败过;她却终于败在一个少年的手上。郭皇后一缕芳魂,满含幽怨,到极乐的西天,若碰上魏文帝的英灵,她该如何诉说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和您一起领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冀州   太守   女王   生下   世子   巾帼   太后   贵人   皇后   夫人   丈夫   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