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角度入手,探讨渤海国何以无法成为东北霸主

由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的渤海国,是唐中后期到五代前期的中国东北地区区域强权,占据了东北大片领土。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文化深受唐朝影响,有"海东盛国"之誉。


渤海国版图


然而就渤海国始终两百多年,不要说侵入汉地建立帝国了,就连像高句丽那样虎踞东北,威胁中原的成就都没能做到,最后无声无息地被耶律阿保机领导的契丹国所吞并。许多人论及渤海的衰亡,往往将其归咎于汉化程度太高,失去渔猎民族的尚武精神,这样的结论无疑过于简单粗暴。本文将就地缘、气候、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渤海无法成为东北霸主,并最终衰亡的原因。

逼仄的开局

渤海国的开创者大祚荣,出自"素附于高丽"的白山靺鞨。唐高宗灭高句丽后,将白山靺鞨迁移到辽西营州(今辽宁朝阳)安置。后来武周时代,契丹人在营州反叛,营州之乱爆发,白山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也参与反唐。

后来契丹人反唐失败,乞乞仲象遂率部落出走,途中病逝,其子大祚荣继立,在天门岭之战击败武则天派出的追兵,到旧国(即今吉林省敦化县东牟山一带)建国,而白山靺鞨也与吉林东部的粟末靺鞨结合,形成渤海国的基本盘。

后来,渤海国的都城屡经迁移,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但我们可以看到,其统治中心始终位于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


渤海国统治核心地带


长白山北麓的山地丘陵地区被牡丹江、拉林河等松花江支流分割,东南面又有绥芬河、图们江等河流流入日本海,在群山之间形成一个个珠串状的河谷盆地,适于农耕。这一地区的河谷盆地大多是日本海影响的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气温较东北平原主体要高,而夏季受日本海暖流影响,降水量充分。这形成了长白山北麓地区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

在古代,寒冷地区开展农业异常困难。渤海国选择在长白山北麓山地河谷盆地群中建立根据地,显然农业条件是要远好于吉林西部的大平原地区的。



而且山脉地区由于造山运动产生落差,令矿脉上升接近地表,往往形成埋藏较浅甚至裸露的矿脉,所谓山区多出铜铁就是这个原因。由于古代采矿技术较低,埋藏浅的矿脉易于开采。如上图所示,吉林东部长白山一带确实颇有大型铁矿,这就为渤海国组建武备提供了资源基础。

而长白山一带又多高山险阻,海拔高达2000米以上的山峰极多,与河谷盆地之间落差往往高达1500米以上,这种地势无疑易守难攻。同时吉林东部距离中原和蒙古高原都颇为险远,若要发起进攻,后勤补给也是巨大的困难。

以上是在长白山北麓地区建立统治中心的优势。然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人口容纳量有限却是极大的劣势,这就注定了渤海国开局逼仄。

我们就2009年吉林省的人口分布,可以看到西部平原地区的人口远多于东部山地。当然这是由于当代的农业技术提升,对于日本海暖湿气流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但是也可以反映出山地丘陵地区对于人口容纳的局限性。



而且由于深处群山之中,渤海国核心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也受到阻塞,影响力难以扩散,对于发展壮大形成极为不利的因素,这就使得渤海国本质上走的是"小国寡民"的路线。渤海国的五京基本都拥挤在长白山南北两麓,足以证明这一点。

辽东之争

唐王朝攻灭高句丽之后,大量军事资源很快被吐蕃王朝的崛起拉到了西线,缺乏足够的力量来维持辽东地区的军事管理。而设置在辽河以东的安东都护府也很快内迁。

由此,仍然存留有大量高句丽遗民的辽东地区,就成为了没有明确归属的三不管地区,高句丽遗民聚落受到契丹、新罗、渤海乃至唐王朝的影响。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九月,大祚荣之子大武艺派遣其大将张文休率领海贼进犯唐朝的登州,杀死登州刺史韦俊。由此可见,大武艺时代渤海国的影响力已经深入辽东半岛。


大武艺


然而各个版本的地图都并不将辽东地区画作渤海国疆土,这是由于辽东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渤海从未在此建立过稳固的控制。

虽然就位置而言,核心地区在长白山北麓的渤海国距离辽东极近,看似经营辽东极为有利。然而群山缭绕的地形也阻碍了渤海国核心地区与辽东的联系。

如果渤海国要对辽东强化其影响力,必须将统治中心从长白山北麓河谷盆地区迁移到距离辽东半岛较近的辽东丘陵地区,甚至直接迁入辽东半岛。

但如果这样做,渤海对于作为基本盘的白山靺鞨、粟末靺鞨的控制就会减弱。而对于辽东地区的高句丽遗民,渤海统治集团也缺乏信任。此外,如果将统治中心迁移到辽东地区,将会遭遇与唐、契丹等势力发生更猛烈冲突的风险,并失去长白山地区的地理屏障。

作为一个农耕程度非常高的王国,渤海国显得缺乏进取意识,客观和主观的因素结合,导致渤海始终没有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完整有效掌控。

渤海国的实际国力

渤海开国时,即大祚荣时代,拥有户10余万,胜兵数万。到其子大武艺时代,其兄弟大门艺劝诫大武艺不要与唐朝为敌时,曾说过"今日渤 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前人口约为400万,则大门艺时代渤海国人口应在百万上下。

后来渤海国开疆拓土,对辽东取得一定影响力,甚至将辽东北部一些地区纳入实控。向南与新罗交战,扩大了朝鲜半岛东北部盖马高原一带的控制范围,向北征服其他部落如拂涅、虞娄、越喜等部,并打败了素称强悍的黑水靺鞨,将兴凯湖、乌苏里江流域直至三江平原置于渤海国的控制之下,于其地设怀远府、安远府。

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及《辽史》中对于渤海"兵数十万"的浮夸描写,有些学者认为后期渤海国人口应当多达300万左右。但我们如果考虑到长白山一带山地丘陵地区河谷盆地的闭塞性,则可以认为,渤海核心地区的人口最多就在100万上下,算上扶余府,辽东北部辽阳等重镇,有效控制的人口也很难多于150万。渤海国并未强力到像高句丽那样能够压制几乎整个东北地区,黑水靺鞨等部族,至多是名义上接受渤海的统治而已。

契丹人对于两辽的经营

在武周时期营州之乱时,契丹人就已经渗入辽西走廊。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东北地区控制力衰退,游牧的契丹部众就越发向辽西走廊乃至辽东半岛扩展。

就唐中后期与契丹的对抗中,并未提及两辽地区来看,由于契丹的统治核心位于内蒙古东部的潢水流域地区,契丹可汗的权威对于在两辽游牧的契丹部族影响力是很低的。然而契丹人的游牧属性,本身就利于其活动空间的扩张。

随着契丹人在两辽地区的活动,辽东的高句丽遗民也大量被契丹化,使得契丹人口快速增长。在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之前,契丹可汗采取世选制,三年一改选。阿保机上位后废除了部落民主制,强化了首领权力,使得契丹由松散的部落联盟成为被耶律氏掌控的游牧王朝。

另外,由于隋唐温暖期到唐末步入尾声,气温的下降也使得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产生挤压,渤海国对于辽东的影响力也越发衰退,晚期的渤海仅能控制辽阳等寥寥几个据点。

阿保机对契丹各部族进行整编,强化向心力之后,生活在两辽地区的契丹人也自然而然地纳入了耶律氏的管理之下,于是契丹王朝就从潢水流域、辽西、辽东三个方向对渤海国形成了包围。

渤海的衰落

除了隋唐温暖期步入尾声,导致农业减产,使得渤海国发生衰落之外,长白山北麓河谷盆地群地区的人口容纳量有限,使得人地矛盾加剧,更是渤海国衰落的重要因素。

而长期的安逸,以及缺乏扩张红利,也使得土地兼并逐步加剧。土地兼并的加剧,无疑会引发阶级矛盾,更使得渤海加重对附庸民族的压榨,引起民族矛盾而弱化对附庸部族的掌控力;而渤海的实际国力,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越发衰退。

920年,发生了渤海赴日使团中4名成员"遁留"日本不归的事件,925年后又频繁发生渤海贵族南投高丽(新罗末期朝鲜之一)的事件。这足以证明,渤海到公元10世纪初年,已经内忧外患,病入膏肓。

契丹灭渤海

契丹攻灭渤海,并非很多人想象的以小吞大。在整合了两辽游牧的契丹人(包括契丹化的高句丽人)之后,再加上吞并的奚人和通过掳掠与招揽获得的汉族移民,契丹的举国人口很可能已经多达300万,是渤海中央政府能实际控制人口的2-3倍;并不需要获得燕云十六州,契丹就强大到让渤海为之战栗。

而战略形势上,契丹也对渤海形成了全面包围。随着阿保机完成对于内部的整顿,渤海的灭亡显然已经步入倒计时了。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阿保机派兵攻克渤海在辽东地区的最后据点辽阳,后来辽阳成为辽国的东京辽阳府;可能由于地理局限的原因,渤海中央甚至来不及救援。925年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春攻陷上京龙泉府,渤海末代国君大諲撰投降,渤海灭亡,这场灭国战总共不到半年时间。



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灭渤海以后,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作为由渤海国到契丹直接统治的过渡阶段。982年,辽朝撤销东丹国,改隶东京道(一说东丹国还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

渤海灭亡后,渤海人屡次发动反抗,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反抗政权,但都被契丹人不费很大力气就镇压,这也印证了契丹人实力远在渤海人之上。而渤海故地也在战乱中遭受很大破坏,渤海人被辽国迁移分散,难以再成气候。而由更北面荒蛮地区的黑水靺鞨中产生的完颜部女真,则后来将建立金王朝,取辽国而代之并南下建立起虎踞中原的强大王朝。

小结

渤海国可以说是兴也长白山,亡也长白山。其核心地区逼仄的环境,使得渤海人安逸而缺乏进取力量,也难以有效对外进行开拓。

渤海出自渔猎民族,而形成农耕国家。史称渤海"男子多智谋,骁勇出他国右,至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语" ,可见渤海人绝非不善战,之所以被契丹轻易攻灭,除了渤海自身的衰退之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力的差距。

辽东地区的经营上,渤海一直心存犹豫,不敢冒险将政治中心转移到辽东,也没有对辽东组织大规模的本民族移民,以至于丧失先机,最终被契丹人获得了辽东膏腴之地和大量的高句丽遗民,形成对渤海国的国力和地缘战略优势,最终以泰山压卵的形势攻灭渤海。

由此可见,在国家的对外开拓上,必须要保持充足的进取意识和冒险精神,不可故步自封。各方争夺的地区如果不全力抢占,就会被对手抢占,成为对己方的巨大威胁。

渤海的衰落和灭亡,称之为"驽马恋栈豆",困于长白牢笼之中,毫不为过。而自我闭塞的渤海未能成为东北霸主,反而让契丹后来居上,并将渤海一举灭亡,而这也足以为后世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渤海   辽东半岛   日本海   契丹   辽东   白山   长白山   王朝   地缘   盆地   霸主   角度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