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所谓神话,不过是大闹一场

文 / 子玉

守业更比创业难,这句话在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的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李存勖的创业史放在整个大历史中几乎都很少有人能够复制,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孤本。但他在守业这条赛道上的水平却是皇帝这一群体中的“差学生”。

梁开平二年(908)2月23日,河东集团的掌门人李克用去世,二十三岁的李存勖接过了父亲留下的烂摊子。

是的,此时的太原城是哭声震天,而河东的南线门户潞州也正处于梁军的层层包围中,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可能。

处在太原围城中的李存勖放眼望去,自己不仅要面对朱温的梁朝这个最强大的对手,河东的其它地方也不太平:

北面有契丹铁骑的威胁,东面有大燕刘守光、成德王镕的窥视,西面还有岐凤的李茂贞虎视眈眈。

简直就是东南西北被人全面堵死的节奏,而李存勖面对的不仅有外患,内忧更是他当下必须得迅速解决的燃眉之急,他的叔叔和兄弟们可都窥视着他的晋王之位呢。

李存勖从当上晋王的那天起就处在十面埋伏中,但他必须得突围,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他先是向叔叔李克宁主动示弱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在李克宁计划叛乱的过程中设了一场鸿门宴果断将其诛杀,内部暂时得以稳定。

然后,李存勖又亲自率军突袭潞州城下的梁军。三垂冈之战,李存勖不仅成功解了潞州之围确保了太原南线的安全,还同时将自己的威名打了出去,进一步夯实了晋王的根基

梁乾化元年(911)正月初二,李存勖又亲率河东军与十万梁军战于柏乡,河东军大破梁军。

李存勖以惊天的勇气书写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同时打破了朱温想通过河北太行山进攻河东的战略计划。战后,义武军的王处直、成德军的王镕也被李存勖争取了过来成为河东集团的盟友。

从此,河东军也由原来的守势转化为了对梁朝的攻势

接着,李存勖又于913年亲征燕国,一举攻破幽州城俘虏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917年,河东军又大败围困幽州城的契丹大军。同年,蜀地的前蜀也被李存勖灭掉。

在朱温被杀,文弱的朱友贞成为梁朝的掌门人之后,梁朝的形势简直就是江河日下,先是魏博军以魏博六州入了河东集团的股,接着,老将刘鄩又被朱友贞强行毒杀。

▲朱友贞 图源/剧照

李存勖当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天赐良机,在河南地区门户洞开之后李存勖几乎就是雨点式地对着梁朝一阵疯狂武力输出。

梁龙德三年(923)10月,河东军在郓州将梁朝仅存的大将王彦章打成了光杆司令,汴梁城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李存勖的囊中之物。

10月9日,河东军杀进汴梁城,存在了仅十六年的后梁王朝宣告灭亡。

遥想当年,李存勖连他的晋王之位还不知道能不能坐稳呢,魏博军更是横亘在李存勖面前的一道长城挡住了河东军南下的路。

没想到,也就短短的十几年功夫,李存勖不仅突围成功还一举将朱温的梁朝灭亡,建立了后唐王朝的社稷。

简直就是做梦一般。

怪不得,李克用生前就曾信誓旦旦地说过:

“我这个儿子有大志向,将来必定能实现我的愿望。”

唐昭宗李晔当年见了李存勖之后也是惊为天人:

“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肯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他以后能够忠于唐王朝呀。”

见唐昭宗这年,李存勖才十一岁。

如今,当初的少年果然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将被朱温的梁朝斩断的唐王朝的社稷成功接续。

是的,李存勖的国号是“唐”,他和父亲李克用一直都以唐朝的正统传人自居,虽然他们是胡人血统。(李姓是唐朝皇帝赐给他们的)

是不是感觉李存勖的人生剧本有点熟悉?

对,李存勖的创业史与光武帝刘秀的相似:刘秀灭了王莽的新朝,再次建立了大汉王朝的社稷;李存勖灭了后梁,接着书写唐王朝的传奇

怪不得李存勖自称“汉光武”呢。

▲刘秀 图源/剧照

只是,复制了刘秀创业经历的李存勖最终还是没能成为汉光武,仅仅过了四年,就身死国亡,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实也没别的,就是在灭掉后梁之后这位外号“李天下”的后唐皇帝他飘了。

李存勖先是将所有的军功都标记在了自己名下,还经常伸出自己的双手说什么:“我是靠着这十个手指头打的天下。”

你说那些跟随他一路打天下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内心阴影面积得有多大?

这就等于否定了后唐王朝的整个军人群体。

而五代又是军人的专场,李存勖称帝前当时的天下就已经陷入了“军人当道”的历史惯性——

朱温是靠着拳头起家的,继位的朱友珪是被朱友贞联合梁朝军阀干掉的,朱友贞动了魏博军的奶酪人家转身就入了河东军的股。

是的,这些人相信的永远只是自己的拳头,对于自己的直属领导如果不满意换一个就是,或者直接自己上。

朱友贞要是没有得罪军人,梁朝的江山也不会那么快就完蛋。

这些道理李存勖应该懂。可是他在将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之后还给了将士们最低的待遇,不发工资那也是常事,你说那些军人们内心会咋想?

他们肯定在私底下商议,“要不换个领导算了”。

而事实又是,李存勖的刘皇后那是打着各种旗号给自己搞钱,完了还一分都舍不得给军人们。

更让军人们气愤的是,李存勖不仅重拾唐朝当年重用太监的传统,他还将这些太监们派到了各地去监视藩镇们的一举一动。

这是财政和自由的双重束缚,藩镇们的不满再一次升级。

最不可思议的是,李存勖竟然要将两个戏子给封为刺史。这一下子就挑动了各藩镇的敏感神经:

“弟兄们拼死拼活都吃不到嘴的奶酪,你随手就扔给了两个戏子?”

结果是,藩镇反对无效,戏子陈俊被李存勖任命为景州刺史、储德源被任命为宪州刺史

是的,李存勖是个“玩家”,他才华横溢,著名的词牌名《如梦令》就是他的手笔。当了皇帝之后,他不仅收罗了一大批戏子,有时自己也登台即兴表演,完全将皇帝当成了“副业”。

但将戏子任命为刺史这种仅次于节度使的大员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可李存勖在得罪了军人之后对老百姓也是各种盘剥,苛捐杂税收得不停。同光三年(925),中原地区发生洪灾,老百姓受灾严重,但李存勖不仅不救灾,还加紧了对百姓的横征暴敛,简直就是挖地三尺的节奏,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弥漫着哭嚎之声。

当年年底,士兵们连过冬的衣裳都没有,但暴雪依然阻挡不了李存勖玩的兴趣,他和刘皇后前往伊阙游玩,还要求当地的百姓们给他提供物资。

▲刘皇后 图源/剧照

军人和老百姓两个群体都得罪了,李存勖的路也就快走到尽头了。

同光四年(926)2月,魏博兵发生叛乱,大将李嗣源在平叛的过程中被叛军强行拥立为皇帝,他们的原话是:

“我们其实不想这样,是皇帝逼我们这样干的,只要您答应做我们的领导,我们甘愿听您的指挥。”

瞧,魏博军在近百年岁月中从来就不是安分的主,主动给自己选领导简直就是他们的常规操作,朱友贞当年得罪了这拨人,如今李存勖又将朱友贞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

没办法,朝廷的禁军在整体实力上没有超越地方藩镇的时候只能向这帮人暂时妥协,而李存勖干得都是得罪这帮人的事。

也就是说,李存勖的自我享受其实还不是大问题,后世比他更好玩的皇帝多的是,但那些人并没有因此而丢失江山,原因就在于对军队的绝对掌控。而李存勖在没有全面掌控军队的时候就疯狂得罪这帮人,这绝对是自我作死的节奏。

怎么说呢,李存勖是败给了五代的历史惯性:藩镇对朝廷的反噬

但李存勖的自我作死绝对是加快了这种悲剧上演的节奏,本来是一手好牌,完全可以打出一个王炸来,但他偏偏就胡乱出牌,最后打出了一个残局,被叛军所杀,死前连喝口蜂蜜水都是奢望。

历史上像李存勖这种两极分化前后相差极大几乎判若两人的皇帝真的很少。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汴梁   河东   后梁   藩镇   后唐   王朝   刺史   戏子   军人   皇帝   神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