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也会有犬子,不信请看李景隆,一个徒有虚名的军事白痴

“虎父无犬子”吗?这可不一定,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父子名将”,父亲和儿子都很厉害。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父亲是名将,儿子却是一个军事白痴,比如说李文忠和李景隆这一对儿父子。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一代名将。而他的儿子李景隆却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不懂兵法,屡战屡败。如果说李文忠是一只猛虎,那么李景隆顶多就是一只小泰迪。

李景隆身材高大,还是一名美男子,从小爱读兵书,以知兵著称,可惜这只是虚名而已。

李景隆

李文忠去世以后,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非常信任李景隆,把李景隆视为心腹爱将。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派遣老将耿炳文率军征讨朱棣,结果耿炳文在真定被朱棣击败。黄子澄上奏建文帝,建议任命李景隆为主帅,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建文帝也认为李景隆有军事才能,便同意了,拜李景隆为大将军,统率五十万大军北上征讨朱棣。李景隆出征时,建文帝赶到江边亲自为李景隆饯行,授予李景隆“便宜行事”的权力,对李景隆寄予厚望。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建文帝重用李景隆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

建文帝

朱棣听说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北上来征讨自己,一点儿也不害怕,心里还非常高兴。他非常了解李景隆,认为李景隆没有什么谋略,而且骄傲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又缺少带兵打仗的经验,就是一个草包将军,根本不足为虑。

李景隆率大军向北平进发,朱棣看不起这个愚蠢的对手,他留下长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自己率军去救援永平了。

李景隆得知朱棣率军离开了北平,大喜过望,率军包围了北平,攻打九门,想攻破朱棣的老巢。朱高炽据城坚守,李景隆发动多次进攻都被击退。

一天夜里,都督瞿能率千余将士猛攻张掖门,架起云梯登上了城头,城墙上的守军抵挡不住,城门也被砍开了。瞿能担心自己兵少,攻进城内以后怕难以取胜,于是派人告知李景隆,让李景隆率军接应,一起攻入北平城内。

李景隆

李景隆得知消息以后,怕瞿能抢了他的功劳,拒绝派兵接应,并派人告知瞿能,令瞿能撤退,不要孤军进城。瞿能无奈,只能撤退。就这样,李景隆错过了攻破城池的大好机会,给了朱高炽喘息之机。

朱高炽加强了防备,李景隆攻城更难了。之后,朱棣率燕军回援北平,与朱高炽内外夹击,击败了李景隆,李景隆仓惶逃窜,向南撤退到了德州,准备第二年春天再攻打北平。

公元1400年,朱棣率军攻打大同,李景隆率军去援救大同,他率军到达紫荆关的时候,燕军已经撤退了,李景隆扑了个空,无功而返。同年四月,李景隆率军从德州出发,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在真定合兵一处,总兵力达到了六十万。

李景隆率大军北进,驻扎在白沟河一带,朱棣率领十多万将士迎战李景隆。一开始时,燕军作战不利,处于下风,但是朱棣善于寻找战机,率领燕军大败李景隆,李景隆的大军伤亡惨重,李景隆丢下粮草器械,仓皇逃窜,逃到了济南城。

建文帝将李景隆召回了南京,很多大臣上表,让建文帝诛杀李景隆,说李景隆损兵折将,还怀有二心。黄子澄当初举荐了李景隆,没想到李景隆折损了数十万兵马,让朝廷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北征了,黄子澄又后悔又生气,建议建文帝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没有听大臣们的话,没去治李景隆的罪。

李景隆逃过一劫,可他并没有对建文帝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关键时刻背叛了建文帝。

公元1402年,燕军渡过长江,攻打南京,李景隆“顺应形势”,打开了金川门,向燕军投降,迎接燕军入城。

朱棣登上皇位以后,认为李景隆有功劳,授予李景隆很高的官位和爵位,一时间,李景隆位高权重。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不断有大臣弹劾李景隆,说李景隆图谋不轨,有谋反之意。朱棣下令抄了李景隆的家,将李景隆软禁在了家中。

永乐末年,李景隆因病去世,人生结局还算不错。

朱棣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武定   北平   德州   犬子   徒有虚名   爵位   南京   将士   名将   大臣   大军   公元   请看   白痴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