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楚之变化

春秋时期,名声比较差的是楚国,秦国还是个小萌新。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笑容开始渐渐猥琐。本文将分别以春秋和战国时期的秦国与楚国进行对比分析。


楚人原是火正祝融的后裔,武王伐纣时期,楚人首领鬻熊是出过力的,但楚人始终被周王室当做蛮夷来看待。国君熊绎时期,仅仅被周成王分封为子爵,以及“五十里子男之田”。楚武王熊通以后,楚国将国都迁至郢(湖北荆州北),开始不讲章法,肆意攻打江汉平原各国,于是有了《史记-楚世家》那句有名的记载: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

楚曰:“我蛮夷也”


然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主旋律是“争霸战”,而不是“兼并战”。战争一般都讲究师出有名,以有义伐无道,不杀非战斗人员,不杀斑白者,战争目的也不是吞并,而是点到为止,要你认识到错误,然后服软。


但楚国不管这些,灭了其他小国以后直接吞并设立为县。这种行为在中原各国看来是很可耻的,完全违背了礼法,既然你不遵行礼法,那么你就是蛮夷。于是有了齐桓公、晋文公时期对楚国的讨伐。


直到楚庄王开始,楚国开始了中原化的进程,在借鉴周礼的基础上制定了楚国的典章制度,楚国在中原各国眼中的形象从此有所改善,于是楚庄王被尊为霸主。


中原的高度文明,能够迅速提高一个边缘国家的社会生产力,能够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一旦充分领略了中原文明的硕果,这些中原国家就开始患上“中原病”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反观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秦国,一直在忙着跟西边的西戎作战,抽不开身,甚至秦国自襄公以前的几位国君,有的甚至在与西戎的作战中壮烈殉国,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家门口的事儿都整不清楚,哪儿有时间去跟中原各国争霸。春秋时期的秦国一直在“闷声发大财”,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秦穆公“霸西戎”,获得周天子的赞赏,而且秦穆公礼贤下士爱惜人才,而且帮助重耳(晋文公)获得王位,奠定了“秦晋之好”。秦哀公出兵帮助被伍子胥按在地上摩擦的楚国,虽然这是申包胥哭出来的。所以春秋时期秦国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到了战国时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时代。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各国相继变法,礼乐制度荡然无存。战争手段更加残酷,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毫无章法可循。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更加昭然若揭。


商鞅变法在军事方面实施奖励军功的“二十级爵”制度,斩首一人,爵升一级。这在秦国士兵眼中,是个发家致富的好途径。赌一赌,家里请保姆,拼一拼,脖前戴黄金。于是在秦国士兵眼中,每一个敌方士兵都是自己成功之路上的垫脚石,每一个敌方士兵都长得像方孔钱,越看越喜欢。至此,秦国真正把“虎狼之师”的名号坐实了。尤其是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40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士卒。秦惠文王时期,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骗爱国守法的老实人楚怀王,而且秦国将楚怀王无耻地囚禁,不久后秦军又攻破郢,直接导致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这一系列残暴的作为,都使得秦国在诸侯中的名声越来越差,诸侯对秦国既憎恶又害怕。即便秦国最终用暴力统一了各国,严刑峻法和横征暴敛最终导致秦的统一不过是昙花一现。正如贾谊所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法家文化最适合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法家文化将秦国上下组装成一架精密坚固的战争机器。对军功和财富的贪婪,对严刑峻法的恐惧,成为秦国这辆战车的两个车轮——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国君   秦国   楚国   严刑峻法   蛮夷   中原   士兵   春秋   战国时期   时期   春秋时期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