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都忌讳一个“王”字,历史上有3人敢用,他们分别是谁?

五十年代取名,主要以建国、建军为主,七八十年代取名,则以静静、芳芳为主,时至今日,紫萱、子轩、浩然等等,也层出不穷。各个历史时期,取名都带有各时期的风格。

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古代取名,一直特别忌讳一个字,在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面,仅仅只有3人敢用,但现如今却随处可见了。

王字的忌讳

民间有俗语:贱名好养活。

世人常在各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看到“狗剩”、“狗蛋儿”之类的名字,但那其实是在困难年代,父母对孩子最朴素的祝福。

生活已经如此不顺,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更有甚者,直接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本名:朱重八

当然,这和元朝的时代背景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家庭穷苦,朱元璋的父母,也不得不选择向生活妥协。

另外,在历朝历代,古人的取名也都还有一个共同点,必须要避开与上流人物相关的字眼。

因此,2000多年来都忌讳的字,呼之欲出,那便是“王”字。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顶层的统治者,就算允许百姓取字为王,多半也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胆量。

可能有人会想,“王”字都成了忌讳,那“皇”字和“帝”字,不同样也是忌讳?甚至神、鬼、仙等等,应该都不能用才对啊。

其实这里主要有一点区别,别说百姓没有胆量取名为皇字或帝字。即便真的这样取了,也会被人当成笑话。

可如果名字中带有王字,旁人就会怀疑,你取这个名字的动机是什么。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分封、赏赐诸侯王的时候,会有一字并肩王、二字立地王等,相关封号的后缀,都以“王”字结尾。

但是在没有受到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古人在后人的名字中带上一个“王”字,就会被视为是对皇权的挑战。

关于这一点,清朝的文字狱便是最好的体现。皇帝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特别,提出了各种条条框框来限制百姓,名字仅仅只是其中一方面罢了。

像世间流传的《道德经》,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和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版本《道德经》不一样。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避讳二字。

历史上名字带王的三个人

那么又有哪三个人的名字中,带了王字呢?

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第一位出场的便是汉朝年间的冯野王,身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的儿子,冯野王年幼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学。

等到十八岁成年,冯野王更是借着父亲身份的帮助,主动跑去汉宣帝跟前讨要官职。

面对少不知事却又博学多才的冯野王,汉宣帝对其尤为欣赏,可由于年龄实在太小,汉宣帝还是选择了拒绝。

好在冯野王从未放弃,几年后终于如愿当上当阳县令。至汉元帝时,凭借多年累积的政绩,升任为陇西郡太守,入朝任左冯翊(汉代三辅之一,主要管理京城附近三个地方)。

只不过好景不长,一路升迁的过程中,冯野王遭受大司马王凤排挤,被罢免了官职。

第二位出场的人则是南朝顾野王,南朝梁陈间官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训诂学家(帮助人们研究阅读古典文献)以及史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顾野王并不叫这个名字,他的本名为“顾体伦”,只是因为仰慕西汉冯野王,希望取得像冯野王一样的文学成就,所以才自行更改了姓名。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人们对顾野王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第三位出场的,则是唐朝年间的骆宾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应该都知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句诗。

不过相比之下,其实骆宾王真正出名的作品,还得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将女皇帝武则天的行为痛批一顿,用词绝妙,堪称天下第一檄文。其优秀程度,甚至到了武则天看到都赞不绝口的程度。

如此优秀的人才,竟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实在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忌讳   道德经   檄文   封建社会   汉代   官职   中国古代   古人   皇帝   名字   百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