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00年的历史"空白期"发生了啥?虽无资料但有人提出一种猜想

讲到华夏文明一课时,历史老师总是会笑着说一句,“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牌,对面却早已换了几轮玩家。”

堂下的同学们不以为然,认为这话简直是夜郎自大,他们大胆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五千年来,世界上孕育出的文明何其之多,为什么单单说我们独坐一方?”

老师眼中的四大文明古国

老师颇为自豪但又略显遗憾地回应道:“我们所说的四大文明,对应着四大文明古国。”

“分别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再就是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文明。”

“只有古中国文明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除此之外,其他三大文明皆都出现了断层,昔日的荣耀也已尽数消逝在了人类的屠刀之下。”

“据悉,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则是由于制度问题,民众的意识形态早已瓦解,才会轻松被外敌入侵,文明也随之覆灭;

至于古印度文明,则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则是在被外敌占领后,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全新的思想逐渐统治了这片土地,古印度文明便荡然无存。”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延续性文明是真,奈何其中有1500年,缺乏史料记载,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我们认为它确实存在,但目前国际上仍不认可我们的这一段时期。这也是当今史学界最为头疼的一个时期。”

说道这里,同学又提出了问题:“中国现存的大多数神话故事,譬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都出自这一期间。”

如果说这段时期没有历史记载,这些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1500年消失了不成?

“如果说这一时间段完全空白,没有相关文字记载,那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这1500年之间,到底有没有这些事?”

“这一消失的1500年”,是指,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的这一段时间。

据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来看,这一时代当属华夏文明“人神共荣”的时代,亦是诸多文明萌芽的时期。

女娲造人补天、盘古开天辟地、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在国人还是孩童时期就耳熟能详的故事,皆出自于这段时间。

1500年中的传说故事

因着这一时期缺乏关键证据——文字记载,以致后人只能将这一时期的诸多文明视为古人编撰出来的一些故事。

事实究竟是什么,当今之人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沿着先人留给我们的足迹,来逐步窥探其中的虚实。

这1500年的空白期,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这段时间为什么会没有史料记载呢?

1500年间岁月变迁,经历了从上古时期到王朝的出现和更迭,分别对应了三皇、五帝,夏、商、周。

根据古籍记载,三皇出现的顺序分别是伏羲、燧人 、神农。

伏羲和神农的知名度最高,燧人居后。伏羲和神农中,又以伏羲的争议最大。伏羲被誉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所处的那个时代,人类生产效率低下,看着神州大地上的人民各个面黄肌瘦、饱一顿饥一顿,伏羲深感忧虑,并一直寻找拯救之法。

伏羲在狩猎的同时,思考着如何更加有效率地捕猎,而后发掘并教授给了众人“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等获取食物的方式。

事外,伏羲又突发奇思妙结绳为网,以网来打猎,从此人们又丰收了不少猎物。

之后,伏羲又将目光瞄在江河处,想到以鱼为食,在尝试后,觉得此法可行,又有了新的食物来源,并把此法教给了更多的人。

但食物依旧难以填饱肚子。

伏羲看着民众终日深处水深火热的困境中,他一边寻求脱困之法,问天地、问江河,理解大自然的纷繁复杂,开始探索世间的真谛。

占卜八卦

为改变这种现状,伏羲通过深入思考世界运行的法则,一改往日所想,决定从天入手,顺自然而为。

据楚帛书记载,之后伏羲便时常盘坐于卦台山巅,日夜观天地万物之变,察山川之化,历久弥新,一副太极神图豁然出现在了他的脑中。

在这之后,伏羲便以此为蓝图,发明创造出了占卜八卦,根据卦象与天相推演以及时预判出四时变化,指导众人顺天时而为。

至此,一画开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口腹之欲满足后,伏羲更为停下脚步,想要让人们真正安居乐业,为陶冶民众的情操,伏羲又发明了瑟,创作了乐曲。

空闲时间,伏羲又创造出了一些简单的文字 ,彻底结束了之前“结绳记事”的历史。

可以说,是伏羲一举将华夏文明推至高潮,引导众人由之前的“依天而生”转为了“顺天而生”的生活方式,华夏文明才得以延续下来。

伏羲的后人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伏羲之后是燧人。燧人得名和火有关。

历史不是独立的点,而是连续的线,凭借着伏羲教授的技巧和知识,人们的开始不再缺少食物,只是不新鲜和不卫生的食物常常也会造成麻烦。

一次偶然的机会,燧人得到了火种这一“圣物”。

火种不仅改善了食物的味道,因食物造成的生病也少了很多。

据悉,燧人是通过钻木取火、击燧取火得来的火种,之后便将这一生火方式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有了火以后,人们一改之前茹毛饮血“生吞活剥,连毛带血一块儿吃”的野人生活,跃升熟食生活

燧人之后,是当今众人耳熟能详的神农时代。

神农主要以神农尝百草一事闻名。为解除民众身上的病痛,神农走遍各地,亲尝百草,发展出了用草药为民众治病这一方式。

除此之外,他还融合创新,发明出了刀耕火种这一耕种方法,带领众人上山、下野开垦荒地。

学会了种植粮食作物,为人们多增加了一种稳定的获取食物的方式。间接地,也减少了众人因为争抢食物而引发的各种争执。

三皇之后,五帝时期顺势开展。

据《史记》所载,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人都是复杂多变的,贵为创先圣之河的黄帝也同是如此。

黄帝的军事故事

相比其他四位,黄帝可谓是最为善战的一位。其中,我们当今熟知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都出自他这一时期。

阪泉之战是黄帝和炎帝所战。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彼时,黄帝的军事实力正在迅速崛起,他在防范别人的同时,别人亦在忌惮着他。

黄帝想征战四方,扩大自己的疆土,以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

黄帝沿着黄河东进,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横扫其他氏族部落。

一路上他所向披靡,就在黄帝以为自己还会一路高歌猛进统治神州大地之时,于阪泉之野,遇见了炎帝部落。

不同于当下黄帝部落的风气鼎盛,炎帝部落因日渐衰落,风气早已不复当日。

但即便如此,面对黄帝部落的铁蹄,炎帝部落仍欲奋力抵抗。

双方大战了三战,最终炎帝不及黄帝亲率的“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缴械投降,以上缴部落标识作为结束。

炎帝许诺此后不再会和黄帝发生抗衡,黄帝亦是仰慕炎帝部落先进的农耕及医疗技术。

他是个鲜明的首领,为了让部落里的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便摒弃前嫌,提出愿和炎帝共同治理部落。

炎帝见到黄帝对他如此欣赏与信任,自是心悦诚服。

自此之后,炎帝心甘情愿俯首称臣于黄帝,将自己的部落交付到了黄帝手上。

黄帝、炎帝两大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与蚩尤决一死战。

此战本意是为争夺适宜耕种和放牧的中原地带。

不同于昔日日渐没落的炎帝部落,当下的蚩尤联盟部落众多,不乏能人巧匠,因此生产水平较高,武器制作精良。

面对蚩尤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即便黄帝与炎帝联盟,接连大战九场,但仍旧没有取得胜利。

为尽快结束战斗,双方疲惫之时,蚩尤作了一场大雾,以迷散炎黄盟军,削弱其战斗力。

见状,黄帝即刻召来了大臣风后。

风后抬头望天,见一北斗星座正悬挂于空中,遂灵感突发,发明了指南车,因着指南车,众人冲出了重围。

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九天玄女从天而降,加入了炎黄盟军战团。

瞬时,战局反转,炎黄盟军大败蚩尤。至此,华夏根基就此奠定。

之后,因着历史的进程,尧舜禹时代徐徐而至。

不同于黄帝时期的战争之多,尧舜禹时代的首领疲于应对自然灾害,其中当以洪水泛滥一事最让众人头疼。

其实话说回来,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对这片土地自身,自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洪水本是河流自然清淤的方式之一,洪水所带来的淤泥又能极大肥沃两岸的土地。但于人类来说,可就是塌天大祸。

现代的治水方式

即便是到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面对骤然降临的洪水人们仍旧束手无策,只能拼命逃生。

平日里,也只能使用植树、修堤等方法作预防。

在历史中,我们学到了古人很多的生存技能,但要是谈到自然灾害这一领域,我们的“见识”就会少了很多。

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在传说的故事中,我们只能以猜测或者推断的方式想象曾经的古人智慧。

后期,流传得最广的几个神话故事就是古人治水的事迹了。

在那个年代里,也有人肩负起与强大的自然对抗的艰巨任务。

尧时代负责治理洪水的是鲧。

鲧采用的是“封堵法”,一味地想要将洪水堵在河里,不让其涌上岸。

这样的方法并未奏效,治理了整整九年,没有解决问题不说,洪水愈发严重,无数人因此丧命。

舜继位后,第一时间就斩杀了鲧,而后提拔了他的儿子禹为新一任洪水治理者。

禹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却并未继承鲧的技术。

禹接手后,一改父亲之前的治理方式,改堵为疏,一举从根本上解决了洪水问题,其后禹又铸就了“九州鼎”以镇守水域。

禹的出现,犹如救世主一般,将众人彻底从洪水的灭顶之灾中解救了出来。

同时大禹治水也专注和无私也让民众为之动容,因此,大禹治水的美称就此流传了下来。

禹治水有功,天下万民归心,舜退位后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禹,禹随后建立了夏朝。

禹的儿子启在部落中威望很高,禹之后,启继承了首领之位。

尽管关于启的继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启的继位并非是禹直接指定的。

但在启继位后,禅让制就此覆灭,自此,夏朝的世袭制确立了下来,“家天下”统治了后世。

按道理,夏朝和商朝加起来一共有900多年,发生的事物应是数不尽数,但奈何史书上却从未留下他们的半点足迹。

夏商周三个朝代加起来能叫得出名字的帝王更是屈指可数。

书中的记载

《史记》中倒是有一章是用来描写夏朝的,此章名为《夏本纪》。

不过,这本《夏本纪》中的内容大多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中间还有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其它典籍中也有一些关于夏朝帝王的记载,其中一位名为太康的君主记录相对最多。

太康是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

太康继位后,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以致民心丧失,最终被人破城而入,夺了政权。

后来太康复位,夏朝又延续了300多年。

只是,典籍所见之处,均不见这段历史的详细记载,大都是寥寥数笔带过,可见那时的人就对夏朝的历史知之甚少。

至于商朝,相像于夏朝,但又略优于夏朝。

相像是指,和夏朝一样,在史书上亦没有找到商朝的相关详细记载。

略优于夏朝是,1899年到1928年期间有10万片左右的甲骨被相继挖掘了出来,字数总共为4500字。

经证实,这些字是商朝期间所使用的文字。

破解甲骨文虽不易,但假以时日,相信一众学者专家必定能从其中窥探到出周朝的发生的一些时事。

至于周朝,中间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其中除牧野之战、“成康之治”等相对闻名的事件为世人所熟知外,史书中对这一朝代再没过多详细记载。

史书上没有留下三朝的遗迹,以致这1500年的漫长岁月对今人来说仍是空白,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泱泱华夏大地的某一隅处必定潜藏着这三朝的足迹。

因着这一信念,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众人的努力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湖北省沙洋县城以南的钟桥遗址等已逐渐都现世,这些遗址主要展现了夏朝的印记。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证据将被发现,有不少网友提出,若是以后持续跟进研究工作,定能探索到其中的历史!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涿鹿   炎帝   太康   夏朝   神农   黄帝   洪水   空白   时期   食物   我国   部落   历史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