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丨藁城“定国公”与栾城“栾城侯”(五)


今天说说定国公和栾城侯的后续故事。先来看一篇摘自《藁城县志》(民国版)的诰命。

封世袭定国公徐景昌全文


维永乐二年,岁次甲申,六月庚午朔,越六日乙亥,皇帝制曰:朕惟疏封锡爵,国家之令典,不惟及于其身,又必及于其后。所以重褒嘉之命,示锡予之公也。

昔中山武宁王,事朕皇考太祖皇帝,作股肱心膂,丕建元勋,弼成洪业。皇考曰:笃不忘俾子孙,世承其休,享有爵禄。曩因允炆嗣位,崇信奸回,戕害骨肉,延及勋亲。王之次子增寿,竟罹其祸,以殉厥身。既超五等之封,以慰九原之恨。

惟尔景昌,实其长子,温良秀颖,允矣象贤。兹特授尔钦承祖业,“推诚奉义”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定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世承袭。

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二死,子免一死。於戏!敬以修身,俭以养德,率由祖考与国咸休,尔其懋哉!毋替朕命。券后中右若犯死罪,初犯将所食禄米十分中减三分半,再犯减七分,三犯全不支给。

(以上文字摘自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藁城县志)

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免死铁券”

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免死铁券。”免死铁券又称铁券丹书,又称免死金牌,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用丹书写于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宽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宽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

徐景昌

从朱棣颁给徐景昌的铁券,可以看出,铁劵分为四部分: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等;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廷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这份券文就是永乐年间的颁发的。

徐辉祖

在上文,我们说及徐达的后代分为两支,老大徐辉祖誓保建文帝,老四徐增寿是朱棣的坚定支持者。徐辉祖曾率军“与燕兵大战于齐眉山”,取得了胜利,挫了朱棣的锐气。即使后来“燕兵渡江,辉祖犹引兵力战”,可以说徐辉祖是建文帝的心腹忠臣。

靖难之役朱棣大胜。朱棣入南京后,徐辉祖留在父祠,不肯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 。朱棣亲自召见询问,徐辉祖一言不发,始终没有推戴朱棣称帝的意思。法司逼迫他招供,徐辉祖则手持定国公铁劵,振笔直书:“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史载,“帝大怒,以元勋国舅,欲诛又辄中止,徘徊久之,竟从宽典”。

因为朱棣称帝后,废除朱允炆的建文年号,对其颁发的各项政策一律否定,但对承袭祖制颁发的免死铁券却不敢随意废除。这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驸马都尉、栾城侯李坚死后,大名公主“……子庄七岁,嗣侯,庄父姓名在奸党中,以主故获宥。主惧祸,遂纳侯诰券”的由来。

行文至此,我们再来赏析朱元璋亲对自己的老伙计徐达(定国公徐景昌的祖父)的评价和赞扬。文字均摘自明嘉靖版《藁城县志》。

制 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呜呼!

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功被苍生,忠义闻于上下。其栉风沐雨,卧雪眠霜,司六军之庶命,勤劳忧戚于未阵之时。及其战也,出几死,而驱除敌,忠朕一人。

今乾大一统,以洪武纪年已十有八祀,四海来庭。复思朕率尔东来,三十有一载,浑无十岁,曾安尔于家。呜呼!马汗未干而复出,披坚未醒而又行。

吁!星驰日骤,奚若尔之艰辛?且东,则朕无东顾之忧。三方亦然。今既先逝,倘边陲有警,望府第而目,雕鞍已解,绛旄殡,弧矢同安。今朕所以唏嘘而不已者,盖无生见再谕之期。

吁!故涕泣而再悲。然死之,乃人之常。今劳为民福,勋为名世,禄及子孙,可无憾矣。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尔其知,服兹宠命。

制诰 洪武十八年三月日 之宝。

徐达

这是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时,朱元璋颁发的诰命,追封这位跟随自己三十余载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的老伙计为中山王。在古代,异姓被称王的,就是至高荣誉。

中山王墓入口

御制中山武宁王神道碑文


大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魏国公、追封中山武宁王神道碑。

神道碑

大明中山武宁王,姓徐氏讳达,凤阳府凤阳县人。家世农业。王年二十有二,值元末兵兴,岁癸巳,朕即义旅,王来麾下。朕视其所以周旋几二年,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于是命为帅首,凡有微征,以代朕行,又几一载。明年乙未,朕被敌所执。敌之帅首,亦为我军所执。明日王来,以身代朕归。朕归,纵敌帅首易王还,已而,从朕渡江,下采石,定太平。时机务浩繁,姑孰之郡,密迩大江。况元帅首蛮子海牙,率舟师以拒江面,为朕肘腋之患。不暇率兵四征,乃命王为将,择精兵数千,东取溧水、溧阳,王兵至,守者不战,民庶咸安。明年丙申春二月,败元舟师于采石,王仍屯溧水。三月召王从征建业,越十日庚寅,师入建业。越七日丁酉,命为大将,浮江而下,水陆并进,东取京口,大破元师。

徐达(艺术形象)

京口已定,东探浙右,时张士诚擅称名号,遣将已拒毗陵。旌旗相望,其守者潜遣间谍,诱我斥候。王察知,遣使归告,请勒兵以讨。朕许之。王三万人,逼近其垒,复遣使归告,贼势少窘,益兵可下。朕遣战将千余员,甲士三万,师会合围毗陵。张士诚自姑苏,发其弟张九六,将兵数万来。王遣兵逆战,不移时破之。生擒张九六。城守犹坚,朕复益新附二万。治势共围。守者窘甚,计出多方,诱我新附者二万。新附帅首密从,倾营人助彼来战。初,我军环其城而营之,困。新附者叛,四方去其三。独王守其南,开平王犹营东南外一舍之余,扼彼援兵,尚未惊移。闻新附者判,寇迫王营,王据守且战。开平自外来援,内外夹攻,大败其众,擒其首将张德。余军败入其城,督兵以守,与王相抗。

初,彼军虽少,粮且足用,战守益坚。及诱降入,军多粮少,战且狐疑。丁酉春,守将吕珍潜遁城下。师旋,复遣征宁国,城围援至,王发兵扼要而战,援者败,俘斩者众,旬日城降,宣城亦附。凯旋时,四方群雄甚多,朕固守江东数郡,命王秣马厉兵,以观四方之势。又明年戊戌,命王点兵固守建业。朕亲下浙东金华,既平,六月师还。未几,遣王西征皖城,水陆并进,微北。秋命王西征池州。师抵而平。陈友谅遣兵来救,斩首万级,生获三千余。时张士诚发兵来寇,宜兴城陷,遣王将兵复取。师抵城下,不旬日城复。生获三千,余皆战死。其年惟杨元义兵尽归。

壬寅秋,王从朕下浔阳,陈友谅败溃,时张士诚发兵攻长兴,留王守浔阳。未几,召归。师次中途,令复守浔阳。比至,陈兵已入城守。王遣兵与战,陈兵复溃,俘斩数千,获其眷属、战骑。彼时,浔阳之境空荒,弃而弗守,师旋建业。癸卯春正月,取豫章城,降。命王西取武昌,不克。班师中途,豫章内变,王复讨平。张士诚北寇寿春,朕亲往援,王为前部,张兵败北。旋师金斗,周围其城。战间,陈友谅大率兵寇豫章,召王罢金斗之围,归整舟师,解豫章之难。秋七月,师次彭蠡。陈友谅罢围逆战,王身先诸将,败陈一巨艘,死者千五百人。自是彼军势弱,我军威振,由王身先。

癸卯岁留王守京,朕西征武昌。甲辰武昌下。克陈之后,其年大会兵于京师。乙巳岁,命王取淮东、淮阴诸州,仲夏,师旋。岁丙午,命率甲士二十万,东取吴越,鏖战于吴兴皂林之野,生擒张兵六万,不戮一卒,尽赴京师。冬十有一月,师抵姑苏。明年丁未秋九月,姑苏下,兼浙左之大半。诏班师,命王西略苍梧,九溪率服,还军京师。

征虏大将军徐达

洪武元年,戊申春正月,朕即大位。二月,命王为征虏大将军,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信国公。命率甲士二十五万,北定中原,抵齐鲁而民安。所过,辑兵守御,规画足食,兵不民扰,所得壮士,帅而徂征,不烦朕念。北齐既平,命渡河南,兵至大梁,父老壶浆以迎。西下洛阳,长驱崤亟[函],直抵潼关。守者拒战,王命宋国公冯胜援之。朕命据关而守,谕归大梁,北下河内,由邺下趋赵州,抵临清。其年八月三日,辛未,北入胡都,捷奏平胡。复命西下晋冀,如命,井陉长驱,晋冀以平。二年春正月,召渡河西,兵入关中,守者皆弃,全有关内之地,召归。天下太平。三年冬十有一月,论功行赏,命王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改封魏国公。

徐达北伐路线

五年夏五月,众议北入沙漠,王至岭北,兵疵而还。敕命沿边辑守,歳镇于燕口外,城下。余民自是收尽,海内无虞。十七年甲子太阴数犯上将,朕恶之。召罢北镇,劳劳于家。是年腊月二十有一日,染疾,朕恐之,星驰四召,名医咸至,终疾弗瘳。明年乙丑二月二十七日己未,薨。特封中山王,谥武宁,享年五十有四。爰以是年四月十八日己酉,葬于钟山之阴。生男四人:世子允恭,封魏国公。女四人,长女燕王妃。

徐达墓(艺术形象)

王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诸将敬若神明,所至之处,攻城不屠,与人不戏。凡受命而出,功成而旋,每不自矜。至于封姑苏之府库,置胡宫之美人,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爱,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既薨,朕恐岁月幽遐,磨迷伟绩,朕特亲笔生前,张我武威,偃兵息民,混一区夏,奠安人神之劳,以示子孙。耿光万世,勒诸坚石,树当神道。歌曰: 景命昌兮天彰,锡我英俊兮忠良,幽韬秘略兮神机,默温温兮兼刚。秉旄钺而徂征兮既出,幡幢缭绕兮雄气轩昂。战骑灵兮蹄疾,旌旗烈烈兮前行。六军济济兮甲胄,砺予灿烂兮精。舍之兮周庐星列,属橐(gāo)兮比比悬傍。刁斗声频兮令密,山川妖魅兮奚藏。弯孤[弧]力劲兮射搀枪,机披星月兮秋霜。奋忠海内兮孰前当,摧坚抚顺兮我武惟扬。

徐达墓

洪武十九年。臣惟古功臣之薨,圹有志墓,道有碑,礼也。然自唐以来,皆命词臣为之,惟我圣皇芟夷群雄,混一区宇,虽股肱爪牙,非止一人,而中山武宁王实元勋之首,南收吴越,北定中原,东平齐鲁,西入关陕,大抵皆王之功。今其薨也,圣上以王丰功伟绩,始终本末,非词臣所能周知,故亲笔之,刻置墓道。自古人君礼报功臣,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臣等不敏,幸得同侍经筵,钦睹御制,不胜感激流涕。谨拜手稽首, 书于碑文之左。

文渊阁大学士奉议大夫臣 朱善

承务郎左春坊左赞善臣 刘三吾

承务郎左春坊左司直郎臣 汪仲鲁

翰林院侍诏臣沈士荣 臣孙大雅 谨书

这篇碑文,乃朱元璋亲笔撰写,共28行,2000余字,开篇一句称徐达为“辅助成一代王业的名世之臣”,这个评价可谓登峰造极了。在碑文的最后,老朱还有感而发了一句:“慨念今昔,朕岂能忘”。

如果徐达地下有知,知道老朱这样评价自己,恐怕也会感动得痛哭流涕……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豫章   魏国   姑苏   藁城   栾城   神道   碑文   中山   大将军   功臣   子孙   大夫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