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熊逸版:一个爱上历史的理由,一种提升认知的渠道

在读熊逸版《资治通鉴》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资治通鉴》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砸缸的司马光。



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其实一直以来对历史读物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直到近几年步入到管理者的行列,才开始逐渐被历史所吸引。

最初阅读这套书是想速成,想用最快的方式知道历史的发展,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从而快速提升认知。

可读了之后发现,速成是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

因为如果不了解历朝历代的文化底蕴和统治风格,就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在当时发生的事情。

就更别提去深挖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从而就无法理解事情的走向,起不到任何借鉴效果。

所以对于我这个基础很差的同学来说,即使是在熊逸老师如此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之下,我还是阅读的比较吃力。

但我仍有所收获,而且我有想要读下去的愿望,这不是由于我的毅力,而是由于熊逸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解说,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

这一套书不仅仅是为我们解说了《资治通鉴》,还穿插着《史记》、《左传》、《战国策》等经典。

并且还穿插介绍了同时期国外的发展情况,把世界史和中国史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更绝的是,熊逸老师偶尔还会分析一下不同时代的人如果在一起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仿佛不同时期的人物都能够互相看到对方所发的朋友圈一样。

所以《资治通鉴》熊逸版,这套书,让熊逸老师解读的趣味性十足,再加上包装精致,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

1.对于信息要持有天然的怀疑态度

之前一提到历史书,例如《史记》、《三国志》这种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书里的内容肯定是都对,让我深信不疑的。

可读了熊逸老师分析的《资治通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每部书的作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偏好。

这就导致了作者想让读者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符合作者认知的部分,作者有可能会花重笔浓墨,添油加醋的描写。

而不符合作者认知的部分,即便是很重要,作者也会一带而过,或根本不提。

因此,其实很多史书在对同一件事情的描写,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版本,我们需要查阅更多的记载,和分析作者的偏好,才能逐步还原出事情的大概面貌。

我想,这就是研究历史的人,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我们无法去眼见为实了,就只能通过现有的手中资料,通过别人的描述去筛选出有效信息,然后加以整合。

这像极了管理者的管理过程。

因此处在管理岗位上的我们也应该如此,对于进入视线范围内的信息,要尽量客观地看待。

并且掌握多方面信息之后,再去汇总整合,才能去做判断和决策。

了解的越粗糙,决策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于信息要天然持有怀疑态度,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2.治疗迷茫做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在读历史的时候特别能体会得到。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处在上帝视角上。

因此我们其实并不能完全对历史人物感同身受,更体会不到他们在所处环境中的迷茫。

这样很容易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从而以自己的喜好去评论历史人物或者儒家,法家,墨家的各种观点。

其实无论哪个历史人物,也无论是哪个学派学说,其实没有完全的好坏之分,只不过是我们的倾向性不同罢了。

就像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也不能是完全客观的。

很多内容,他只不过是为了让历史的经验有助于现实的政治,从而忽略掉了历史本来该有的样子。

以自己的观点倾向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内容,以自己的价值取舍,去删减掉一些本来很重要的内容。

从而让读者只能在他的书中读到他想让我们知道的内容。

但,那并不一定是事实的全貌。

熊逸老师的宝藏之处,就在于,他查阅了各种同时期的其他史料,尽量客观地为我们还原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会让我们对当时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让我们知道古人做的每一个看似正确的选择,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无知和无奈。

所以,没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治疗迷茫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

别管做对了做错了,让自己不留遗憾,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只求对得起自己就好了。

3.真正的影响力,起于心

我对书中介绍的一个情节格外记忆犹新。

燕王哙为了留下贤能的名声,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作为臣子的子之。

而得到的结果,却是自己死后连一个谥号都没有。

齐宣王想要借着平定燕国混乱的名义吞并燕国,最后却半点好处也没讨到。

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名利才去做各种所谓的善事,得到的结局,基本上也都是一事无成。

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这个秤准的不得了。

发心是好的,得到的结局必然不会太差。

而若发心就是有所图,那么得到的结局也并不见得太好。

因为心实在是太重要了。

稻盛和夫在《心》一书中说过:

认识事物的主体是人的心,强烈的利己欲望会扭曲人心,那么真相在他心中也是扭曲的,就是说,他看不到真相,甚至不愿正视真相,这样的人很难以成功。

所以说想要建立真正的影响力,起点在内心。

管理者可以画饼,可以承诺,也可以计较,但是归根结底,要看他到底是不是有一颗利他的心。

因此,真正懂利他的人,才能建立强烈的影响力,从而有自己的追随者。

结语:

《资治通鉴熊逸版》这套书里面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更多。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认知是迟早的事情,何须着急,又何必去追求速成呢。

慢慢走,才是那条最快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资治通鉴   认知   史记   历史   历史人物   管理者   渠道   事情   理由   老师   作者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