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刑时坦然大笑,死后妻子知道他娶她另有目的,说:我不恨他

新中国的成立之路,是很多革命先烈用鲜血铺就而成的,视死如归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王孝和就是其中之一,面对死刑时他坦然大笑,被相机定格为历史的宝贵镜头。

王孝和为革命牺牲,却抛下妻子一人抚养两个幼小的女儿,不仅如此,妻子后来才知道,原来王孝和当初娶自己另有目的,但她不仅没有崩溃,还平静地说:我不恨他。

王孝和是如何做到这样坦然?他和妻子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事业、婚姻与革命的交织

王孝和出生于1924年,比共产党的诞生要晚差不多3年,他在1938年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也在这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这段期间,王孝和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进步书刊,这让本就满腔热血的王孝和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组织也开始了对他的培养。

1941年5月,王孝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个决定,可以说都是在为共产党服务,事业、家庭这些人生大事都优先从党的利益出发。

1941年年底,王孝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他的能力比较突出,同时被邮局和上海电力公司录取,都是好工作,该如何选择呢?党组织认为电力公司更有助于增强组织力量,于是王孝和选择进入电力公司。

在岗位上,王孝和勤奋学习,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他也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经常会组织读书会,在工人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凝聚了一批力量。

古往今来,每一个父母最忧心的就是孩子的终身大事,以前的人谈婚论嫁都比较早,在王孝和11岁的时候,父母给他订下一门亲事,对方是年仅7岁的忻玉英,两家知根知底,双方父母都很满意。

但后来王孝和去了上海,满心革命,早把这父母包办的定亲抛到脑后。忻玉英到了十八岁见王孝和还没来提亲,有点着急了,于是一家人特意到上海来找王孝和,想要个结果。

初次见面时,忻玉英土里土气,又没有文化,王孝和穿着时髦,有体面的工作,忻玉英心里是自卑的,不过王孝和没在意这些问题,他考虑的是自己的身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孝和不可能像普通民众一样自由,他的身份更不能向外界透露。夫妻之间的关系必然得十分亲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给自己和党带来杀身之祸。

对王孝和来说,如果信仰不同,是万万不可结为夫妻的。所以两人单独相处时,王孝和先“考验”了忻玉英。

王孝和问忻玉英对国民党是什么看法,这个问题放在相亲的场合很奇怪,而且对象还是个不懂革命的女人,但忻玉英没有疑心,她如实回答,说乡下的国民党都很坏。

忻玉英的回答,王孝和是满意的,看来忻玉英不会站在国民党一边,所以两人接下来的聊天比较愉快,忻玉英也中意这个未婚夫,不过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就此定下来。

王孝和向上级反映了这次的聊天情况,表示可以继续发展一下,之后两人又约会了很多次,不过每次都有共产党人暗中观察,忻玉英并不知道。

最终忻玉英通过了组织的考察,并且组织提出,农村的女人比较朴实,方便开展工作,肯定了忻玉英的人品,却也道出了一定的目的性。

王孝和接受过进步思想,本来他无心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但通过和忻玉英相处以及考虑组织的建议,他选择和忻玉英结为夫妻。

1946年,22岁的王孝和与忻玉英结婚了,王孝和对忻玉英的“利用”也开始了。

无意中卷入革命

王孝和是一名地下党员,组织要求不能暴露身份,所以婚后忻玉英仍不知道丈夫的党员身份。王孝和时常需要和同志商量一些秘密决策,忻玉英无意中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婚后不久,两人租了一间屋子,虽然条件简陋,但比之前的房间好很多,当忻玉英为他们的新家欣喜时,却不知道这个房子是组织帮忙找的,目的是开展地下联络的工作。

搬到新家后,王孝和时常会带一些人回家,忻玉英问起,他就说是来打麻将,并且让忻玉英在门口把风,说是上海抓赌钱比较严,防止被人发现。

忻玉英对丈夫十分信任,当真搬个小凳子坐门口,专心把风,尽管她很奇怪屋子里为什么没有搓麻将的声音,但也不会去多问。

此外,王孝和时常会让忻玉英传递一些信件,有时候是交给一个拿着锄头锄地的人,有时候是交给一个咳嗽吐痰的人,等等,这些要求听上去都很奇怪。

忻玉英虽然感到困惑,但她仍不会多问,默默按照丈夫说的去做,因为她相信丈夫不是在做坏事,那些接头的人也都是好人,忻玉英早已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参与了革命。

夫妻同心,国民党撬不动

但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王孝和终究还是被国民党盯上了。1946年1月,上电爆发了大罢工,王孝和始终积极参加,得到了工人的拥护。

到1948年,王孝和已经是上电工会的常务理事,因为之前的反动行为,国民党一直盯着工会。2月,“申九惨案”的发生再一次激起民愤,王孝和组织工人发起抗议,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

4月,国民党为了镇压工人和学生的民主运动,开始逮捕工会负责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王孝和,但他们对王孝和却另有打算。

那段时间,国民党特务万一开始频繁出现在王孝和家中,原来国民党最初并不想抓王孝和,他们十分认可王孝和的能力,想要用名利诱惑他为国民党效力,但王孝和信仰坚定,不为所动。

见此,万一又将方向对准忻玉英,希望她帮忙劝劝王孝和,让他们一家摆脱现在贫苦的生活,国民党可能想着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比较容易上钩。

然而他们没想到,忻玉英虽然不信仰革命,但她信仰自己的丈夫,丈夫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当时王孝和仍对忻玉英说他不是共产党,并非欺骗,只是不能泄露秘密。

直到国民党对王孝和下了最后通牒,在动手前夕,王孝和才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这意味着他已经逃不了了。忻玉英崩溃大哭,或许她早有预感,但仍无法接受。

其实王孝和本来有机会逃走,只是他没有接到组织撤离的命令,怕影响党和工会的安全,所以尽管身陷危险,仍努力坚守阵地。

坦然赴死,妻子奔走

1948年4月21日,国民党逮捕了王孝和,对他酷刑加身,威逼利诱,企图从他口中撬出一些共产党的秘密,这场折磨持续了五个月,但王孝和一直不曾妥协,国民党见拿不下他,便将他判处死刑。

在听到判决的那一刻,王孝和的反应是哈哈大笑,为革命牺牲是一件光荣的事。行刑时间本来定于9月27日,但因为人民群众的抗议被迫推迟。

9月30日上午,王孝和英勇就义,坦然赴死。

从他踏上革命道路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他的死再一次激起民愤,更是得到媒体关注,再一次削减了国民党的民心。

不论是面对庭审,还是面对刑场,王孝和都不曾悲伤和恐惧,正义在他心中,国民党的行为不过是跳梁小丑的“自黑”,他的正义与坦然,和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年,王孝和不过24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大女儿才不到两岁,小女儿仍在妻子腹中,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1948年10月,距离王孝和牺牲过去了21天,他的小女儿诞生了,仿佛是一种生命的传承。王孝和一直心系女儿,在给妻子的信中为女儿取名“佩民”,忻玉英遵循了这个“遗嘱”。

直到王孝和死后,忻玉英才从之前的一封封书信中了解到两人婚姻的真相,原来王孝和最初并不是看上她这个人,而是她对革命的价值,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丈夫的感情。

在王孝和入狱期间,忻玉英虽身怀六甲,却一直在为丈夫奔波,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不断上诉,在警局门口为丈夫喊冤,为了王孝和,她拿出自己全部的勇敢,这样的感情又岂会被小小的欺骗打倒?

虽然最初的结合掺杂一定的目的性,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感情是真的,忻玉英的单纯善良以及她的种种付出早已打动了王孝和的心。

曾经那个年代,没有人去计较那么多的儿女情长,不是不爱,而是心有大爱,身负使命,没那么多工夫去纠结这些小情绪,或者说,那个年代爱比较大气。

忻玉英理解王孝和的大义,可以坦然面对这份“欺骗”。所谓“有国才有家”,有时卫“大家”也是保“小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坦然   妻子   目的   国民党   死刑   上海   共产党   党员   丈夫   父母   身份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