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谈起溥仪时,坦言:我若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为何?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的风云人物站在时代的浪潮上搅弄风云,若论起谁是近代史上起点最高的人,张学良任第一,恐怕没人敢认第二。

就连末代皇帝溥仪也只是继承了一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而已,可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给他留的东北财税丰富,政权稳固,兵多将广,甚至还有一定的工业体系。对于张学良来说,这都是足以让他步步高升的东西。

当然,少帅在继承了这些东西之后也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比如说他促成了东北的改旗易帜,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融合了时代大势的发展,而且他支持、主张买卖新型武器,购进飞机,以及援助我党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张学良

作为新旧时代交替的人物,张学良在时代的浪潮中结识了许多人,比如说清朝的一些王公大臣亦或是皇家人物,据后续可考的历史表明,张学良曾与溥杰的交往比较密切,溥杰也曾经多次想要加入张学良的东北军中。他与溥仪也多有往来,甚至还和他同桌吃过饭。

只不过那时候的溥仪手中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伪满洲国的一个皇帝傀儡,可是少帅却是手握奉系大军的司令,因此,他们二人之间曾经有过不少趣事。在晚年,张学良曾经谈起他的朋友溥仪时曾经说:“我若是共产党就干掉他。”

溥仪

那么,张学良为何会这样说?溥仪做了什么让张学良如此愤恨呢?

世代交替的扭曲人物

溥仪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无奈的时代悲剧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还是整个中国帝制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命运多舛。

1908年的北京寒风刺骨,11月14日,郁郁寡欢的光绪皇帝在惊惧中驾崩,慈禧太后将早已准备好的政治人物溥仪推了出去,年仅三岁的孩子正式踏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成了偌大中国的帝制皇帝

溥仪

只是他这个至尊之位只做了三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波及了整个清皇宫,六岁的小溥仪不知何为长枪短炮,他只是握着手中的玩具开心不已。整个朝廷被袁世凯把控,内阁总理的头衔让他做起了皇帝的大梦。

就这样,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并没有如最初的那样继续将革命之路走下去,1912年,裕隆太后颁布皇帝退位诏书,刚满六岁的溥仪一夜之间成了平民,客气一点来讲叫“末代皇帝”。

六岁的孩童是无法感知世界大势的跌宕起伏,袁世凯允许他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并且保留皇帝的尊号,政府以及外国君主也对他礼仪相待。只可惜袁世凯没有忍住想当皇帝的瘾,他在当了所谓的皇帝了几十天后就从那个高位上退了下来。

幼年溥仪

1917年张勋复辟,溥仪重新登上帝位,恢复年号宣统。但是在11天之后,段祺瑞的大军进军到了北京城。在第12天,溥仪再次宣布退位,那一年他还不满12岁。

1924年第二次奉直大战,冯玉祥突然杀到了北平,赶跑了溥仪,他从一个末代皇帝真正地成了一无所有的平民。

对于冯玉祥杀到北京这件事情,各路军阀各有心思,而18岁的溥仪逃亡的地方也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日本公使馆。在那里的他享有的优待并不比他从前在紫禁城享有的少,当然,日本人也不可能凭空对这样一个无能的末代皇帝做慈善,他们必得榨干他身上的剩余价值。

冯玉祥

从1925年开始,溥仪就先后居住在天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而这时候的他心里想的就是“复国”二字。虽然西方教师曾经进入过紫禁城,教导过溥仪的起居生活,但他看不清世界大势。他只是表面化的将自己的辫子剪掉,频频出入各种社交场所。

进入大众视野的溥仪十分自在,因为他发现,原来离开紫禁城之后还有这样一番天地,于是他在这些社交场所中更加容易得水。

与此同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当他每次去一个地方,所在地方的军阀都会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这些客气也仅仅维持在叫他一声皇帝陛下或者请他吃几顿饭,抑或是送他几件东西而已,比如说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就曾经处置了他的老家紫禁城,把那些瑰宝变卖之后还分了一半给溥仪,用作他的日常生活费。

溥仪

溥仪对此很是感激,他觉得张作霖对自己还算是不错,因此他对张家人也有好感,那时候张学良学成归来,已经是奉系军阀中的三军少帅。一个是突入政治舞台的末代皇帝,一个是新兴军阀的热血青年,两个人在一起产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但是溥仪对张学良确实很感兴趣。

当时普仪正在天津日本租界的张园居住,还设了一个行宫处事,他自己仍以宣统皇帝的身份自居,那时26岁的张学良却已经是意气风发的三军少帅,因此他们二人时常有往来,少帅也曾经到张园与溥仪见面,但也只是普通的寒暄,并没有任何政治性目的。

张学良

有一次少帅正在饭馆吃早餐的时候,溥仪也前来用餐,两个人便交谈了一番。对于溥仪,张学良自然是瞧不上的,他张口就是:“你肯不肯到南开大学去读书,做一个平民,把你的身上的那些皇帝袍子脱掉,把身边的那些封建老臣辞掉。如果南开你不愿意去,我劝你到外国去读书,而且你现在的影响力还很大,将来竞选中国大总统也可以。如果你今天还是皇帝老爷的一套,总有一天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伪满州国的傀儡皇帝

思想先进的少帅一针见血指出了溥仪的弊病以及他以后的人生路径,若是他把少帅的话听进去,那么溥仪或许真的会走上一条崭新的从政之路,只可惜那时候的溥仪被日本人忽悠得不轻,心里想的都是“复国”二字。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和日本人正式牵上线了。

溥仪

其实早在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北京的时候,他已经被日本人盯上了,可以说,日本人盯上他也是谋划已久的事情,他们那时看到溥仪流落各大军阀、公馆里的身影时,便在报纸上大幅报道。日本人在报纸上的措辞十分可笑,用的都是“同情皇帝”这样的词眼。

当这样的舆论落在溥仪的眼里时,他发觉日本原来可以作为朋友的,因此他便动了想和日本联合在一起复国的心思。就这样,他一步步地跳入了日本人的圈套之中。

和日本人媾和是张学良最讨厌的事情,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以及其阴谋的手段在沈阳的皇姑屯车站炸死了张作霖,企图在混乱局面之中把中国东北地区夺走。日本人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和张作霖周旋多年后发现,张作霖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他能够在日本和俄国之间斡旋多年并且全身而退。

张作霖

因此,关东军已经不再有能力和张作霖周旋,他们的耐心已经被消耗得一干二净,同时日本人也意识到,只要张作霖在东北当家,那么关东军就别想轻轻松松得到东三省,于是他们用了最粗暴的手段干掉了张作霖,这激起了他儿子张学良以及奉系所有军队的愤怒。

对于日本人,张学良是毫无好感,在张作霖没死的时候,张学良的日本好友曾经向他提意见:“也可以和日本人合作,为东三省共同谋发展”。那时候的张学良便十分恼怒地拒绝了,他一直觉得日本的狼子野心必定会倾覆整个东三省。

果不其然,张学良并没有料错,他们对自己的父亲下手了。但那个时候,溥仪在做的事情踩到了张学良的雷点上。

张学良

1931年,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了东北之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接应下从天津赶往了东北,成了日本人在东北的满洲国的代言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生怕自己的侵略行为会得到列强们的指责和不满,所以才搞出了这么一个伪满洲国来粉饰。

对于张学良来说,我最伤心落魄的时候,正是你最得意风光的时候,我的父亲死在日本人的手下,而你却被日本人奉为座上宾,这不能不让他恨得咬牙切齿。在1932年~1934年期间,溥仪成为东三省政治上最高的人物,只不过他手中并没有握有实权,而且日本人也没有将他当做皇帝。

溥仪

在1934年之后,日本人对溥仪越来越看重,他们便为他举行了一个登基大典,说是登基,只不过是弄了一个破土台子,那些还没有割掉辫子的老臣拥护溥仪走上“大宝”帝位。

从那之后,溥仪在满洲国的身份由执政变成了皇帝,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一直保持着这个身份未曾变过。

张学良为何不推崇溥仪

在伪满洲国,溥仪是最高代言人,日本人利用他的身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他们将东北三省化为自己的私域,公然和中国军队开战。这让张学良恨得牙根儿痒痒的,日本人这样做也加速了分裂中国步伐。

张学良

当时我党正苏区的闹革命,带领农民们反抗日本侵略者,但是溥仪作为一个中国人并没有推动历史大势向前发展,反而是逆历史潮流而为,坐上了这个没有实权的空架子帝王位置,这不得不让人唏嘘。在晚年的时候,张学良提起来溥仪仍是不十分不解,并且他的语气中还带有着一些不屑。

早年时他和溥仪相见的时候就对他那些老套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十分厌恶,他屡次劝解溥仪,可以去读一些新世纪的书,学习一些新知识,甚至将来可以走上一条新的从政之路,但可惜的是,溥仪那时仿佛自身还未开化一般,仍然选择了复国。在众多的军队中,他选择了对中国人民伤害最深的日本侵略者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

因此不管从张学良的私人感情上来说,还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溥仪的选择都是最差的那一个,日本人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禁区,但溥仪不仅触碰了,还为他们做了多年的代言人。

严格地来讲,溥仪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既希望日本人帮助恢复帝制,又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大权,利用日本人。只可惜自小生在皇宫,长在皇宫,流落在各个军阀里的溥仪并没有改天换地的能力。

何况在那个时代里,谁有军权谁是老大,权力永远与实力挂钩。人有多大实力就会有多大权力,像他这种没有权利的人无疑只能成为傀儡。因此他虽在满洲国执政,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日本人点头,当然,除了他的私生活。但他的私生活也是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的,如果超出范围内,日本人照样不许。

1934年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有一次溥仪带着两个妹妹去逛政府,在结束之后,他又带了妹妹们去了其他的地方,可是他们刚刚出了政府大门,日本军队便活动了起来。

因为被日本人一向看管起来的溥仪竟然没有报告出行的路程就离开了,大量的日本宪兵开始寻找,找到之后日本人便强行将他们几个人带了回去,此后并对他严加看管。所以说,他虽然名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相比于手握三军和无数财宝又风流无敌的张学良,溥仪不像一个真男人,更不像一个站在时代浪潮上搅弄风云的历史人物。那时候的少帅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甚至在某些小事上也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

但他拥有了那个时代最值钱的东西——军队,金钱以及话语权,甚至连蒋介石都将张学良数次拉拢以做宠幸。

张学良与蒋介石

对标溥仪,张学良简直就是民国时代最闪亮的青年才俊,而且他看不上溥仪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溥仪明明已经在被时代推着向前走,却仍然在向后看

张学良曾和溥杰的弟弟溥杰接触过,溥杰一直要求进入东北军生活,张学良对其欣赏不已,他认为溥杰作为皇家子弟却有着向前走的欲望,这是他十分欣赏的。可是溥仪却一直倒行逆施,做出的事情每每令张学良不解便罢还让他深以为恨,恐怕这就是张学良不认可溥仪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在晚年时候说:“若我是共产党就杀了溥仪。”

晚年张学良

因为他知道,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的纲领就是反帝反封建,溥仪不仅占了“恢复帝位”还占了“想封建”,所以他站在共产党人的立场上有此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关东军   紫禁城   少帅   末代   军阀   日本人   日本   晚年   中国   坦言   共产党   皇帝   时代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