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的“市树”为何是它?

在湖南植物界,香榧名头并不算响亮,它低调地藏身在偏僻村落或山林,默默地长成参天大树。然而,2021年,宁乡将香榧定为“市树”,让很多人心生疑问:这个并未进入大众视野的树种,为何会成为宁乡的“市树”?

宁乡市树为何是它?

穿过炭河里古城,再走几段曲折的山道,就进入宁乡黄材镇月山村地界。这里藏着中南地区最大的野生香榧群落。

月山村有新晋的香榧公园,这片山林里,2800多株香榧形成群落。在香榧树下穿行,每一步都踩在淡淡的香气里。

△宁乡黄材镇月山村香榧古树群落 图/钱烨

2021年,香榧被列为宁乡“市树”,让这个鲜为人知的树种从偏僻的山野进入人们的视野。

“来看香榧啊,那你们来得不是时候。”住在山脚的老人笑着摇头,他说香榧树最好的观赏季节是每年5月,能看到香榧开花,因为香榧果子成熟至少需要18个月,那时候来还能碰到花果同枝的奇观。“你们要是白露节气来也蛮好,那是我们捡榧子的时候,也很热闹,这时候山里太安静了,榧树也安静。”老人卸掉刚挖的红薯指引我们上山。

△黄材镇月山村800年的香榧树,树皮满是沧桑痕迹。图/记者钱烨

立冬后的月山村,迎来红薯采收季,村道两侧放满装着红薯的竹筐,家家户户门口摆出大木桶沉淀刚磨出来的红薯浆。这个山多地少的山村,林地面积占到68%以上,村里除了土特产香榧,红薯粉也是一绝,慕名前来预订红薯粉的食客络绎不绝。但是今年天气太暖,还未打霜,挖回去的红薯还需要放置一阵才能打粉,村民只能暂时婉拒食客买红薯粉的要求。

和山下的繁忙相比,香榧遍布的山林异常安静。从2015年开始,黄材镇为了保护古香榧群落,每年定期进行杂竹和灌木清除。没有杂木牵绊的山中,青翠笔挺的香榧树分布一览无余,它们从山沟谷地一直往山腰延伸。“这里有2800多株野生香榧树,胸径20厘米以上的有771株,有7棵树龄8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92株。”黄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何元华边说边走近年龄最大的古香榧。那棵古香榧是群落里的“明星”,树龄千年以上,需要五六人才能合抱。为了特护它,黄材镇在它周边加装了防腐木围栏,修建了生物防火隔离带。两年前,这里还修建了步行道与凉亭等设施,人们只需拾级而上,就能将香榧景观尽收眼底。

香榧喜爱湿润、弱光凉爽的气候环境,直射光较少的山腰是最佳栖息地。在月山村,大部分野生香榧群落分布在阴坡,只有极少部分香榧生长在阳坡,它们密布在海拔高度200到500米的山林中。可能受到阳光和风力的影响,古香榧群落里的树姿势统一,枝干略向山沟一侧倾斜。

“它的树叶都是香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曹基武捡起树叶稍微揉捻,香味就扩散开来。走进古香榧群落,就能闻见这种木质清香。

△香榧树叶都是香的 图/钱烨

不是捡拾榧子的季节,但进入香榧公园,总能捡到假种皮变成紫色的榧子,散发着更浓郁的香气。“榧子过季了,但是树上还有来年的新榧子,这株年纪最大的古树每年能结500公斤榧子。”何元华说,香榧一代果实从开花到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榧子自然掉落,村民会捡拾售卖。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村民对这片野生香榧群落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榧树下种菜、种黄精,却只知道香榧树材质紧密,是造船、建筑、家具的上好材料。至于榧子可食用,价值可观,村民们还是近些年才知晓。“以前好多榧子掉下来烂地里我们都没捡,现在想来可惜了。”有村民感慨道。

但村民知道,黄材地名得名于香榧树。因为香榧木材色泽金黄,不易腐烂,当地人称其“黄材”。

△宁乡黄材镇月山村香榧古树群落 图/伍婷婷

香榧之所以成为宁乡市树,是因为香榧是一个很好的经济苗木品种,可以用于园林景观绿化,种子可以作为价值较高的坚果,对宁乡花木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撬动点。黄材镇每年都在月山村开展抚育工作,并在位于山脚地段引进浙江香榧品种,与天然香榧进行对比。

新宁榧子脚:“见到古香榧开花就会有好运气”

当榧子脚千年古香榧树根出现在眼前时,我们都不由瞪大眼睛,嘴巴一致变换成“O”形。树根盘虬卧龙般裸露,太震撼了!这个以香榧树为地名的小村落,是邵阳新宁最偏远的地方,它在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属于靖位乡湘榧村。千百年来,古香榧在这里自然生成群落,它们已成为村庄的一部分,庇护着村庄的男女老幼。

△榧子脚的古香榧树根系盘根错节 图/李兴发

进入榧子脚,隔老远就能看到高耸的古香榧树。它们遮天蔽日,四季常青,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最大的一株榧树在村道旁,挂牌年龄500岁,仰视望不到顶,需要六个成年男性才能勉强合抱。稍低矮的几株古香榧树生长在大树周围,一起构成榧子脚的独特风景。紧挨着古香榧群落的是流入永州的紫溪河。河流,古香榧,山峦,瓦舍,一幅世外桃源的理想图景。

住在古香榧树旁的村民蔡年云说,他一出生,香榧树就这么大,它粗大的根系就盘虬裸露在外。如今一个甲子过去,树还是那样,没有多大变化。“这些古树好像一直这样,极少开花落叶,但每年白露时节,我们都能捡到榧子。”他说,他曾无意间看到过香榧在半夜开花,时间很短,犹如昙花一现。新宁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李修虎说,他去年给香榧树挂古树牌时,也曾见到香榧开花,并且花果同枝,村里老人还告诉他见到古香榧开花就会有好运气。

△榧子脚的的古香榧树,村民说它已有千年了。图/李兴发

在榧子脚,古香榧树并不都聚集在村落里,很多分布在山沟、水边。靖位乡工作人员刘洋波介绍,新宁的香榧古树大多集中在靖位乡,挂古树牌的有21棵,单湘榧村就有15棵挂古树牌,年龄一般在300到500年之间。湘榧村村支书李兴发说,除了榧子脚有古榧树外,谢家岭、新建等小组也有古香榧零星分布。但最密集的香榧群落长在深山潮湿的山沟旁。“我们村的香榧树都是野生的,一般生长在西边,东边很少。”在他掌握的数据中,村中香榧树有三千多棵,围径一米以上的有一千多株,围径一米以下的有二千棵左右。上世纪七十年代,围径一米左右的古香榧树可结榧子500斤左右,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现在,榧树挂果越来越少。“说来也奇怪,我们很少在山沟里捡到榧子,只能在村里这几棵古香榧树下捡到榧子,可能山野里榧树结果被动物先吃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榧子脚的大山里有很多古香榧,那时人们并不知道香榧的珍贵,砍了好多古树锯成大约2厘米厚的木板,卖到邵阳等地做船板。有村民记得,他父亲去榧子脚抬榧树船板,四个人切割一天才将一块板送到隔壁的村镇。看到古香榧树被砍伐当木材,很多有识之士发起保护,2009年,这些古香榧纳入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被保护起来。

△榧子脚的香榧古树群落 图/曹基武

每年白露时节,榧子脚的榧子成熟,这是古香榧树下最热闹的时刻。要得到榧子绝非易事,香榧果子全长在枝丫的边缘,那些枝丫细如竹筷,人根本无从下手。村民们以前摘香榧果,要爬到树顶,把绳子系在树干上,像猴子一样飘来荡去,在枝丫边缘采摘。若是不想这么冒险,只能等榧子自然掉落。但结果子的香榧树毕竟有限,只有早起的人才能捡到。“现在干果一般能卖到80至100元一斤,大家捡果子积极性更高,保护香榧树的意识也更强了。”李兴发说道。

榧子不仅好吃,还能驱虫、清肺、润肠等。有趣的是,榧子跟酒是“冤家”。一般来说,像榧子脚这样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容易出好酒。但榧子脚的村民从不酿酒,因为一旦拿香榧树做柴火酿酒,再好的酒醅也会化成清水。

如今,榧子脚的古香榧是村中的“长辈”,人们将其奉为神木,很多人还认它们做干爹干娘。人类把古树当成父母,是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古香榧的“干儿子”“干女儿”们,每年大年初一天未亮就要去给它们拜年,放鞭炮,祈愿一年风调雨顺。现在,褪色的鞭炮纸还残留在榧树脚,见证着古榧树和人类的情谊。

东安漆家院子:500岁古香榧成为漆姓族人的“大槐树”

清晨,浓雾散开,永州东安县大庙口镇袁家村漆家院子,古香榧、老屋、石板小路层层晕染,像一幅水墨画。这个村落远近闻名的古香榧树有500岁了,它是漆姓族人的“大槐树”,从这里移民出去的漆姓族人把它当成“故乡”,它在,“根”在。

△东安县大庙口镇袁家村漆家院子500岁古香榧树 图/吴磊

和相隔半小时车程的新宁靖卫乡香榧群落相比,漆家院子的古香榧只此一棵,略显孤独。寒冬时节,和它混生的大部分植物进入休眠期,银杏和枫香掉光了叶子,南酸枣树上几粒酸枣顽强地挂在枝头,唯独古香榧愈冷愈苍翠,成了村落里最耀眼的存在。

古香榧树很粗大,有6层普通楼房高。凑近看,它每层树干上都有不同种类的蕨和落石、薜荔及不知名的爬藤植物寄生,平添几分沧桑感。古香榧树大多时候安静异常,虽然它和村道只相隔15米,但隔出了两个不同世界:一边是汽笛声喧嚣的繁忙村道,人们来去匆匆;一边安静,偶有鸡鸭、狗经过树下,不知名的鸟儿飞上枝头,愈发显得寂寥。

这株古树长在一处瓦屋旁,和漆姓村民比邻而居,大部分时候,他们互不干扰,只有极少时候才有交集。村民们把树当成自己的“祖先神”,因为他们从江西迁入此处时,这棵香榧就在这里,它看着族人们落户、繁衍,又目送着他们离开。漆家院子以漆姓命名,1886年前后,有些族人迁往四川,他们将这棵挺拔的香榧树作为故乡的记忆点。漆氏族谱上还记载着这次迁徙,迁出去的漆姓族人认祖归宗,以香榧作为标志植物。这株香榧树就成了它们名义上的祠堂,指引着一个家族回家的路。如今的漆家院子变了模样,但香榧树始终在原地,慢慢生长,等候漆姓族人的归来。

△漆家院子500岁的古香榧树 图/蒋学军

每年白露时节,香榧果子成熟掉落,人们纷纷前来捡榧子。“榧子可以解酒,我们这里如果有人醉酒,直接捡新鲜榧子剥开,吃上一两粒就可以了。”袁家村村支书叶军说,掉落的榧子有三层,除了绿色外皮,还有硬壳,能吃的藏在硬壳里。但香榧树挂果并不稳定,碰到极端气候,它也会跟村民“爽约”。今年可能因为大旱,当地村民没捡到榧子。

古香榧树也并没有想象中无坚不摧。2008年大冰灾,折断了它的树顶,如今隔远望去,榧树尖顶缺失一块,有点“秃顶”,除了影响它的高度,好在并未伤及元气。十多年来,它依然郁郁葱葱。断了的香榧木材,也有村民试着用它做柴火,可能因为木质太紧实,很难烧燃。

因为敬畏,漆家院子的村民将古香榧树当成神明,规定不能砍它的枝条。“老一辈说砍古香榧树枝条就会对家庭不利。”叶军说,这虽然有点迷信,但这种想法代代相传,保护了这棵古树不受伤害。

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通讯员曹基武 吴磊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宁乡   新宁   榧子   香榧   群落   红薯   族人   山村   院子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