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最热夏天

我国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是哪一年?最高气温达45度,短短十天首都一万一千多人热死、渴死。酷热四处蔓延,高温下的庄稼更是大量减产,流民、灾民四处逃窜,这究竟是天意还是人祸!

公元1743年,或称乾隆八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常住北京,他用当时先进的温度测算方法,测绘记录那年北京夏天的温度。后来中国国家气象局对数据进行换算,得出乾隆八年七月平均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

那年宋君荣写信给法国的朋友们诉苦:“就连土生土长的北京老人们都说,从来没遇见过这么热的天气。”他所经历的正是三百年来中国北方夏季的最高温度,这个高温记录时至今日都没能被打破。

那年的七月二十五日,气温更是飙升到恐怖的44.4度。没有空调、电风扇的乾隆年间,人们该如何挨过这酷暑。虽然朝廷为民间发放了冰块与解暑药物,但仍是杯水车薪,据史料记载,仅在七月十四日到二十五日,仅京城内因酷热而死的百姓就有一万余人。

这场热灾在中国北方其他省市的地方史料中也均有记载:天津地区“人皆热死,土石皆焦”。保定府“亢旱”,石家庄“日中铅锡销化”,山西更加恐怖“道路行人皆有毙者”……当时的京畿、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均被这场酷暑折磨得不成样子。

大热带来大旱,当时农业是主要产业,几个月的高温给老百姓带来至少几年的后遗症,农田因干旱亏损,甚至颗粒无收,许多人因此变为无家可归的流民。家中米缸已经见了底,靠种地过活的农民不得已踏上了外出逃荒的路。

大量灾民涌入北京城,若是一个威望薄弱、懦弱无能的领导人一定无法化解这场天灾带来的恶果,幸好,乾隆皇帝是个勤政务实的青年君主,此时清朝经历过雍正帝铁腕改革,不仅政治清明,国库也算得上充盈。

乾隆皇帝预感到酷热天气会使旱灾爆发,提早便从各地调拨了四十万石粮食,用于赈灾。为了防止官员们从中谋私,影响救灾效率,下令命各府、县官员根据受灾等级将流民记录在册,按照严重程度进行赈济,同时在各地大开“粥厂”,疏散民众,分担救济压力。

乾隆帝的愿景可不仅仅是控制住局面,下一步便是恢复经济,为此清政府很快启动了京畿周围大兴土木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受灾百姓这一劳动力,也让灾民有机会实现小家庭经济的恢复,一举两得,清朝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康乾盛世未葬送在那年酷热的夏季。这依托于雄厚丰饶的国力,贤明君主的领导,政治时局的清明。

这场“历史最热的夏天”葬送了许多人的性命,在史书上也仅仅只留下短短几句。愿后人也能借鉴,保护环境,勿让极端天气反噬我们的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国家气象局   京畿   乾隆   流民   灾民   法国   山西   天津   北京   高温   夏天   我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