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宠信的宫女韦团儿, 向女皇的么儿李旦告白, 遭拒, 愤而报复

武则天共有四个儿子,

老大李弘, 突发重病而亡。

老二李贤, 29岁时, 武则天下令, 逼他自 杀身亡。

老三李显, 被流放到湖北房州。 流放期间, 仍然受到母亲的严密监视。后来发动政 变, 他终于当上了皇帝, 随即又被老婆女儿联手毒死。


只有么儿李旦, 得以善终。


李旦喜爱文艺, 性格柔和, 况且, 他是老四, 从来就没想过皇位。也正是这种性格, 他才有幸熬过将近20年的宫廷血雨腥风。


他在三哥被流放后, 被武则天扶上皇位。但实际上, 他是被软禁, 就连在宫中, 都不能自 由行动。



686年, 武则天打算还政于李旦, 李旦见了哥哥们的下场, 很清楚这只是母亲的试探, 连忙推辞, 后来, 干脆将帝位禅让给母亲。


690年, 67岁的武则天称帝。李旦顺水推舟请求改姓为武。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想要争夺太子之位, 总是想方设法陷害李旦。


这下子, 机会来了。


武则天十分宠信一个看守门户的宫女韦团儿。而尝到权力甜头的团儿, 想要更上一层楼, 便打起皇位继承人李旦的主意, 时常趁着引 領李旦进宫面圣的时候, 勾搭李旦。


谨言慎行的李旦, 总是装傻充愣。韦团儿继续纠缠, 他只好表态拒绝。


韦团儿恼羞成怒, 愤而报复。


693年, 韦团儿先是利用武則天對她的信任, 向武则天诬告李旦的妻妾刘氏和窦氏, 用小人偶诅咒武则天。 “她们每天都在诅咒皇帝。”



武则天本就经常做恶梦, 梦到被她剁掉四肢, 残酷杀害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披头散发找她索命。


再加上担心儿子伺机窜位。一听到谗言, 震怒不已, 趁刘氏窦氏进宫拜年请安, 秘密处决, 埋尸于宫中。

(后来, 李旦二次登上皇位, 在宫内掘地三尺, 却怎么都找不到两位妃子的遗体。只能为她们立衣冠冢。)


李旦和两个儿子李成器、李隆基, 得知她们在宫内失踪, 都不敢多问一句, 全都假装没事, 照常过日子。


韦团儿又想诬告陷害李旦。但事败, 被武则天处死。


不久, 有两个官员私下进入东 宫, 会见李旦。武则天知道后, 腰斩了这两个人, 再幽禁李旦, 禁止任何朝臣拜见他。


李旦形同囚犯。


上被母亲忌惮, 下有武承嗣的虎视眈眈, 李旦在东 宫的日子,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后来又有人陷害李旦, 诬告他谋反。



更倒霉的是, 武则天派来东 宫查案的, 又是一个小人, 来俊臣。


来俊臣流 氓出身, 靠着一身密告、做伪证的本领, 走到了武则天身边。他在办理武则天交待的调查时, 总是随自己的喜好, 捏造伪证, 陷害当事人株连, 经常一杀, 就是千余家。


他刑 讯逼供东 宫一众人等, 屈打成招, 要他们交出李旦 ”谋反” 的证据。


李旦危在旦夕。


万幸, 一个人的挺身而出, 让李旦转危为安。


他, 就是安金藏,唐代西域安息国 (今伊朗国) 的胡人, 在唐朝当人 质,后来成为祭祀乐舞的乐工。因为李旦喜爱文艺, 两个人经常切磋, 成为知交好友。


安金藏大喊: “无论我怎么说, 您都不会相信, 我就挖心证明。”


说着, 夺刀一插一划, 五脏都露了出来, 流了满地的血。


武则天一直关心此案的发展。忽然有人来报, 武则天一震, 连忙派御医抢救安金藏。


御医使用古代常用的外科缝合线—桑皮线, 为安金藏缝合创口。这种线可以为身体吸收, 不需要拆线。


安金藏苏醒后, 武则天来探望。 心中感慨万分, 一个无权无势的乐工, 都豁出性命, 保住主子的清白。她是李旦的母亲, 应该了解这个儿子的性格恬淡, 却任由他人挑拨离间。


武则天一直想把皇位传给武三思或武承嗣。幸好, 狄仁杰告诉她: “历来只有亲生儿子祭拜父母, 没听说侄子祭拜姑姑的。侄子只会祭拜自己的父母。“


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 如果死后没有人祭祀, 那不就成了孤魂野鬼?


于是698年, 武则天迎回了三子李显。


李显回来了, 众多朝臣都支持立他为太子。李旦也坚决将太子之位让给三哥。


7年后, 705年, 武则天病重, 宰相张柬之等5人发动政 变, 禁军500多人冲入宫城, 武则天被 迫让位给三子李显, 随后移居宫外的上阳宫。



710年, 李显被妻子韦后、女儿安乐公主, 用馅饼毒死。韦后和安乐公主, 一个,想追随武则天的步伐, 当皇帝。 一个想当皇太女。都乐中于权力游戏。


10多天后, 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 发动兵变, 杀 死韦后和安乐公主, 拥立李旦为帝。


712年, 李旦因太子和太平公主争权, 他担心朝廷再次动荡, 更担心女主国政的事情再度上演, 所以决定在50岁壮年之时, 让位给太子李隆基, 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乍看之下, 李旦太过软弱, 但从结果来看, 李旦的退让, 实在用心良苦, 充满智慧。


他的第 一次退让, 除了保命, 还有对时局的敏锐观察, 和精 准判断。


他早已看出, 母亲在称帝之前, 就已经布局完善, 握牢了大权。


他的三哥就是因为跟母亲争权, 直接被母亲流放, 当时, 没有人可以站出来, 为被罢黜的皇帝说话。


他第 二次退让, 将太子之位让给三哥李显, 是不希望兄弟争权, 自相残杀。


他第三次退让, 将皇位让给有勇有谋的儿子, 是为了结束党争, 更要阻断太平公主的称帝之路。


他一退再退, 但都是为大局着想, 既稳定了局势, 又能保全自己和儿孙的身家安全, 后来还当上了悠哉的太上皇, 更为大唐带来了开元之治的繁华昌盛。


身处风暴中 心, 真的需要一颗通透的心, 智慧的眼, 与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乐工   安乐   太平   皇位   宫女   女皇   侄子   太子   告白   皇帝   儿子   母亲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