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占荣先生《与离邹同学书》

裴占荣先生《与离邹同学书》

陈明义整理

按语:裴占荣(约1899-1943.5),字雪峰。河北省滦县安各庄人。少时入本乡私塾就读。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先后随李证刚、林宰平(名志钧)先生治《易经》,著有《周易汉象新证》。1931年至1937年追随梁漱溟先生在山东从事乡村建设实验。1938年山东沦陷,梁先生率大部分师生等撤至四川,裴雪峰等少部分老师留在鲁西南组织学生和农民武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在定陶创办一中学。1943年裴占荣因受日寇拘捕,受刑,而逝世于山东菏泽辛集。裴占荣先生是位忠义之士,民族英雄,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贡献出宝贵的生命。裴雪峰遗著甚多,但经战乱、文革,遗留下来的仅有《周易汉象新证》书稿、《虞仲翔先生年谱》和部分书信、诗作。

1931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创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经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于当年6月正式招生。一批追随梁先生的有识之士,如陈亚三、高赞非、裴占峰等担任研究院的导师、班主任。研究院提倡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注重研究各地方的乡建方案,以训练、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为宗旨,很受学员欢迎。学员在校时间虽短(1-2年不等),却相互间、与导师间建立下深厚的感情。裴先生的这篇书信便是学员毕业离院后,他再次的真情吐露,以及别后老师对学生的人生嘱托。该书信刊载于1933年《乡村建设旬刊》第二卷 第二十六期。余有幸觅到此文,读后倍受感动,遂沐手整理,分享公众。


与离邹同学书

裴占荣

离邹同学公鉴:

当八日临别之夕,占荣随诸师之后,历赴各室省视,伤痛之怀,匪言可喻。苏轼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虽明知事有定数,成定局,悲亦无益,但寸心之悲恨,遥遥欲坠,几欲发弥天誓,与造物争,而谋一永久之居首也。

在此一夕之中,同学来作别者甚多,几至不能悉数,徘徊门窗之外,欲来而未果者,当必尚有其人。同学与我意至殷垦深愧,无以为报,临别赠言,荒漫寡当,蓋寸心之伤痛,已至不能自主,如鲠在喉,不能快吐,而面相觑,殊少生人之趣,恨未能使此一寸一分之光阴,作千万倍,促膝相对,畅叔(诉)离悰也!

九日三点早起,黑影团团,已充别意,当时(同学来)与占荣、亚赞诸师作别,五中瞀(mao)乱,不记语从何起。传云:“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出者,谁扞()牧圉()?1”以今方古,遂成此不圆不满之实情。我对于同学来作别者,如售犊之母牛,将别之頃,离群之前,犹供其最后之乳食。对于亚公、赞兄2,则如失母之婴儿,哀鸣饮泣,东爬西索。古人有云:“离愁千种,别恨万端”3,恐此际不啻千种万端,或又将至于倍蓰(xi)也。

早餐后,我从此间,诸师率留校同学鹄立东关道左,作仓皇之送别。一声征笛,黯然销魂,见诸同学排队启程,向左敬礼,我当时如就刑之囚,神魂陡失!第觉此身著蓝布衣之乡村军队,非復各人有其面貌,迷迷茫茫,已由多数而变为一体。余不復欲正目个个而视之,嗒然若丧,傫然若醉,个中意味,笔墨难宣。古人诗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舆之谁短长”4。沉吟再四,真觉古人先得我心也! 你本预为赠别之语,拟痛哭流涕,以陈于诸君之前,于我心既得少舒。于人生离别之际,亦告相当之阶段,只以火车时间关系,恐不便再遽停留,临事失机,放诸君彭彭而去,此最后宛转忉怛(dāo dá)之一言,终未得达,遂索然整队而返。占荣当时独行队后,踽踽凉凉,哀从中来,弗能再忍,不顾一切人之非笑,竟至涕泗滂沱,心情之悲痛,如剜如割,如癫如痴,如失□之鹿,僕僕焉其无依!如亡雏之鸡,遑遑乎其未得!返队(与)留校同学训话,讲堂上下,悽怆酸楚,掩泣相向,充满怊怅之情焉!

呜呼!别矣!大丈夫自有前途,人之自励,谁不如我,“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5,不能以理性制裁情感,我其为古人所笑矣!况有亚、赞诸师,与同学长期相处,又安用我为喋喋之言者?但因我所欲言者,当时既未得言,故终不愿独葆此极大之悲哀,而卒思一倾吐于诸君之前。诸君读此书后,或笑我愚,或怜我痴,或思我而有同情之感,在我固非所计也!

我所欲言者:“为宗党爱惜个人,为国家爱惜团体”,二语而已。语太简略,请更申释而言之:

何言乎为宗党爱惜个人?诚以诸君千里跋涉,远来邹平,暑期到校,冒霪雨之淋漓;年假省亲,極风雨之艰苦,以致劳憊疾病,大有其人,究其所为者何事?所学者何说?心果判然有以自了矣乎? 君之家庭,君之宗族,君之乡党,对君之期望为何?若所期望者:为居官敛财,此系必不可得之事,彼亦所审知矣;若为做人而读书,为明理而研究学术,此系必可得之事,而亦家庭,家族,乡党,所昕夕期望切盼者也。君之归也,果能崭焉有以自见,明人生向上之真谛,讲孝弟廉谨之行,习忠信敦实之风,可为家庭表率,可为乡里模范,使父老皆刮目而喜,改容相向,则虽若毫无成绩,吾必谓之有成绩矣;且亦不枉诸师友之殷殷启迪矣,若弗志乎此,而貌为迎合,神实他属,进有矫揉之行,退有夸放之为,此不独诸师友所为疾首痛心,而亦宗族乡党,引为深耻者也!此愚所谓为宗党爱惜个人者也。

何言乎为国家爱惜团体?诚以我民族缺乏组织,衰颓沉沦,江河日下,迄今已届可忧可虑之时期,我院诸师愀(qiǎo)然6殷忧,热心干济,外察世界之潮流,内审民族之精神,始有本院之创设,本院唯一之目的:超乎世俗权利范围之外,本和平互爱之宗旨,为民族谋一出路耳。诸君因国局阽危,阅报纸则慷慨激昂,闻噩耗则痛苦流涕,此愚之所素知也,第救国之任,至大且重,非明烛千里,蜜兼万绪,有目光有组织之团体,曷(hé)足以当之。诸君听漱师7言论,既审知吾人团体,为民族自救运动最后潮流矣,岂不当毅然决然,有以自矢,忠诚勇敢,力行不倦;直接效力于团体,间接效力于国家,惟能爱我团体之人,亦即是爱国最切之分子;惟其能服从团体之纪律,遵守团体之宗旨,协力同心,始能达到救国之重大使命;此意义固不假吾人再三申说,诸君亦审知之。此愚所谓为国家爱惜团体者也。

朂哉诸君:晨昏风雨,共学一年,讲学论道,实有至乐。深望诸君:永念此一堂聚首之情,以道德相勉,以果毅相劝,规诫夹持,共底于成。礼堂高声,红瓦离离,小树亲栽,绿芽茁茁。操场之风景犹昔,寝室之床榻尚存,实有其境,实有其人,并非黄梁之幻梦。诸师之训诫,耳熟心祥,宁能恝(jiá)置?吾人之将来,果当如何,宁不自知?即不能奋身勇往,为国宣猷,岂可沉湎下流,不自振拔,以贻团体之羞耶?

占荣昔者求学北平,得与海内人士相接,即觉山东同学,特有敦厚诚朴之风。今来此邦,得共研摩,适符夙愿。常信人生一念真诚,最为可贵。以故论地域则省区各异,论世风则师友道乖,本可漠然处之,而竟潸(shān)焉出涕。我同学如果能精进不息,敬业乐群,将来之前途,必有蔚然可观者!余当拭目以俟(sì),容有破涕为笑之一日。私心系属,朝夕窃祝,曷敢懈怠?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临楮(chǔ)仓皇,百端交际,又不觉有无穷之感也!


注释:

1、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出者,谁扞牧圉?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预 注:“牛曰牧,马曰圉。意思是:没有留下的人,谁来守卫国家?没有跟随君王的人,谁去保卫那些牧牛养马的人?

2、亚公、赞兄:指陈亚三(训练部主任)、高赞非(研究院导师)。

3、离愁千种,别恨万端:出自:清代项鸿祚《阮郎归·吴门寄家书》: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出自: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7、漱师:指梁漱溟先生。


作者简介:陈明义、男、1950年11月出生,山东省郓城县陈栈村人。1975年山东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留校任教。高级职称。曾任中国石化集团建设公司技工学校校长、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青岛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等职务。青岛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后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2010年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东流   周易   乡党   同学   短长   师友   山东   研究院   乡村   团体   荣先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