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珠海高新区坚持水文化创新建设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坚持传承弘扬优秀水文化传统,积极推进污水治理、绿道建设,把水文化创新作为区域发展前进的动力,促进水文化、水环境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乡村振兴等民生建设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已完成34公里的碧道建设,那溪河实现“水沟变溪流”,会同社区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创意、景观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特色乡村,水文化创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高标准污水治理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那洲东排洪渠起于会同社区,终于那洲社区,渠道全长约5公里。作为珠海母亲河前山河的源头之一,当地居民更愿意称之为那溪河。

早年间,那溪河被认为是前山河的污染源,存在污水溢流、周边畜禽养殖等问题,严重污染河道水质。为确保前山河上游支流水体生态修复达标,逐步实现前山河支流那溪河“水更清、岸更绿”的目标,高新区加快推进涉水治污减排配套建设,着力推进那溪河的综合治理工程。

2013年,高新区成立“前山河支流(那溪河和后朗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那溪河整治行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水环境整治。

近几年,通过清淤疏浚、清理非法养殖、新建配套市政污水管网、扩建污水处理设施等综合治理,那溪河已实现感观上不黑不臭,达到“初见成效”的整治目标。

那溪河治理后面貌提升。

另外,高新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利用会同社区周边山、林、河现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在会同村外围配齐公厕、停车场、弱电下地等基础设施;柏叶林、正坑等片区实现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外围荔枝公园生态渠、景观绿化及照明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会同社区面貌得到有效提升,为当地居民营造美丽宜居环境。

会同社区修复水生态后。

高规格碧道建设

新建10公里绿道环线

近两年,珠海高新区结合碧道建设高质量打造会同-那洲绿道环线,目前完成34公里的碧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的会同-那洲10公里绿道环线,以碧道建设、绿道环线为纽带,串连起会同、那洲等多个村庄,辐射范围向周边延伸,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实现碧道、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

会同-那洲十公里绿道环线。

会同-那洲绿道环线以彩色带为分隔线设有自行车道、人行道,无论是漫步、骑行还是慢跑都十分惬意;一路翠竹遮道、流水潺潺,绿道沿线展示了古元版画、乡村振兴、水文化等多元素主题,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在此展露无遗。

2022年,高新区在会同-那洲绿道环线中沿线增设监控、照明、公厕、咖啡公社、驿站等休憩点,丰富那洲绿道休闲游憩元素,打造高质量、慢生活乡村旅游风貌,大大增强群众亲水性,提升幸福感。

高质量乡村振兴

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村

水沟变溪流、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会同社区的变化与提升肉眼可见,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由内而发。

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样板村,会同社区近年来开发建设硕果累累。2020年9月,荣获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称号;2020年12月,获评第二届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2021年1月,会同社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

为充分发挥样板村示范带动效应,会同村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不少于10%的免费开放限定空间,吸引广大游客到会同体验文化、旅游项目和活动。

数据显示,2021年会同古村共接待到访调研团队逾200批次、调研到访人数约1.3万人次,吸引游客约9.5万人次。2022上半年到访游客量约7万人次,仅“五一”假期三天的到访游客量就突破1万人次。

会同村游客络绎不绝。

前来会同村开展“研、学、旅”的游客、群众络绎不绝,充分彰显那溪河的治理及两岸景观提升为会同社区乡村振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高新区会同社区通过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管理水岸线等水利建设,积极推进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仅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提质增效,而且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成为珠海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村的先锋。

【撰文】谢静怡

【作者】 谢静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珠海   水文   高新区   乡村   支流   环线   山河   助力   污水   水环境   游客   特色   美丽   文化   旅游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