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往山西,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

——孙绿

某年春季,我与数位友人发起了一场华夏文明寻根之旅。中华文明早期是由众多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成,而在这众多地域中,河洛地区汾河河谷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这趟旅程的目的正在于考察与体验这两大地区的山川环境与众多历史古迹。

山西(太行山以西)的海拔与东侧的华北平原之间有着明显落差,中国地理上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在此地非常明显,而从黄土高原中冲出东流的黄河则使得河洛地区(西至潼关、东至郑州)有着更平缓的坡度,并成为渭河、汾河两大流域进入华北的重要通道,而这里也是早期中原所指的大致范围。


本次旅程总路线图:从石家庄出发,经井陉入山西,沿汾河河谷一路南下,渡过黄河,经过河洛地区回到华北平原


在为期四天的旅程中,我们从石家庄出发,经井陉路线进入山西盆地,沿着汾河河谷一路南下,经临汾、永济(蒲州)、运城等地,循虞坂故道离开山西盆地,从茅津渡过黄河至三门峡,从三门峡经崤函古道至洛阳,向东穿过虎牢关最终抵达郑州。


石家庄——临汾

从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需要穿过“巍巍太行山”,而可行的通道却屈指可数,在技术能力有限的古代,沿河流谷地穿过山区是首选(即使绕远路)。


巍巍太行

石家庄——临汾——运城盆地路线图


而这些通道中最著名者名曰“太行八陉”,分别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这其中,太行陉、白陉、滏口陉都是通向山西长治盆地的通道,但长治盆地并不是山西的核心区,他和汾河河谷之间还隔着一层太岳山。而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则通向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大同盆地属于桑干河(永定河上游)流域,仍然不能直接到达汾河。


这八陉之中,只有井陉和轵关陉直接通向汾河河谷,我们正是从井陉进入山西,而从汾河流域进入运城盆地后,循循虞坂故道出山西(轵关陉)西侧。


太行八陉路线图(地形、卫星)


井陉之所以能通向山西腹地,是因为滹沱河的一条支流,将石家庄、井陉盆地和阳泉盆地串联起来,从阳泉盆地向西可以很快到达汾河的上游支流,沿河进入汾河谷地。


在古代,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从山西腹地到达北京的最快路线),政府必定在此设关,便利东西交通并派兵驻守拱卫京师。


在这条路线上,有多个重要的节点,井陉盆地的西侧出口天长镇是一个(通向阳泉),现在依旧有天长古城可供我们考察。从天长镇向西有两条路线通向阳泉,分别是著名的娘子关固关,我们本次走的是固关路线,并参观了固关长城


天长——固关、娘子关的地缘重要性在先秦时期就已体现出来,曾是赵国连接自己东、西两部分领土(华北平原和太原盆地)的重要通道,韩信“背水一战”击败赵军也是在这里发生,并由此向东攻取赵地。


固关长城:位置与卫星图





固关长城(摄影来自本次旅程团员)


由井陉通道我们进入太原盆地(汾河谷地)


山西省境内有太行、吕梁两大山脉,其间亦有小山脉数个,形成了山西内众多盆地的格局。


其中,太原、临汾盆地属汾河流域,与运城盆地内河流都向西南汇入黄河,忻州和阳泉盆地属滹沱河流域,向东流向华北,大同盆地属桑干河流域,向东与张家口、怀来等盆地河流共同汇入永定河。


可以说,山西省是一个防御力很强的省,易守难攻,而在完成内部整合之后可以对外向多方面扩张,渭河流域在这方面具有类似的优势,而周、秦、汉、唐的全国统一之战均以晋、陕为基地(反过来说,以此为基地的政权统一了全国),是颇有道理的。


山西盆地分布——地形图


山西夜间灯光分布大致=各大盆地+煤矿+对内对外交通线


山西灯光图


临汾——运城

从临汾向南,我们首先考察了著名的陶寺遗址。陶寺遗址分布在当地数十处,其中陶寺村附近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规模最大,以其命名,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前1900年,是中国商以前时代的重要遗迹,关于陶寺是否是所谓“尧都”,众说纷纭。但这一城市规模作为古代这一地区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是可以肯定的。


临汾——运城——洛阳路线图

陶寺遗址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还发掘出了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最早的古观象台),第一缕阳光会穿过众多石柱的某一特定缝隙而直射中心观测点。


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摄影来自本次旅程团员)


陶寺遗址之后,我们前往晋国博物馆,其馆藏非常壮观,其中尤以建于发掘遗址的车马坑和墓葬坑为最。


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中,晋国以及赵魏韩三晋的地位颇重,是长期主导天下格局的地缘强权。而晋的扩张、鼎盛与分裂,则与其地缘条件关系很大,成于此亦败于此。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称霸-崤之战(图片来自史图馆)


曲沃代翼(晋国的小宗击败大宗)开始,晋国以临汾盆地为基地向外扩张,逐步整合了山西境内各盆地,而权臣大夫的势力扩张导致不同贵族在晋国内部瓜分封地,而不同贵族势力在地理的影响下(多盆地分立),逐渐整合自己的封地,其向外扩张方向亦考虑到与山西内土地的结合,使得晋国后期实际处于分裂状态


公元前403年、周册三晋-七雄并立(图片来自史图馆)


而在赵魏韩三家正式分晋后,山西的内部整合被破坏了,当秦国逐渐蚕食其三晋的山西老家时,这个破碎的堡垒被舍弃,三晋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步转移到山西之外的领土(新郑、开封、邯郸)。秦国事实上是在整合了秦晋两地之后才真正对华北平原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公元前248年、秦攻取晋阳(位于今太原)(图片来自史图馆)


晋国博物馆直接建在遗址原地,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国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两千件。





晋国博物馆


这之后,我们受到了山西闻喜县人民的热情款待,并带我们参观了他们引以为豪的“宰相村”—裴柏村,该村号称天下无二裴,天下所有的裴姓都从这里走出。


之所以称为宰相村,是因为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出了数十位宰相和大将军,如裴休、裴行俭等,其他各领域杰出贡献者则更多。


如此多的裴氏名人,大都得益于裴氏家族的权势,裴氏在南北朝时期即是北方著名门阀大族,隋唐时期亦多与政府皇室结合和联姻,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而家族出身在当时是走向宰相的重要条件。但愿当地的裴氏后人在学习祖先的成功之道后能够锐意进取、造福地球。



裴村-裴氏名人纪念馆


在落脚运城之前,我们又去观察了运城以西的蒲州古城及相关古迹,蒲州位于古代西渡黄河的重要渡口(蒲津渡),亦有人认为此地是时代的舜都(舜都蒲坂)。


普救寺—蒲州古城—鹳雀楼—蒲津渡

普救寺


蒲州古城-鼓楼与城墙


建于武则天时期的普救寺颇为值得一看,气势非凡。并且该寺因王实甫所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而得名,寺内高塔名为“莺莺塔”,且是一座著名的回音建筑。


蒲州古城虽只剩鼓楼及部分城墙,但从城门看向鼓楼,其当年作为交通重镇的城市规模与繁荣程度亦可想象。



普救寺(图片来自网络)

远观鹳雀楼(图片来自网络)


黄河边,唐开元时期的镇河大铁牛,能保存至今,亦令人惊叹。一路下来,地球先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实令我局刮目相看。


蒲津渡大铁牛(图片来自网络)


运城——洛阳

从山西临汾—运城盆地进入河南的路径有很多,最近的有两条:从运城循虞坂故道,穿过中条山,在茅津渡、三门峡处过黄河。或者从侯马循轵关陉,穿过中条山、王屋山之间的缝隙,到达黄河北岸。


我们从运城出发,走第一条路线。但为什么近路都是穿山,走黄河反而绕远?


在中国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黄河来了个大拐弯,从此一路向东一路到海。这个拐弯处之所以拐得如此剧烈,是由于中条山和秦岭的阻挡,黄河只能向西南到潼关处,才能拐向东方,穿过两山夹成的狭窄谷地,流向华北平原。



这样一种山脉和河流走势,也形成了围绕这一段黄河的几个地缘区:河东(临汾、运城盆地)、河西(陕西洛河、渭河流域)、河洛(西至潼关、东至郑州)


他们之间被黄河、中条山、王屋山、崤山等隔开。而在他们之间,中条山和崤山之间这片谷地,也就成为了从山西或陕西进入河南的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


在离开运城前,著名的东方死海——运城盐湖是一定要去看的,由于含盐度很高,和中东死海同理,人沉不下去,遂成旅游胜地。


古三门湖——运城盐湖


事实上,运城盐湖起源于古三门湖,黄河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是一连串的胡泊(青藏高原的抬升导致黄河中上游发育出一系列断陷盆地),如:银川古湖、河套古湖、汾河古湖、三门古湖等。


三门峡是阻挡黄河东流的最后障碍,当这道障碍被冲破后,中上游的古湖慢慢消失,而运城盐湖则是古三门湖的遗留,大量的含盐类矿物质留在这里,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盐产地,这一战略物资时常导致不同政权的争夺(如有说法认为炎黄二帝在此为食盐而战.....)





运城盐湖


从运城向南穿过中条山至三门峡这条道路既然是河东入河洛的关键通道,当年晋国对外扩张当然不能放过这里,而著名的假虞灭虢故事(唇亡齿寒),就是关于这条路线的。


当时虞国处在虢国和晋国之间,晋国君以财宝诱之,令其借道晋军穿过国境,讨伐虢国,不料虢国既灭,晋军反手即灭了虞国。


晋、虞、虢地缘关系


古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黄河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个障碍,而少数河窄流缓处,就成了当时的渡口所在,渡口和当时的关隘一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茅津渡即是其一。


茅津渡


过茅津渡,就出山西到了三门峡了。

感受总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本国人民、外国人民、外星人民都当好好学习、思考,以镜鉴自身,以造福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山西   井陉   晋国   华北平原   盐湖   临汾   运城   太行   黄河   华夏   盆地   源头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