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擦亮“浙东唐诗之路”品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12月13日,“相聚剡溪 续写诗路”2022浙东唐诗之路系列活动在浙江省嵊州市举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市发布了王羲之、谢灵运等人物动漫IP,动员部署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向俊说,古代的剡县(今嵊州)是“浙东唐诗之路”地理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历代诗人游览浙东名山的必经之地。唐诗之路中,到过剡溪的诗人最多、留下的诗篇最多,留存的行迹也最多,仅《全唐诗》就收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50位诗人的咏剡诗篇540多首。

浙江省嵊州市境界的剡溪。 嵊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嵊州近几年来一直围绕着以名人、名居、名镇为载体,以山水为纽带,以故事为灵魂,扎实推进了可看、可听、可体验的唐诗之路建设。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在发言中建议,当代续写诗路的文章,就是要围绕浙东唐诗之路所固有的历史人文和故事,围绕嵊州剡溪固有的文态去激活它,利用专家学者,媒体不同视角和知识点去传播它,塑造独特的唐诗韵味人文文化。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胡可先建议, 浙东唐诗之路是以剡溪为流向的地理之路和文化之路,嵊州处于中心地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资源。但是,要加强唐诗之路核心区坚实的基础研究,提高嵊州诗路文化建设的辨识度。

作为浙江诗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4条诗路中起步早、成果丰富。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韵文学学会会长肖瑞峰认为,应对浙江文化建设新态势、新举措,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也面临转型升级提速的挑战。

剡溪实际上和浙东唐诗之路是“二位一体”的,李白、杜甫都在剡溪有很多诗词,剡溪发源于嵊州,引用剡溪的唐代诗歌比引用新昌境内天姥山的诗歌多。肖瑞峰建议,嵊州市要加强与新昌、天台、上虞等浙东唐诗之路县市的互动与联动,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共享诗路文化建设的硕果。

责任编辑:姜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浙东   嵊州   嵊州市   唐诗   新昌   中国青年报   核心区   浙江省   浙江   文化建设   诗人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