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动态中的喀什

喀什是中国最西边的大城市,早在公元前就是贸易都市。丝绸之路曾经给喀什带来的辉煌对后世影响甚久。航海时代开始后,传统的陆路交通因为险阻丛生而让位给海路。但是这些年来,喀什正重新崛起。

喀什地区古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地。

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还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


喀什的历史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多年。

喀什地区境域,秦汉之际,有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莎车、尉头、子合、西夜、蒲犁、依耐、乌禾乇、捐毒、休循等诸国,其中疏勒、莎车较大,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至这里。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县东野云沟南)设置西域都护府后,疏勒、莎车等国属其管辖,标志着境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初年,莎车一度称霸西域,时五十五国咸听其号令。永平十七年(74年)起,班超驻守疏勒长达17年,使封闭65年之久的丝路南道再度开放。

三国至西晋时期,疏勒先后兼并了周围的莎车、竭石、西夜、蒲犁等国成为西域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政权。

南北朝至隋代,今喀什地区境内主要有疏勒、朱俱波、渴盘陀等国,多次遣使至中原朝贡。


喀什地区

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后,在疏勒设置去沙都督府,后改为疏勒都督府,府下设15个州,范围囊括今喀什地区全境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域辽阔,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

唐开成五年(840年),居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败,大规模西迁,其中一支迁至疏勒境内。后来喀喇汗王朝建立,这里又成为其东部重镇和陪都,“喀什噶尔”一名从此显见于史籍。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前后,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喀喇汗王朝建都于喀什噶尔,今地区辖境属汗国近畿之地。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后,今喀什地区境内成为蒙古汗国的辖地。淳口十二年(1252年),蒙古设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喀什噶尔等城受其管辖。

元代,境域虽属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辖地,但受蒙古朵豁剌惕部直接管理。

明代,境内先有大小“地面”,互不统属,后有号称“喀什噶尔王国”的阿巴拜克热政权。

清初,准噶尔部兴起,在灭亡叶尔羌汗国之后,扶植依达也提拉(阿帕克和卓)等傀儡统治南疆。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南疆地区纳入清朝版图。光绪九年(1883年)废除伯克制和“军府制”,设置喀什噶尔道,下辖有疏勒府、莎车府、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和疏附、伽师、叶城、皮山、洛浦、于阗6县。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三区(喀什区)、第十区(莎车区)分别改为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5月25日,喀什市成立。1956年6月30日,南疆行署和莎车专署撤销,南疆行署所属阿克苏、和田2个专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原南疆行署直属县(市)及原莎车专区各县由新成立的喀什专区管辖。喀什专区管辖喀什市及疏勒、疏附、英吉沙、伽师、岳普湖、巴楚、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塔什库尔干11个县。1971年1月11日,喀什专区更称为喀什地区。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喀什市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

喀什在丝绸之路的西端

当时西域存在着36个小国,喀什噶尔是疏勒国的首府。古代喀什处在全长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交通线的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曾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交替渗透的重要地区,曾经是东西方文明的聚焦点,富有传奇色彩。

喀什在张骞通西域后得以繁荣和畅通,在其后的150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古道悠扬的驼铃声,将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陶瓷、珍贵的药材和四大发明传到了西方,同时也把西方及亚洲各国的名贵产品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及其有关的文化艺术带入中国。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贵令西方人为之倾倒的中国丝绸,"丝绸之路"由此得名。

2100多年前的疏勒城,何以能在整个天山南北西域36国中独"有市列",而且又能生意兴隆通四海呢?因为"疏勒城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7000多公里的总长,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一段很长的里程。可以想象古代的任何商队,想在"丝绸之路"走个来回,都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各国的商品仍然还是成年累月、浩浩荡荡地涌入欧洲和中国市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丝绸之路"的途中有着许多商品集散、中转站。在国外,印度、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都自觉地充当着这种商业流通中介的角色,而在中国境内,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转地,则非当时的疏勒城莫属。

疏勒城

沿着丝路北道,疏勒城东接玉门、敦煌,南通罽宾(又作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汉朝时之西域国名,位于印度北部)、印度,西达月氏、大宛,北抵乌孙、康居。地理交通方面的四通八达,使得疏勒城成为这条要道上当其要冲的关口。

在地势上,疏勒西倚葱岭,东对瀚海。西去的各国商队,饱尝戈壁沙漠之苦到达此地后,前面将有海拔四五千米的葱岭等着他们去攀越;东往的各地贾客,刚从嵯峨险峻的葱岭之间活着下来,在这里稍定惊魂之后鼓勇再行,也是大有必要。对于艰难跋涉辗转于"丝绸之路"的商旅、使节,都不得不承认"田地肥广,草木挠衍,不比敦煌、都善问也"的疏勒城是他们集结休整的最理想之地。

于是,商品的集散、中转站就形成了,疏勒城的"市列"就得天独厚地出现。蓬勃兴盛的丝路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古疏勒物质文明的发达,而疏勒本地雄厚的经济实力又反过来参与和促进了"丝绸之路"的贸易经济。


现在的喀什“新城”

如今的喀什老城是已被修缮和改造过后的“新城”,提起当时的老城改造,可谓是一波三折。

由于过去喀什老城的房屋大多是生土、砖木结构,中亚特色的平顶式房屋可以层层加盖,给房屋的稳定性带来一定风险。再加上地处地震带、人员密集、简陋陈旧,喀什老城的改造迫在眉睫。

喀什老城内景

最开始提出老城改造议题时,还一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赞成者认为:

首先,喀什老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喀什老城制约了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第三,对老城的“死保”,并不是最佳的保护方式,而是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

反对者则认为:喀什老城是中国唯一的保留古伊斯兰特色的街区,其价值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而且改造后的人员安置、就业等难题都需要统筹考虑。

意见不一导致喀什老城的改造一直无法推进,直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备受争议的喀什老城改造工程终于开始动工。

为了保留老城的原始风貌,改造采用原址重建的方式进行。在改造前,相关部门还对老城内的所有房屋、街区都进行了三维立体绘制。着重增强了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老城的排水、消防、供热、通信等系统也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

经过改造后的喀什老城“焕然一新”,城市风貌得到了保留,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改造后的喀什老城风貌

喀什古城居民行走在巴格其巷

居民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内的百年老茶馆里喝茶聊天

当然,不仅是喀什,老城改造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历史遗产不能破坏,但也不能忽视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变迁。一方面要保证历史延续性,使特色得以传承,一方面又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找准其中的平衡点着实不易。

无论是喀什老城,抑或是喀什“新城”,喀什依然是那个喀什,也希望喀什的明天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喀什   塔什库尔干   喀什市   噶尔   南疆   西域   莎车   疏勒   丝绸之路   千年   地区   动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